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江南斗才(下) ...

  •   “那么,大家来猜谜吧。江南文人雅士最为出名,勤学爱书者不少,下面这个谜面就是‘凿壁偷光夜读书’,打一人。”康熙笑着说道。
      底下的人其实基本上已经猜到谜底了,只是谁也不愿站出来先说,他们或假装苦思冥想,或赞扬谜面如何好,或作出成竹在胸的样子,康熙看看,只笑着说:“这谜底想大家已有了。马元先生,不如你先代大家说出谜底吧。”
      一位中年书生跪下,“回万岁,谜底乃孔明也。”
      “对,素问马先生也有江南小诸葛之称,还望你以后多为百姓啊。”康熙温和地说道,并赏赐了马先生一些小礼物。
      马先生忙跪下谢恩:“草民惶恐,自当竭尽全力以报国。”
      “第二个是‘逢线路上常忆母’。”康熙又出了一个谜语。
      “回皇上,此乃子思也。”一个少年抢出来答道。
      “的确。英雄出少年,你年纪虽轻然文采已经出名,但以后须谦虚努力。赏。”康熙笑眯眯地说,“说到子思,朕也好好研读过他的《中庸》,也让儿子们好好吟诵领悟。这老四也算是很有些体会的,趁此机会,让他与诸位交流一番吧。老四,将你的心得说说吧。”
      “儿臣遵旨。”四贝勒恭敬地站出来,“子思之《中庸》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至中和而育万物,求至诚如一,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下面的大臣和名士们大都面露喜色,也有的微露惊讶神色。四贝勒顿了顿,继续说道:“《中庸》强调适度,反对过和不及。在做人上,应当修身养性,平和心境;此论到了为臣、为官之用,并非要大家不管不顾、独善其身,而是要把握好尺度,莫要弄得劳苦百姓。”
      底下响起一阵赞扬之声。
      “呵呵,你倒会说。”康熙笑得得意,“我这老四,性情其实最为不定,喜怒无常,朕常令其修身。难得此儿还有些孝心,这几年好好磨了磨性子,也有了些雅趣。今儿就赏他在大家面前献献宝吧。备纸墨。”
      小太监赶紧搬上一张桌子。“十三,你也同老四一块儿吧。”
      “儿臣遵旨。”十三阿哥出列领旨。
      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分站桌子两头,知韵吹奏了一小段清幽的《苦雪蒸茶》,曲刚停,他们二人也恰好停笔。小太监把他们写的对联提起来展示,所有人的表情都写上了惊叹与佩服。这对联写的:
      种田好,读书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这对联的内容倒也还平常,难得的是他二人不仅同时写完不同的字,字形大小几乎一模一样不说,力道深浅也相近,而且两人一手好字,将启功的行书写得行云流水又不乏王家气度。
      “臣等拜服。”大臣们跪下磕头。
      “草民得遇明君圣主,实在是苍生之福啊!”那帮名士看来是开始服气了。
      最后一个谜面是“老翁终日倚门闾。”猜出谜底的是一满族青年,康熙嘉奖了他一番。之后我奉康熙命,弹了一曲《阳关三叠》,康熙亲绘了一幅老梅图赠与了梅文鼎。
      众臣又拜服。康熙让大家起身,诚恳地说道:“江南汉人有才子名士,这满族旗人中也有通晓文墨之人呐。如今满汉一家了,大家要相互切磋学习才是。”他转身向一位清俊的中年儒者说:“海宁陈家可谓中原书香大家,朕也听说先生的儿子陈世倌已经赴京准备殿试了。不知令郎定亲没有?”
      “回皇上,小儿未曾定亲。”陈先生回答。
      “那朕就作一回媒人吧。”康熙乐呵呵地指着底下一位衣饰华贵的人说,“这是富察英杰,他们家也是满洲有名的读书人家,他们家的小女儿今年正是豆蔻年华,配令郎怎样啊?”
      “草民惶恐,怕高攀不上。”陈先生很淡定地回答。
      “陈先生不必谦虚,此女常伴朕身边,是个温柔妥帖的孩子,音律诗词也略通些,断不会委屈令郎的。”
      “草民谢皇上赐婚。”
      “臣谢皇上赐婚。”富察英杰和陈先生连忙出来跪倒。
      “好了,知韵,你也先来拜会一下你未来公公吧。”康熙转向知韵。知韵脸上红彤彤的,乖巧地向陈先生行了礼。那陈先生见到知韵后,似乎松了口气,高兴地扶起她,还当场送了个玉佩给知韵。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