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朋友圈(泰姐) ...

  •   对于我与老哈这样的,年纪一把且八卦心还比较重的中年妇女来说,看到某些东西是必须要共享的。比如,彼此的朋友圈。前几天,我俩中午去Costa咖啡薅羊毛时,她特意分享了本单位一位同事的朋友圈(我与那位同事不是微信好友),待我看完,她一脸不坏好意“咋的?你行不?”,我除了啧啧称奇,只能很老实的回答“我真不行”。容我解释一下,这位同事(女)刚刚休完产假,目前处于哺乳状态。喂奶是个苦差事,万一再赶上发点炎啥的,绝对是痛苦的很。不知道她的出发点是啥,在她的朋友圈里,自己因何发炎、如何治疗、过程如何痛苦,一一列举,有图片,有文字,有病历,有解释,再加上一众人等的留言与答复,看的我是目瞪口呆。
      我得声明,咱作为新时代女性,有知识有文化,也生过孩子喂过奶,绝对不是“女人必须三从四德”封建老思想。但,把这些事这般事无巨细的一一列出,我做不到。就像开始我说老哈的不怀好意,我知道,她也做不到。没办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么些年我俩能混到如今这个地步,在有些事情的处理和一些观点的认知上,我俩绝对是毫无二致。也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所以,老哈毅然以“朋友圈”作为这一期的题目,我也是非常理解的。
      如今说起“朋友圈”,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字,专指微信里的一个功能---能发图片和文字,能分享,能点赞,能评论。我翻看了一下度娘,说是2012年4月19日正式诞生。历经这么些年,“朋友圈”的那个小红点早已成为亿万手机用户的“心头好”(也或者是心头恨),曾经还衍生过这样一个讨论---“看到朋友圈有小红点就必须得点开,算不算强迫症?”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亿万网友瞬时间被击中,太多人在别人的叙述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起自己被朋友圈绑架的辛酸史。抛开“小红点综合症”,还有“点赞强迫症”---甭管别人发的啥必须得点赞;比如“再看一个就睡觉”--基本结果都是欲罢不能一直熬到两三点;等等等等,表现五花八门,个个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离开朋友圈,真的很难啊!
      “朋友圈”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会让这么多的人趋之若鹜,难以割舍?我琢磨了一下,朋友圈其实就“两人”,一人是作者,一人是观者。作者通过朋友圈描述自己的生活,观者通过看朋友圈了解别人的生活。芸芸众生,生活千姿百态,性格千差万别,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认知,于是,才有了朋友圈这般的热闹与喧嚣。
      因此,朋友圈带火了一个字---“晒”。于是,晒吃晒喝,晒衣晒鞋,晒包晒车,一个个没有最高端,只有更高端。我跟老哈还专门聊过,大家一个个“晒” 这些东西,到底是啥心态呢?俩人互相鄙视对方羡慕嫉妒恨后,只能用酸葡萄心理互相安慰---万一是摆拍呢?结果不用说了,这段时间的“XX名媛”拼单以及前段时间的“XX包装流水线”已经给了我俩最好的安慰,看完之后,我俩嘿嘿直乐---原来真的是假的啊!原谅我俩这种非常“阴暗”的心理,没办法,晒出来的生活跟咱们差距太大,羡慕啊!
      介于我与老哈同学都属于没钱没权的工薪阶层,所以,朋友圈里绝大多数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同仁,基本晒高档物件的比较少,但架不住有人晒的量大啊。前面说了,我与老哈是属于朋友圈共享。所以,老哈的一个初中同学,可以这么说,她每天吃啥喝啥穿啥,跟谁,去哪里逛买了啥,我是一清二楚。无他,一天基本7、8条朋友圈动态,想不了解挺难。再加上一天至少一次的美颜自拍,时时刻刻都是大眼睛高鼻梁胶原蛋白满满,我着实吓着了。当然,我知道,这属于个人爱好和自由,他人谁也不能置喙,但我总觉得四十大几的人,是不是可以换点别的爱好呢?当然,我也就是自己吐吐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有时候也挺羡慕,在我们这把上有老下有小身体开始找毛病的年纪,能时时保持这样的状态真的不容易啊!
