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爱,可以跨越过度,时代。在那样的战争年代,主人公亨利是华裔美国人,惠子是日裔美国人,一个住在唐人街,一个则住在与之相邻的日本城 。他们是两个敌对的国家。亨利的父亲是中国人,他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是日本人毁了他的家。他13岁出来谋生到了美国唐人街,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在异国他乡全力以赴筹集资金帮助国内抗战,内心非常痛恨日本人。 1942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出现了新的制度——关于日裔美国人的制度。

      亨利的父亲把他送到雷尼尔小学(最好的白人私立学校)父亲以他为荣,因为他获得奖学金——帮厨(种族歧视)。在家里的时候只让他说英语,不准他说广东话,让他彻彻底底地做一个美国人。上学期间,在胸前佩戴“我是中国人的胸章。”以防被当成日本人抓走。

      在那所都是白人的学校里,亨利受尽了欺负,上学的路上中国小孩说他是美国佬,到学校,美国小孩说她是中国佬。知道有一天来了和他一样肤色的姑娘——惠子,在美国居住的日本人,她属于在美国生的“美国人。”她甚至不会说日语,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对待在美国的日本人。他们一起在厨房帮厨,成了好朋友。为了她,亨利去了父亲禁足的日本城,和她一起到黑麋鹿夜总会,去看他的好朋友谢尔登的演出。于是有了那张唱片《猫行巷弄中》——属于他们两的音乐会。他们只有12岁,在他们的世界里,不理解大人为什么那样做。亨利瞒着父母偷偷和她交朋友。

      新的政策出来,日本城的所有居民都要在几天内疏散到和谐营。他们所有的照片,服装以及与日本相关的东西都要全部烧掉。惠子舍不得烧掉,于是请求亨利帮忙,亨利冒着全家被抓走坐牢的风险,把这些照片藏匿于家中。足以说明亨利是一个有爱,勇敢,乐于助人的孩子。

      亨利有机会去和谐营帮厨,很开心,他能够见到惠子。比蒂太太也被他们俩的友谊所感动,主动帮助亨利度过难关,这样送给惠子的礼物才得以成功。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国度,就是两个幼小的心灵在一起互相取暖,互相真诚。

      惠子即将转到瓦拉瓦拉镇安置营——距离西雅图很近,而这些都是冈部先生用劳动换来的(之前是律师)这样一家人能住在一起。

      冈部一家虽然身处囹圄,但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会很开心乐观。

      第二次转移(米尼多卡营)——冈部先生签署了条约代表美国到法国与德国作战(换来一家人在一起。)这是美国的一种手段,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恨意转移到了日裔美国人身上,要求十七岁以上的日裔男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美军。

      第二次转移后,亨利一直与惠子通信。起初会有往来信件,不过后来因为父亲的阻挠,已经无法收到惠子的信件。就在他写的信件退回来的时候,埃塞尔出现了——也许是父亲的有意安排。埃塞尔是个善良,真诚的女孩。

      亨利最终放弃了对惠子的等待,与埃塞尔结婚生子,让自己努力不去想惠子。对埃塞尔是一种责任,最让我佩服的是埃塞尔生病七年,亨利不离不弃的照顾她七年,直到去世。偶然间看到巴拿马旅馆重新整修,并展现了一把三十多年前的油伞。旅馆下面藏着许多的行李。由当时日本家庭留下来的行李,因为要去安置营无法带走,就算带走也不会留下来,因而就被藏在了暗无天日的地下室。

      1986年,埃塞尔去世了。亨利看到巴拿马旅馆重新启用。亨利找到老板,并且准许他下去找东西——唱片《猫行巷弄中》,第一次没有找到。

      第二次带着儿子和准儿媳一起来到地下室,马蒂第一次发现父亲并非与祖父一样。这次真正的了解到父亲的另一面,以及他少年时的故事。当他找到那张唱片的时候,亨利高兴极了。来到了养老院,看谢尔登。谢尔登说:“是时候该修好它了。我想谢尔登的意思是不是真正的修好唱片,而是亨利心中的那份想念。”

      马蒂在画室找到了素描本,上面画的正是父亲年轻时候。知道父亲的故事以后。马蒂与萨曼莎一起在网上找到了惠子现在的住址,电话。惠子听说谢尔登病了,立马把那张他曾经转赠给她的那张唱片寄了过去。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

      谢尔登死后,亨利自己坐车来到了纽约,见到了那个曾经念念不忘的人——惠子。

      惠子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惠子在寄唱片的同时,也寄了一封信给亨利:希望他记得快乐的事情,忘记不快乐的事情。想着事实,不要想着误会。想着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要想着我们分离的时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