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峰回路转 ...

  •   世上事怎说得清?黄强个人的事又有了新的解决了。这个解决到底出自什么原因?答案归纳起来是两点:一是与改革开放形势有关;二是与常人所说的迷信有关。
      先就说说黄强个人的事什么新的解决?你信吧?黄强与姚芹结婚了,成夫妻了。谁都没想到,一个是年轻不老,风流浪迹的女子,一个是老实巴交的庄家汉,怎么与结婚成夫妻联系起来,难怪说冒泡儿,冒泡儿。结婚也没搞什么仪式,只是两人私下商量就住在一起,第二天到镇政府裁结婚证。他俩认为,这种情况无需搞仪式,搞了反而不好。充其量,只是黄强搬到姚芹房子里去住。说与改革开放形势有关,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他俩可会走到一起呢?这时最简单的说法;再说与常人所说的迷信有关,姚芹在住在黄强家的时间里,爱人不止一次的对他讲那方面启发他的话,黄强不是不懂,就是不敢主动冒然。姚芹认为,男性百分之九十都是这样。她干脆使用职业性方式进行挑逗,每到下晚,她开始穿着性感、暴露,她怕他爱人在家黄强不好意思。一次,利用他爱人外出两晚没回家的机会,她猜也许是他爱人有意这样安排。第一天晚上,姚芹就发动进攻,她洗完澡,在房间喊黄强,黄强来了,问她什么事?没有什么事。你喜欢吃桃之吗?边说边将一个大红桃掰开,递一半给黄强。吃后,她问,好吃吧?好吃,又香又甜。好吃你晚上就来,别怕,你们男人就这个不好,想又不敢。黄强听后······就这样,不止一次的随意来往,以后就像夫妻一样,只要一方谁打个电话就到一起去睡。黄强个人的事解决了、裁结婚证就是这么来的。
      作为姚芹对这事是怎样想的呢?她认为她一生,后期没有什么明堂了,干脆找个能人嫁了算了,年纪不老不轻,不嫁人怎行?再说黄强个人的事又解决了与迷信有关,就是黄强已故的爱人愿意并启发黄强与姚芹发生关系,好像是有意培养接班人似的,是天作之合二重性。
      回想江凤走了,令人最敬佩的是,像江凤这样的爱夫知女世上有几个?不过,现在也好像渐渐多了,过去男女有封建思想,在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新思潮冲刷下渐渐淡远了,女性地位提高了,男女都把那事看得随便。
      黄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为搏得幸福,所经人生风浪相当不小,五十多岁年纪,儿子们都叫他休息了,别干了,小儿子还带他旅游,坐飞机,翻越祁连山······这下,使他长了很多知识,精神状态爽多了,胆子也更大,觉得自己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正如小儿子宏志说,不坐一回飞机怎么能得到坐飞机体会?不翻越祁连山怎么能看到许多好风景?这话真正验证了他到现在的人生体会。
      旅游后,由于姚芹的进攻,他终于胆大的接触姚芹,由不敢想到冒泡儿,由冒泡儿到具体接触,到结婚证成夫妻,是多么的叫人想不到。
      他现在很幸福,他觉得他现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觉得他还年轻,早得很,他还要重新干一番事业。他的想法,他知道现在的爱人不会同意,她钱多,加之她那样娇媚丰隐的样子,是不愿也不适宜参与干吃苦经营的事。但这不要紧,不要他干就是。