      朋友圈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无所不能”,啥意思?就是类似于度娘但比度娘更靠谱一些。打个比方,你想办件啥事,程序流程不太懂,发个朋友圈问问,于是,热心的朋友们绝对不吝赐教,有一说一,说的头头是道,结果肯定让你满意。当然,这里面也会带点“私货”,比如一些朋友也会在朋友圈里推销某些东西,人称“微商”,网上还曾经就朋友圈的“微商”问题讨论过,正方反方各执一词,各说各的理。我的观点是,关键还是得看你自己,你若是愿意看,愿意买,说不定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皆大欢喜。你若是不愿意,干脆屏蔽了之,眼不见为净。
      说起屏蔽,网上曾经有个讨论---“什么时候你发现你俩不是朋友了?”点赞量最高的是“他(她)的朋友圈把我屏蔽了!”颇是心酸!有人说,朋友圈的屏蔽功能其实是一种婉约的绝交。大家都是成年人,要顾及的东西比较多,咋的也不好撕破脸,只能用这种比较含蓄的方式告诉你---咱们已经不是朋友了。我得承认,我的朋友圈屏蔽过一些人,但我得声明一下,这些人压根算不上朋友,充其量只能算是点头之交,或者叫“发文之交”。啥意思?参加一个会议,领导说“这件事你与XXX交接就行”,于是,俩人赶紧加微信。没办法,论便捷来说,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微信在办公方面绝对是拔得头筹。稿子的事结束了,你与这个人的关系基本也就结束了,但是论关系压根就是陌生人,对于这样的,我基本都是双方屏蔽---“我不看你的朋友圈,你也别看我的”,在如今年纪越来越大,对朋友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我们来说,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
      当然,我也被人屏蔽过。被人屏蔽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发现的事,因为一般人不会没事去点开别人的头像,看看他(她)在忙活什么,(当然,对人家有某些想法的除外),绝大多数的发现,都是因为共同的好友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说起他(她)的某条动态,你发现你竟然没看到。于是,赶紧去点开他(她)的头像,一条横线仿佛是王母娘娘发簪画出的那道银河,将你与他(她)分割在两岸。这个时候,难受是肯定的,程度如何,看你与这人的关系,关系你以为很深的,那就是灼心刺骨。关系一般,那就是稍有不适。我曾遇到过前者,以为自己与人家的关系那是杠杠的,结果在与另一个朋友的聊天中,才发现,人家早已把我关在门外。再看那条横线,像一把锋利的剑,直扎心脏,一刀毙命。其实,那个时候的自己就应该明白,很多东西早已注定,对于这样的关系,心存侥幸,苟延残喘,早已没有意义,到后来两败俱伤,谁都不是胜利者。回顾往事,唏嘘一片。
      也有一群这样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也从来不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评论。网上也还有对这些人的分析,什么为人低调、性格内向等等,我觉得其实这就属于个人爱好,没那么上纲上线。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人喜欢啥啥都得与人共享,性情不同,经历不同。我的朋友圈里也有这样的人,除去领导(一般来说,到了一定级别的领导是不发朋友圈的,我琢磨是怕万一哪里不合适惹来麻烦),有几位朋友,悄无声息,从来不冒泡。这些朋友,基本也属于很少跟自己联系的人,删掉吧?似乎不忍心,于是,在日复一日中,静静的看他们躺在自己的朋友列表里,有时候,我琢磨是不是人家把我删掉了,但是又确实不愿意没事去验证一下,只好自己劝自己,真到那一天再说吧!
      鲁迅先生曾在《而已集·小杂感》里写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看到有人说,成年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慢慢戒掉了情绪。想想还真是,年纪大了,真正懂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你的悲与喜,怒与欢似乎越来越知音难觅。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喜悦不见得是别人的欢喜,万一是嫉妒呢?凭空给别人添堵也不是个好习惯,对于悲伤,与其把自己的悲伤暴露出来,等待别人安慰,不如自己慢慢消化,慢慢疗愈。一把年纪,告诉自己,路总得自己走,日子还得自己过,不随波逐流,不妄自菲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赚自己喜欢赚的钱,努力天天向上,生活处处都是阳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