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艰难磨合 ...

  •   望着这艘巨型的航空母舰终于搭乘着近三千名孩子成功启航,张光辉悬挂了两年多的心终于得到稍微喘息的机会。一切都比原来估计中顺利,工程变成烂尾的现象没有出现,老师、学生阻挠合并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如今航母已经如期交付使用,船员已经全部各就各位,乘客已经全部登船完毕。万事具备,现在只等他这个船长指引航母驶向一个正确方向的时候了。虽然航母已经成功启航了,但它的发动机是全新的,还需要一个艰难而漫长的磨合期。
      领导班子之间需要磨合。张光辉手下共有3位副校长和12位正副主任。在以张光辉为核心的校长室的领导下,下设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和办公室四个部门。这是一个庞大的领导班子(行政队伍的人数比原来各间分校的全校教师人数还多),也是领导班子第一次在学校集体亮相,共同开展工作。由于每个领导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政治觉悟、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管理风格和处事原则各有不同。一开始工作起来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行政班子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些副校长向张光辉投诉一些主任不肯作为,不敢担当,不敢碰硬,只会偷奸耍滑,推御责任;有些主任又反过来投诉个别的副校长作风粗暴,一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嘴脸。领导之间弥漫着互相怀疑,互相不信任的气氛。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时间学校领导班子闹不团结的事情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添油加醋,迅速在全校教师队伍中蔓延,许多人都摆好了桌子,期待大戏的上演。如何把这股不正之风清除干净,如何把这十多个人拧成一股绳,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考验着张光辉的领导水平。
      张光辉决定先解决行政班子的分工问题,让他们明确职责,做到守土有责,让每个人都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总和梳理,然后根据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各位行政的特点、能力和水平,制定了详细的分工方案。为了不出现疏漏,使分工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他和中心学校陈玉伟校长以及学校的副校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磋商,同时参考了其他地区一些先进学校的做法。分工方案成熟后,他召开了行政班子会议,公布了分工方案,并对分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工方案的及时推出,有效地化解了各部门、各行政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行政班子像加上润滑油车轮似的一下子正常运转起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为了提高行政队伍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做到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张光辉校长还实施了洗脑工程。他不但亲自上阵作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还聘请了专家学者到学校为行政们进行讲座,另外还组织行政班子外出参观学习,开展各项训练团结协作精神的室外活动。通过多措并举,知行合一的锻炼,有效地开阔了领导班子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觉悟。渐渐使领导班子握成了一个拳头,大大提高了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
      教师队伍之间需要磨合。合并后,学校一下子有了一百三十多人的庞大教师队伍。每次开会,望着这支浩浩荡荡的教师大军,张光辉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任重道远。教师们来自八间不同的学校,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教学水平都参差不齐。由于原来的校本部一向管理较为规范、严格,加上人员大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因此被视作是推动学校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校本部的教师一向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觉得高人一等,打心眼里瞧不起农村学校的老师。而农村来的教师也不把眼睛生在头顶的校本部老师放在眼里,他们宁愿下课后找原来学校的老师聚在一起,也不愿意与新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于是学校一下子便有了八个教师圈子。这些圈子互相不服气,互相提防,互相攻击,一时学校变得军心涣散,怨声载道。
      为了拆除老师之间互不信任的墙壁,张光辉利用教师大会进行了多次声情并茂的演讲,他形象生动地比喻道:“我们现在搭乘的是同一艘巨轮,每个人都是其中平等的一分子,需要我们同舟共济才能破浪前行;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普通一员,我们要互相帮助,相亲相爱,共同为这个大家庭添砖加瓦,不能互相拆台,做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除了演讲外,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师文体活动。教职工拔河比赛、教职工篮球赛、教职工乒乓球赛等一系列集体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增进了老师们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沟通,消除了彼此的误会和成见。
