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是这样的莫念 ...
-
莫念,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算是半个留守儿童,爸妈从她很小就到外地打工了。她先是跟着奶奶,后来奶奶在她四年级的时候去世了,后来跟着爷爷,爷爷在她六年级的时候瘫痪了,再后来,就跟着她的太奶奶。她能考上大学,是所有亲戚都不敢相信的事!尽管也就是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吧。或许在亲戚的眼里,她和她的爸妈都不值得被看起。农村的孩子辍学率很高,起初上中学,莫念还有很多的小伙伴,她多希望她们能够一直陪着她。后来,初二以后,渐渐的就剩下莫念一个人骑车风里来雨里去的上镇上上学了。她可能和她所有的同学经历都不一样吧,她可能是唯一一个90后,却住过大通铺,上学自己带桌子和椅子的人吧。还记得,刚上中学的时候,13岁的莫念,把自己的铺盖卷结结实实的绑在后车架上,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烈日下她蹬着自行车,还笑着跟送她的姥爷聊着天。她的姥爷和姥姥算是世界上对莫念除了爸爸妈妈以外最好的人了吧。她们跟农村那种总是偏袒自己的孙子孙女的老人不一样,他们觉得莫念是懂事的、坚强的、她们深深关怀着莫念。人的一生中,不能尽是黑暗,可以说对于13岁的莫念以及在她生命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姥姥姥爷的爱都是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唯一的一点点光亮,他们让莫念的童年得以完整。从莫念的13岁-18岁,两个老人在家门口送莫念的身影就从没缺少过。13岁的莫念,姥爷在她开学的时候骑车送她,帮她带着洗脸盆和壶。16岁的莫念,坐车去市里上高中,两位老人起着农村最拉风的电动三轮车拉着她到村门口的小马路,送她上客车,直到客车走远,才肯离开。若说恩情,莫念这辈子应该还不完了。
莫念,总是不给自己留退路,她也是真的觉得自己没有退路。在高三那年,她把自己逼到一定地步了,那一年她最差的数学从100多分直逼130多了。她的成绩也从高一那年的班级20进步到了班级前5。可事情并不像所有励志类电视剧里那样发展,由于她给自己施压太大,她竟然出现了抑郁情绪,吃不下饭去,更是听不下课去,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她的爸妈把她接到北京去看病了,医生也只是建议放松压力。那段时间,她瘦了很多,两个眼睛掉进了坑里,肉乎乎的小圆脸也渐渐塌陷了。她爸妈就她这么一个女儿,看她这个样子,真的是害怕及了,再也不敢逼问她的成绩了,反而告诉她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又是中药,又是西药的往莫念的肚子里惯,渐渐的她的身体好了些,能吃下东西了,就又回到了学校。但是,她的注意力再也不能那么集中了,成绩自然也就滑落的乱七八糟了。她自己也想开了,先考上一个大学吧,现在自己这身体条件和精力能上个大学就不错了。
果不其然,莫念,考上了一个二本,距离一本线10分。莫念的爸妈倒是比较喜悦的,毕竟知道莫念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可是,那些平时质疑莫念成绩到底好不好得七大姑八大姨们,兴奋的很。“念念,我们楼上的邻居家孩子人家考600多分,上重点了!你考的咋样啊?不是成绩挺好的吗?怎么没上个重点?”莫念的大舅问她。“哦,考试可能没发挥的那么好吧,算了,就这样吧”莫念解释给大舅听,也解释给自己听。每次这个时候,她的爸妈总是跟别人解释道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不一样,从小没上过什么好学校。莫念讨厌解释这一切,她从不想用自己的经历去讨得别人的可怜和认同。是的,以前她是在意别人的眼光的,看她的眼光,看她父母的眼光。但是,现在,她什么都不在乎了。她总是觉得自己过的好不好,从来没人真正的关心过。她也无需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了。但是,无论如何,她还是爸爸那边亲戚里、妈妈这边亲戚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呢!她家可能属于所有亲戚里经济实力倒数第一名,而且还是自由生长的孩子,这倒是比她那些拽着耳朵也不学习的哥哥姐姐强很多。
“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而后行拂乱其所为。”自打莫念学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受到鼓舞。这句话,成了莫念的座右铭。每次她遇到难事,不开心的事,她就会鼓励自己。她想这一定是上天在锻炼我吧,想让我变得更坚强。
坚强,是所有人对莫念的褒奖,可是莫念宁愿自己不用那么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