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洪老四和张老二 ...
-
我父亲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家中八子排行老四。太爷爷那辈还是村里的大地主,娶了三个妻子有十多房的后代,这让我奶奶到现在还喜欢用“我们老洪家在这个村人丁算是顶顶兴旺的”最为她和外人吹水的开头。
父亲非家中最长最幼的中间层,没有分到父母过多的关爱。即使作为他这一房里当年唯一的大学生,最终因为二伯结婚没余钱上学被迫北上海市打工。那年我父亲不过十七八岁。
彼时三伯已在海市混了几年,做的是工地上打零工的活,但至少有一份收入也和一个乡下女人订了婚同居到了一处。每到休息日,父亲便会到三伯的出租屋吃顿饭改善改善伙食,偶尔会带上当年的女朋友。一个海市住在老城区的漂亮女孩。据闻参加过海市第一届选美大赛入过前10名,是小家碧玉的那种秀气可爱。
后来我上的小学恰好在老城区,每天早上父母开车送我去上学的时候,如果赶上鳯花开的时节母亲总爱酸的来一句“当年你爸可少不了在这里和他的鳯花小姐骑着破单车约会,要是他俩成了现在就没你啥事了。”
没听到这些类似的话,我总是会看看父亲的反应。他一次都没有生过气,更多的时候是尴尬。也有那么几次在鳯花盛开的时候会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小小的我也会想,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也知道不是我父母的样子。
他们是怎么相遇的?这得多亏我三伯那个乡下的妻子,也就是我后来的三婶。
父亲一个乡下小子自然是配不上他的“鳯花小姐”,他们分手后父亲流连花丛。身上有多的钱也都花在女人身上,或是买或是短暂的交往。到那时工作上也更为努力了,攒了钱上了成人大学拿了文凭,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做装修设计,慢慢的赚到了一点钱,但是在和女人的关系上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乱。
三婶便在此时把母亲介绍给了我父亲。
“老四,你听我说,我那远方的表姑顶顶能干贤惠,她父亲是我们那一把手,家大业大。”
“娶了这样的老婆何愁家里生计?你也到年级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也要张罗起来。”
“老四,我那表姑虽长的不美,好在心善聪慧。她上面还有个大哥,现在顶家里半边的生意,万一你以后有个什么难处,她爸爸哥哥也是能帮得上大忙的。”
于是他俩就见了两面。按照我母亲的说法就是,“瘦猴” “看着就没什么财气” “穷鬼一个”。自然是不满意的。
但是我父亲不这么想, “娶妻当娶贤”的思想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于是他便自作主张提着东西去了母亲老家。不成想,外公对这个自称为准女婿的男人十分满意,外公说的莫欺少年穷,日子要往后看。
外公家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很多,不到一个上午十里八亲就知道了老张家准女婿上门的事情,纷纷过来看热闹。母亲老家的的小姐妹赶忙打电话到母亲工作的单位求证,这时母亲在知道她这个“男朋友”已经上门提亲了。
海市是一个有久远传统宗族思想的地方,母亲当年纵是百口莫辩也不得不默认了这个事情。
“不能让张家丢!” 这是母亲从小大到接受的教育。
那时已是日新月异的90年代,但他们海市很快基于传统的结了婚。
父亲的工资除去了玩乐的花销,真正为组建家庭而备的钱,一个子都没有。
老洪家以家贫为由没有拿出一点彩礼,老洪家以泼出去的水为理没有带出去一毛钱嫁妆。
洪老四和张老二就这样找了个日子草草扯了证,9块钱手续费就是他们这场婚礼的所有花费,15元一碗的牛肉面就是他们的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