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我对银英时,年龄已经不算小了,自夸一点说,除了欣赏这部巨著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也多了一分对书中政治主张的评价。
我想,了解一些欧洲历史的人,都不难看出莱因哈特的身上有着许多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影子,他们都是天纵英才、一时之雄;都可以说是凭借着一位出色女性的力量上位的,莱因哈特是姐姐,而亚历山大是母亲;在登基前都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都是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的。他们的敌人,腐朽的门阀与陷于混战的希腊城邦可以作个类比,而失去了居鲁士国王陛下荣光的波斯与同盟也有着不少类似之处。
或许是因为这种同源性,银英的思想内核仍然是专制而不是民主,这部作品中充斥的,依然是东方式的明君贤臣,而不是西方式的制度与法律,这或许是东亚文明诸国无法摆脱的一种情节吧。
对银英里蕴含的这种看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银英全书都纠结着的一个问题,开明的专制与虚伪的民主究竟谁优谁劣,这当然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就好像一个青涩的果实与一个烂了一半的果实难以进行比较一样。但是如果我们去掉定语,专制与民主谁优谁劣,那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那么加上定语又如何呢,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应该是健全民主,而非鼓吹开明的专制,要知道所谓的开明专制可是近代初期的老黄历了。
当然,以上的不过是一些针对银英世界设定的牢骚话,也只不过是一些牢骚话,喜欢银英的读者们一看就罢。不过针对银英中的主角,我倒是认为他们的另一些举动是极有问题的。
首先,莱因哈特企图在保留帝制的前提下消灭贵族阶层,说真的,这不比白日做梦高明多少。在他自己享受着帝国的爵位与官衔、最后自己登基的前提下,他居然想消灭贵族,这有可能吗?贵族不一定依附与帝制,但帝制一定要依附于贵族,莱因哈特手下的提督们,活脱脱就是刚刚诞生的军事贵族集团。莱茵哈特实现的,不过是贵族阶层构成的洗牌,而不是真的消灭了具有特权的贵族。
其次,银英中贵族阶层到底有多大的实力,也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书中一面说,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帝国已经只剩下几十家大贵族了,而另一面,签订条约反对莱因哈特的贵族有多少家?上千家。贵族联合军的军舰总数除以贵族的家数,得出的结果是每家贵族拥有的军舰只有大概一百艘,不到一只满编舰队的百分之一,这也叫大贵族?
第三个问题承继第二个问题,贵族们为什么在内战中一推就倒,他们多少年来掌握帝国的命脉是白掌握的?如果帝国真的只剩下少数大贵族,那执掌军权的只会是大贵族,莱因哈特就是与大贵族结盟,如果贵族还是个内部可以分成许多阶层的庞大群体,那拥有如此身后根基的贵族又何至于一推就倒?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能够被称为贵族的统治阶层抱有一份基本的敬仰,至少我是不会相信豪门世家培养出来的后代都是些只会剖开人的肚子找宝物的家伙。帝国第一贵族啊,他们几百年的资财都是白攒的,至于如斯吗?
所以按我个人的看法,银英的同人,在莱因哈特一方或是在杨威利一方,可发挥的余地都很小,但是,在帝国的贵族一方与在同盟的掌权者一方,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言。要改变历史,应着眼于大势,而非拯救几个人的姓名。
说实话,我个人对希尔德一家的评价并不高,他们背弃了他们所属的集团,为了个人的生存出卖了所有的贵族。当然,如果真是迫不得已,我也不会挑剔什么,毕竟保存自身是人类的第一本能。但是,局势真的坏到了这种程度吗?
在大大的这篇文中,埃德曼伯爵一家横空出世,我真的、真的对他们是报以厚望。如果他们能够借机整顿集结贵族的残余力量,控制一两个满编舰队应当不在话下,掌控经济的小半江山也不是问题,这样才会真正有一股足以影响宇宙的实力出现。毕竟莱因哈特你都不肯放弃帝制,你有什么资格要求贵族退出历史舞台?
说实话,田中大神太偏爱莱因哈特了,将故事止于他的死亡,避开了描写他惨淡的身后事。他的身后会是什么样子,对比一下亚历山大我们就可以明白了,妻子和孩子都被杀死,领土被部将瓜分,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失去了强有力的主君,手下的骄兵悍将怎么控制的住,只搞死一个罗严塔尔哪里够啊,而帝国本土陷于战乱,旧同盟也有很大机会复国,至少可以借壳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