      他想着这样一件事:现在人都在外面打工,不少人家承包地抛荒无人种,他作为队长,是多么感到可惜!也有人把地让给别人种,一年一亩地只给五百元租金,少数人地没给人种,种的人也只是年龄很大的爷爷奶奶。黄强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搞土地流转承包发了财,有承包种水稻的,有承包种西瓜的,有承包种葡萄的等等。他的想法想揽地种花木,因为他有一个侄女嫁在江苏武进区,武进区属常州市管辖,是郊区,她说她村有一位叫吴大头的人,他家有五亩地全部种花木,种了三年时间,现在家庭资产说有上千万,全村致富他家数第一。于是,黄强决定就干这行。他分别联系本村土地抛荒的农户,愿不愿将抛荒地让给他承包,要是愿意,每亩地每年租金五百五十元,比别人多五十元。这一倡导,没有谁不同意,就连哪些守土如金的爷爷奶奶们也愿意将地让出。还说,黄强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一年忙到头,除掉化肥、农药、种子,功夫不算,一亩地也只获得三百来元,而且这样做,他们老年人也能得到歇歇了。这下,黄强共揽地二百多亩。黄强估算了一下,搞花木种植要三年才能真正见效,包括花木种苗,肥料,农药,人工,三年下来要一千五百万元左右,他这点钱是不需要儿子们支持的,利润按吴大头那样算可获三个亿。黄强心里美滋滋的,而且他很有信心拿到把握。理由,一是吴大头住在城市边,城市美化需求量大,听说外地城市来买往往扑空而回;二是专搞花木产业现在还是刚开始,后搞恐怕价格就上不去。我也是住在城市边——铜陵市,由此可以类推。另外,他还有好思想,我这样做,也可带动一些人就业,为国家起点贡献。不过,这大事,不管姚芹同意不同意?也要跟她商量,还要和儿子们商量。
      晚上,黄强跟姚芹乐乐美美,黄强准备和姚芹谈正经事,不料姚芹细声娇语的要彻底跟黄强谈她过去的个人身世。
      她父母一共养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男女总排序,她是老三,男孩是老小,都是父母重男轻女造成这样,头两个生的是女孩,按计划生育规定不准再生了,以后就任罚款又生了我,以后才生弟弟。家本来就穷,加上罚款就更穷了。四个孩子都念了书,头两个念完小学,我和弟弟念完初中。两个姐姐二十岁就出嫁,唯我二十三岁还在家,外界介绍,父母不答应,目的是留我给弟弟换亲,我怎会同意呢?但是为着弟弟,我也就只好不作声。都知道,换亲就不可讲究对方人长得美丑和家庭好差。经过媒人撮合,我换亲的事定了,对方男孩比我小两岁,这个都不是重要,重要的是他长得丑,个矮,根本看不上去。双方男女换亲结婚那天,我的心像压着铅似的:我就这样报销我的一生吗?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最后,我毅然决定,我跑!就在堂屋吃酒最热烈的时候,我对我身边的人说,我头晕,我要出去一下。我就这样跑走了,外面漆黑,任何人也找不到我。那天晚上,我也没有到家,我知道,尽管再怕,家是万万不能回的。我在外面熬了一夜,什么也不知道怕。第二天,我来到离家三十多里的一个叫胡家猎的村子,村子有个人叫友贵,他是专门给外地介绍婚姻的,因为贵州穷,年轻姑娘都愿意嫁外地,尤其是下江一带。他这人规规矩矩,只是收点功夫费而已,政府不大干预。女孩过去,对方也有媒人联系,因为他是当地人,对男小伙子本人和具体情况熟悉,要负责任的,初次联系先要提供男女方双方身份证复印件。这事我早就知道,心中也存有跃跃欲试想法,我就是在这样情况嫁到安徽的。特别好笑的是,这是我后来听说的,换亲那家晚上没有找到我,怕他家庭出笑话,当时就有一位亲戚给他儿子又介绍一位女孩,一切给钱了事。女孩进门就直接与儿子住在一起。可是,结婚后不到一个月,女孩在河边洗衣,因癫痫病发作溺水身亡。女方父母打官司要求男方赔偿,男方说,你给女儿隐瞒病情,我还没找你,你倒找起我,处理结果,女方父母隐瞒女儿病情要负主要责任,双方两不追究。
