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1、第659章.锦州城失守,祖大寿叛清,洪承畴被俘。(四) ...

  •   说了半天,前面的居然都是铺垫。
      “ 在左良玉的事发之前,我们的这位皇上突然突发奇想,因为清军八旗军损失那么大,他怕受到报复,要求我们通过某种渠道告知满洲那边,把袭击他们的是襄阳的军队的实情告诉对方,让清军去找襄阳的麻烦,这实在是一个没有脑子的想法。试想襄阳在大明的内地,清军即便是要去报复,也要经过我们大明的地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这一手祸水东移的手段有些拙劣,好巧不巧的是,清军前年吃了大亏,他们也要想搞明白原因,他们对那种火器威力的认识比我们还要直接。满洲那边也派出了不少密探,进入了我们大明。这种情况被锦衣卫捕捉到了,并且通过某种渠道将皇上的这个意思传递给了对方。本来这样画蛇添足问题也不大,但是你既然要把这样的信息传给对方,那么我们自己的篱笆一定要扎紧,结果却出了左良玉这档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满洲的密探马上就嗅觉到了,左良玉虽然是擅自行动,但他是我们大明的官军。他这么一来,意味着我们朝廷与襄阳之间出了大问题。所以我可以断定,清军这一次进攻锦州,虽然是带有试探性的,但是目的性非常强!”
      听到洪承畴这么一说,在场所有的人都舒了一口气:“洪帅,这么说你的判断清军这一次的力度是不会很大!”
      洪承畴摇了摇头:“恰恰相反,一旦清军在攻城的时候,没有发现我们使用犀利的火器,他们马上能嗅觉出来。那么接下来的情况,大家可想而知。假进攻就会变成真进攻,而且不达目的是不会干休的!这两年清军虽然受到了重创,但是我们大明同样实力也在下降。双方又到了同一起跑线,这样的作战,我们大明还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看着众将如负重释的样子,洪承畴继续说道:“我的担心还不在这里,我更担心的是清军进攻锦州是一个圈套!”
      “洪帅,何来这一说?”
      洪承畴叹了口气:“他了吴三桂看了一眼:”吴将军,锦州守城的是你舅舅祖大寿,我希望你听了以后不要多吱声,更不能通风报信,这件事压在我心中已经许久了!“
      “洪帅你放心,我吴三桂是大明的将官,是受了皇恩的,我不会出卖大明的任何利益!”吴三桂指天发誓。
      “事情还要回到我当初与襄阳签订协议那个时候,当时正好是秋收,我们已经看到襄阳粮食丰收,而且产量惊人!在签订协议的时候我提出了向他们购买粮食,襄阳很大度,他们愿意向我提供20万石粮食。但是当初我手中也没有很多银子,襄阳同意让我用石炭和猛火油来交换,这应该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我们大明缺军饷是出了名的,朝廷欠了我们不知道多少银子,但是手底下的兵总不能饿着肚子去打仗。在商量价格的时候,对方提出来,他们与我们交割粮食价格,是以当天的南京和北京粮价的平均价格的基础上打85折卖给我们,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合理的的价格,但是他们报出来的南京和北京的粮价,比我们从北京出来的时候高的多,我们当然不认账。而且他们告诉我这个价格就是前一天晚上两地的打烊价!前一天晚上的事情,只不过过了几个时辰,襄阳离开北京也有1000多里路,这怎么可能?我当时就提出了异议。结果他们给我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10天前,祖大寿把8万石军粮卖给了辽东,成交价格、成交地点、双方的交接人都说得清清楚楚。襄阳离开辽东,更是有几千里路之远,别说是10天了,就是三个月也传不过来,我们当然不信;可是他们又举了一个例子,几天前蒙古人侵犯了大同边关,袭击了三个边堡,杀了200多个边民。大同总兵王朴准备把这些边民的首级加工过后用作冒功,还准备报大捷,这件事就在我的防区,是瞒不过我的。蹊跷的是第2天上午我真的收到了王朴的捷报,事实跟对方说的丝毫不差,我不敢怠慢,马上命我的亲卫队长带了10个人到大同实地去探查,回到北京以后,我的亲卫队长调查后也回来了,他告诉我,对方说的是事实,这令我大为惊讶,对方是怎么做到的?于是我马上到北京的粮铺里询问那几天的粮价,一问也没有错,粮价确实涨,就是他们报的价格。到了那个时候,我不得不对祖大寿的事情重视了起来。我去了兵部,在兵部的记录中,那段时间里面确实有一批粮食押解往辽东,时间数量都对的上!”