      学生之间需要磨合。学校合并后,新中心小学一下有了近三千名孩子。原来的八间学校除了校本部有一千多人外,其他的分校都是两三百的麻雀学校。新中心小学一下子涌进近三千名学生,下课期间,校园人头涌涌,人山人海;上课了,教室里坐满了密密麻麻的孩子。这近三千名孩子有的来自城镇的居民,有的来自农村,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管理造就了各种不同生活、学习习惯的学生。农村学校上来的孩子大都比较自由散漫,穿着比较破烂,卫生习惯和学习自觉性较差。学校虽然三令五申地强调纪律、卫生和学习方面的要求,但往往收效甚微。经常出现以大欺小,以弱凌强的打架斗殴事件,让学校领导、老师们像救火队员般疲于奔命。学校的卫生状况更令人堪忧,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往往这里刚打扫干净,眨眼间的功夫又死灰复燃。
      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管理,张光辉指导政教处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课、团队课等途径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同时还制定了文明班的评比管理制度,成立了老师、学生的纪律、卫生、礼仪检查队伍。通过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很快便把校风扭转过来。
      师生之间需要磨合。七间分校上来的老师一下子面对近五十人的班级都有点慌了手脚,因为他们原来教的都是二三十人的小班额。不但成倍地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农村小学的管理一向比较松散,学生习惯了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生活、学习。现在要面对老师规范化、严格化的管理要求,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下子便多了起来。受不了严管的有些学生公然顶撞老师,有些学生公开与老师唱反调,有些学生动不动就向家长或校长告状。许多老师由于第一次碰到敢与自己作对的学生,觉得自己作为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下子变得缩手缩脚,畏手畏尾,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
      为了改变老师不敢管理学生,学生不尊师守纪的现象,张光辉校长在全校教师中开始敬业爱生的师德教育活动,并传授给老师们管理班级的技巧。他特别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他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于是,经常指示政教处开展班主任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管班、治班、带班能力。同时,他还在全校学生当中开展尊师守纪的教育,他反复向学生提倡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听从教导。另外,他还充当师生之间调解员的角色,经常亲自调解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学校的管理制度需要磨合。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合并到新校后,必然要走制度化的管理道路。面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师生们开始都显得非常的不适应。学校首先实行严格的师生考勤制度,老师们最先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过去在农村学校,老师们的考勤管理都非常的松散,就那么几个人,谁没按时回来一眼就全看到了,因此根本上不用打卡上班;有事请假,向校长传达一声便立刻批准;上完课,想什么时候离校就什么时候离校,学校的大门随时敞开。但合并到新校后,每天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上下班;请假还要经过层层审批;上完课还要实行坐班制,学校的大门随时紧闭,想抽空办点私事都不行。因此,老师们产生一种不被尊重,不被信任的感觉,认为自已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像孙猴子似的被观音菩萨套上了紧箍咒。有些老师公然反对学校的做法,依然我行我素,用各种借口阻止学校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有些老师还把学校的考勤办法告上了中心学校和区教育局,说学校限制了人身自由,侵犯了人权。除了不适应学校的考勤制度外,老师们对学校的值日制度还不断地泼脏水。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要求老师们每周要轮值一天,有些老师安排在校门口值日,有些老师安排在校校园内值日,有些老师安排在饭堂值日,有些老师安排在学生宿舍值日,有些老师安排在校车值日。由于学校规模大,学生人数众多,因此,值日的时间都比较长。老师们便开始大吐苦水,叫苦不迭。他们又拿出旧校的值日规矩与现行的值日工作作进行比较,指责现在的学校简直是压榨老师生命的血汗工厂。师生们还齐声声讨学校的放学排队制度。他们认为放学排队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总之,凡是学校推出的各项管理制度,老师们都不自觉地与自己过去任教的学校作一番比较,都不约而同地指责现行制度的种种弊端。
      面对师生们的各种反对声音,张光辉一方面尽力完善制度外,另一方面坚持已见,毫不动摇,以强硬的姿态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他们提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的行政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要求师生做到的,他们坚决做到,从不搞特殊化。同时,他们还做好各项制度的解释说明工作,让师生们理解制度实施的必要性。除极少数顽劣分子外,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能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