      黄强听完姚芹这番神奇诉说之后,心中特别惊讶,又极为佩服身边这位与他成夫妻的女子实在了不起。随后,黄强问起她到上海情况,姚芹回答很简略,只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字眼是饭店服务,娱乐行业。
      该是黄强说话了,他“咳”了一下,从头到尾把他想干的一番事业全部说出来。说出来之后,没有想到,姚芹不是不同意,而且非常的支持,他可乐了。她说,这样搞需要不少人哩,她提出要带她老家三个人进来,就是她大姐家一对儿媳,小姐家一个女儿,女儿叫丽丽,他们在外打工工资低,又累又苦,放到这里可以照顾。她还提到丽丽已经二十岁了,初中文化,人貌也不差。有志搞船,精明,能干,也一表人才,如果合意,结成对子岂不两全其美。
      黄强听这些,一百个同意。
      接下黄强要跟儿子们商量,跟大儿子和小儿子商量用电话联系,大儿子经父亲那样说表示同意,不过他问启动资金要多少?父亲说,这个你不要愁,我一人拿得出来;电话问小儿子,他的说法就不同,他说,“我们海螺总公司准备在泰国开办分公司,开办方式用承包方法落实,承包人先由本公司领导层人优先,启动费用由总公司承担。人员招聘由承包人负责。我想接收这个承包,并且我还想你和婶婶也去,婶婶帮助搞总后勤工作,你文化不高,不过你也去,二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
      父亲听这些十分不同意,发财不一定要到外国。而且心中还有一个不好说的,他怕坐飞机,特别是怕飞机要飞大海,怎么讲到一定?姚芹听这话也摇头,她说,哪有在家好?
      搞船第二个儿子有志不要用电话联系,他搞船回家,父亲直接叫他到他住处,他来时,见姚芹第一声就客气地叫“婶婶”。然后面对父亲说,
      “船没有搞头了,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没有见到生意。现在装沙船多了,老板压价压得很,江沙国家又抓得严,不准采。”
      “那你说咋办呢?”父亲问。
      “咋办,我晓得咋办啦?”
      “那好吧!正好,跟我搞,我正要人。”
      父亲把他设计蓝图向儿子讲了一遍。最后说,
      “你就代替我管管事务。你们不是叫我该歇歇了吗?我就歇歇了,我做做参谋。”
      “那船咋办呢?”
      “让给他们俩搞就是。他们要顾人就顾人,不顾人也随他俩。”
      “船也不算价了”
      “那也由他们,以后生意好就给一点,不给也就算了。他两人都很穷,特别是林金龙,到现在四十多岁了,老婆都没有。”
      “你不知道,他老婆有了,老船工给他介绍的对象。女的是老船工小姨家女儿,是离过婚的,有一个六岁女孩。”
      “好事好事!我正是为他这事着急才叫他上船。现在,还不是看他搞船手上有几个。他要感谢我和老队长哩,我下船谁上船我请示老队长,我把我的想法讲了,老队长积极支持。还夸奖我思想好。”
      有志听了父亲讲了许多,表示赞同。最后又叫了一声“婶婶”,走了。
      黄强跟姚芹结合,黄强丝毫没有跟三个儿子通气,老母亲也没有说,他认为根本无需这样,这样做既不好意思,而且在他们看来,肯定也认为这样做对,现在现实不就说明了吗。不然,会高兴的叫“婶婶”?