      吴三桂疑窦丛生:“这不可能啊!即便是事前有准备,也不可能这么快!南京、北京到襄阳几个时辰之内即便是信鸽也到不了!”
      “你说的对!襄阳有一种特殊的情报传递方法,这一次为了左良玉的事我又重新去了一趟襄阳,我看到了一样实物,说起来也算是奇巧淫技,他们拿着一个东西,可以直接跟远在几十里路远外的人说话。事后我问了,他们告诉我这是在100里路之内使用的,而100里路更远的地方,他们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法,但是都是实时的。还有一件事情可以佐证,我当时在襄阳,左良玉死在广东,两地相距也有1000多里路,左良玉死在前一天的半夜里,他们已经收到了死讯,并且告诉了我,这中间也只隔了几个时辰!”
      襄阳有这么多的好东西?众人听了唏嘘不已。
      “好了,我们扯远了,还是回到祖大寿的事情上吧!既然襄阳有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获知情报,而他们提供的其他情报都得到了佐证,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祖大寿卖军粮给清朝的事情毋容置疑。大家都知道我们大明缺银子,缺军饷。朝廷每年拨给九边的军饷严重不足,而且有一大半还都用在了辽东,各位也一直多有怨言。自从发现了祖大寿通敌这一事之后,正好那个时候,因为襄阳的提醒,山西晋商有一大批商人也把物资转运给辽东这一通敌的事情浮出了水面,王朴有重大通敌嫌疑。我请示了皇上以后,藉此为理由,开始对九边进行整顿。整顿的结果各位应该也清楚,你们现在分到的军饷和银子要比之前多一些,减去的就是关宁防线。其实也没有减,我们现在把钱粮直接打到了经过核实兵员后各个总兵的头上,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全部拨给了辽东,由辽东自己分配。吴三桂、马科还有几位你们原来在辽东支军饷的,你们是直接受益者。虽然我知道各位现在多少还在吃空饷,但是这个水分大大的挤去了,朝廷也省下了一笔银子。但是最大吃亏的是祖大寿,因为原来经过他的手他要克扣掉一大部分,他能够拿得出余粮卖给辽东,就是从你们头上搜刮的。这些年来,辽东已经尾大不掉,祖大寿心中肯定对朝廷这样的做法心怀不满,这是其一;其二是这些年来,大明朝廷国力日渐式微,祖大寿心中也清楚,他不可能再从朝廷榨到更多的银子,我们现在配给他的是经过核算的,他提不出反对的由头,但是心中肯定有怨恨。更让我担心的是,崇祯四年祖大寿那一次投清,虽然他后来回来了,朝廷也没有追究,但其中间不清不楚的,人也一直躲在锦州,朝廷根本无法对他追责。他的大部分亲人现在还在对面汉军旗中,他如果想再一次投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也没有任何牵挂!”
      洪承畴说到这里,在座的总兵脸上都沉重了起来。祖大寿的事情就像是一个脓包,不戳破大家都稀里糊涂,现在被洪承畴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事情严重起来了!
      洪承畴接着说:“在我们这次行动临出发前,我曾经向皇上建议,放弃锦州,放弃宁远,放弃辽西走廊,把部队收缩到山海关一线。遗憾的是皇上没有采纳我的意见,他立意要去救锦州,所以才有了今日诸位之行,在座的各位几乎是我们大明精锐的全部,我责任重大,我们这些大明的精锐一旦赔进去,国之将倾。这次锦州救援容不得半点闪失,所以我决定,我们就在宁远休整,静观其变。同时我会向皇上告书: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围锦州,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请求在宁远休整半个月!现在锦州只不过是遭到了清军围困,还没有到最凶险的时候,我们先静观事态的变化,再做出相应的对策!今天会议中我说的内容,事关重大,我请各位一定要保密。接下来的事情,容我考虑周密之后,我们再行动!你们现在回去整肃自己的兵马,放出夜不收,探知锦州的情况!”
      洪承畴回顾了4周:“各位,我自知这次责任重大,你们手中大明的这点精血一定要保住!如果我有不测,我现在指定,杨国柱为第一接替人,吴三桂第二,曹变蛟第三。吴三桂、曹变蛟两位总兵,你们手中的关宁铁骑,是我们此支队伍中精锐的精锐。一旦情况有变,需要撤退的话,希望你们两支人马殿后。撤退的队伍一定不能乱,如果情况发生不可收拾的话,放弃辽西走廊,全部撤回山海关,一切责任由我洪某人承担!”
      洪承畴的命令下的既沉重又坚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