      老母亲精神上也比以前好得得多了。
      联系土地的事真正落实了,小儿子还是厉害,他听父亲说他的发展蓝图,不仅叫父亲和婶婶到泰国念头完全打消,还给父亲出主张,叫父亲干脆开个产销合一的花木公司,这样,名声传出去,生意就无止尽。公司名字就叫“一甲林花木公司”。父亲这下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了眼界,夸奖儿子比他有头脑,更自信自己坚持把小儿子书念到考上大学是特大好事。
      不过,开公司之前先要闭门生产,一年后有产品出售才挂牌。小儿子还帮助招聘人,招聘专职技术人员四名,专职生产管理人员二十名,非专职生产管理人员五十名。工资待遇:专职技术人员每月八千元,专职生产管理人员每月五千元,非专职生产管理人员做一天得一天,按天算,待遇与专职生产管理人员同等。
      另外,公司效益除去一切成本,所赚多少按百分之六十作为雇员提成。黄强说,我们是搞社会主义,不是搞资本主义,尽量让雇员多得,赚得多,得的多。不可像别的老板只顾自己赚得多,发大财,刻薄工人,或者搞搞形式,糊糊名义。
      姚芹大姐儿媳,小姐闺女三人来了,他们来一切享受优厚招待,都在姚芹房子住。安排职业是专职生产管理。有事无事每月每人发五千元。公司管理成员:黄强拿总,姚芹负后,二儿子有志任经理,四名技术人员都为副经理,均有明细分工。
      招聘之后,一切就绪。事隔三年,黄强到底什么情况呢?实事求是的说,他暴发了。总打总算,净挣三个多亿,事迹闻名全县。明细说,雇员们:专职技术人员每人总获一千五百万元;专职生产管理人员每人一千一百万元;非专职人员也相应的进行追加,普遍在五百万元。另外,出租地亩的人每亩地增加到八百元。这些,都是黄强看经济效益很好,几次给他们一分再分。现在,周围邻村人都要把地租给他,专职技术人员,专职生产管理人员等一个都不说要离,相反,还害怕老黄提出半字不要他。
      对于眼前暴发,黄强作何打算呢?
      黄强毕竟是个开明之人,也说明老队长选人没有选错。他暴发了,不仅为自己,也想着对人民起贡献。下面就讲讲他做了哪些好事:
      首先,他美化了一甲林村庄,一甲林村前面有一口池塘,塘是长方形,塘那边也有十来户人家,都是近些年一甲林人繁衍在那边做的房子。他为了使塘变得水清景美,为了使塘这边和塘那边交通方便,将塘周围兴起两米宽水泥路,路两边配栽各色花草,塘沿栽垂柳,塘水面全部栽荷,塘中间一分为二处建曲桥,曲桥两边配有小亭相通。这样,不仅塘两边交通解决了,而且到夏天,村子里人们休闲有去处,欣赏荷花之美。为了使塘水永远保持清洁,还免费为极少数没有通自来水的困难户和家中没有配安洗衣池的人家一一全部解决。
      除此,通过他主动联系,还免费为全镇八个没有老年活动室的行政村配建了老年活动室,包括配置一切实用设施,共花除人民币八百多万元。除这些,他对社会济贫方面也很贴心,一般情况,他不大作兴“海字号”这样捐款那样捐款,他是重于亲见,因为他过去家穷,深知痛苦。打个比方:一次他到县医院去看一个人,刚坐下,见一对老夫妻走过来,女老人在前,男老人在后,女老人手上拎着一个包和白塑料袋装的医院拍片,在十八号床位停下,显然是住院。不料,男老人突然走到窗前要上窗台,女老人见势不妙,急忙上前一下抱住男老人,伤心地哭着说,“你要怎的哉?医生不是叫你住几天院观察嘛!”许多人也围过来帮拉,黄强在其中,问着为什么事要这样?二老坐下之后,男老人还是说,“干脆让我死掉啊!“
      接着,女老人开始说,“都是家穷,儿子娶不起亲,大儿子招亲,小儿子三十岁了还没有讲亲,十几年他打工也搞几个钱,现在男孩子娶亲难,要买房子,要买车,那点钱管哪头?他说这样的病有什么医头?钱医掉了,人也是死。又耽误儿子的终身大事。”
      人都静静地听着,黄强叫女老人老把男老人检查病历给他看看。黄强看后,虽然文化不多,但能认出“胃癌晚期”四个字。马上说:“好吧,我援助你三万,胃癌开刀开的好能活几年。不够,后期再补。”
      老黄这一举动惊动医院所有的人。两位老人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大恩大德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二老向黄强双膝跪下,双手上下作揖。老黄一边使劲的捉住二老胳膊,一边说,“不要这样,这点意思我能做到嘛,要谢就先谢共产党。”
      黄强的名声大了,县、市记者都来他家进行采访,他这样说,“一个人有本事,勤劳,还要靠国家政策好,现在改革开放了,我才靠勤劳致富发了一点。发了一点,就要不忘初心,不忘国家和人民。国家富了,给六十岁以上发养老金,实行医疗保险等是为人民做好事,我富了也应该要做点好事,我有了这么多钱,吃不掉,用不掉,那就该这样做,使大家共同幸福。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思想也同样想着‘为人民’三个字。老早我就听人说,马克思说‘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说这话,是需要人有多么高的思想境界,尽管现在条件还达不上,但对于人类发展方向始终是千真万确的。社会人,首先是人爱人,看到别人有难处,就想到自己如果这样······我资助那位患胃癌的老人就是出于这样想法。”
      记者又问到一甲林为什么都搞得好?他说,那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与他无关。不过,我们一甲林这门好,在过去林虎老队长领导下,虽然是个杂姓村,一直来,人都很团结,像一家人似的,没有嫉妒,没有勾心斗角。另外一个优点,人都有志气,能穷则思变,不怕吃苦。这些,都与林虎老队长表率有关。也因为老队长的表率,我们一甲林出的人才之多也是闻名全乡的。
      除记者采访之外,黄强还上了县、市级好人榜。
      现在说说黄强二儿子有志的事。姚芹小姐家女儿丽丽,开始来的时候,面貌不差,就是脸很黑,有志不大愿意接受。现在接受了,因为女孩变化大,加之到这里来条件好,她现在不但脸不黑了,而且出落得非常漂亮。在姚芹撮合下,马上要结婚了。
      又逢过年时间,是正月初二,黄强家里来拜年的人很多,基本都是一甲林本村回家过年的人。不用说,一是因为黄强是队长,二是因为黄强成名人了,对他格外尊敬和崇拜起来,三是黄强又娶了新的老婆,带有表示对这些方面祝贺的关系。
      老黄和姚芹应接不暇,幸亏房子大,楼上楼下都有人。黄强三对儿媳忙着从家里再搬来凳子和桌子,又从商店买来茶具和饮料。大家热情洋溢,谈笑风生。丁旺生老作家也像青年人一样刚来,他一见黄强就说,“你真的有两下,搞得天翻地覆的,比起你,我一生是白混了。”
      “不不不!我是个泥巴腿,你是大作家,怎能和你比哟?”
      “哎呀,别说了,现在老作家没有用,光给别人做嫁衣,自己落得什么呢?好的,大不了一部作品两三万块钱。哎呀!许多话不好说就不说了,呱叽嘎。”
      “别回家,怎么还没来就回家哩。坐坐坐!”
      “呱叽嘎”声音虽然很轻,黄强还是听见了。他当作“丁旺生说要回家的意思。”
      “不不不,我是说······”丁旺生含糊不清的搪塞。
      他坐下了,他心笑嘴没笑。他心里意思很多,说老黄“真的有两下”,其实主要意思是说,老黄最后还娶了个这样的好老婆,想起他年轻时候,父母包办抱了童养媳做老婆,他很不幸福,一直想离也没有实现愿望,说老黄“真的有两下”就是很羡慕他又有了新欢,他这生这方面好窝囊。。
      屋里人有的动脚走了,说家里要来人。恰好这时林虎老队长和会计林正富二老也来了,黄强急忙上前握手:“哎呀,二老客气!客气。”
      林虎心里一开始就想着一个东西,他认为这大年初二,大家都为黄强的成功到他家庆贺高兴,利用这样机会,大家在一起合一下影多好。于是,他急转弯的对要走的人招呼说,“你们别走,大家共同合照一下,作为既为黄队长也为我们一甲林的胜利庆贺、留念。”
      老队长的话,个个人像听老爸爸话一样,一致服从来了。
      摄影人就是在网上给一甲林变化报道过的本村大学生丁小苗。
      在老队长的提议下,先给黄强全家合照一张,最后全部人合照。
      峰回路转,别然一新。多少艰难,绘就多么美的一甲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