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荔枝肉(一) ...


  •   何珍馐笑眯眯与徐静姝商量,“若你有空,从明日起午时便可来何记铺子。”

      徐静姝行了个礼,感激地道:“多谢珍馐师傅!”

      徒儿走后,何珍馐继续做起了青团。

      她开出了“力量”卡牌,力气是成年男子的两倍,何家人世代为厨,从小练基本功,身体素质比常人好。从前,何父是家里力气最大的人,可如今何珍馐的力气却比他大。她俨然成为了做青团的主力,做得又快又好。

      何父在一旁瞠目结舌地看着女儿,她手脚麻利地跟吃了药似的,他狐疑地问女儿:“等等……珍馐你的力气怎么变得那么大了?”

      何珍馐停下了揉青团的手,嘴角扬起,声音跟沁了糖似的清甜:“有吗?许是我这阵子勤加锻炼,夜间睡够的缘故吧。”她反过来教育老父亲,“爹爹还是要多睡几个时辰。”

      何父面色有些惨淡,不信邪地跟着女儿继续干下去,直到榨干了身体最后一丝力气,坐在旁边大口喘气:

      “不行、不行——珍馐,我去歇会。”

      何父惯来以自己的“吃苦耐劳”为豪,如今他竟然丧失了这个唯一可以自豪的地方,他的心遭受了严峻的打击。

      田秀珍摇头笑着,取出打烊的牌子,挂在门口。

      臭豆腐跟春饼卖完后,何记便打烊了。一家人放下手中的活,聚在一块吃起了晚饭。

      何父给大儿子熬了碗萝卜筒骨汤。

      他笑眯眯地说:“以形补形,嘉仁喝点。”

      筒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精心熬制,汤汁奶白,融入了虾米、蛤蜊、鸡、鸭的精华,鲜入骨髓。何父把萝卜切成小块,炖得软烂,他小心地端着汤,一点点地把汤上的浮沫撇去。

      何家人笑眯眯地看着何嘉仁喝完汤,满足得就像自己喝下一般。

      何嘉仁放下汤碗,问:“咱们还差开封府衙门的八百枚青团,对不对?”

      提起这个,何父脸上就洋溢着骄傲的笑,他掰着手指头数:“不止开封府衙门,还有都水监、司农寺也给咱们下了订单,老爷们爱吃咱们这口青团!”

      因了这些单子都赶在节日要、订得急,官老爷们出手很阔气。托了青团的福,何家存下下个月的欠债,能付得起何嘉仁的束脩。

      何父长叹了一声:“就是订得太多了,要是老祖宗早一点托梦给二娘就好了!这样也不会耽搁店里的生意……”

      搁在几个月前,何父是打死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因生意过于火爆而苦恼。但这两天他几乎被这个愁得睡不着觉。

      何珍馐心里有些惭愧,如果她早一些把青团弄出来,何记不至于这般匆忙。这也提醒了她,以后节日的时令食物,必须提前准备。

      她说:“往后若还有量大的青团单子,何记便推了吧。”

      何父隐隐不赞成,如今铺子入项的大头源自青团,要还债还得靠它。累是累了些,可打赏也多。

      何珍馐解释道:“铺子的生意要紧,它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根本。清明前后的艾草是最清香、脆嫩的,过了这几日便苦涩发臭,它若是影响何记的口碑就得不偿失了。还有——”

      她郑重地说道:“身体最重要。”

      她解锁青团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的真心赞美,如今赞美已经攒足五千,累坏了家人就不好了。

      何翁翁捋着胡子,欣赏地道:“二娘言之有理,钱是赚不完的,还是身体重要。”

      他摊开了账本给大家看,扣除采买食材的耗费、青团的包装费、工人杂役的月钱,还有预留给何嘉仁的三十两束脩,账上已经累积了六十二两银子,剩下的三十八两这个月也能挣得到。

      清明这几日的进项,足够让他们缓一阵了。

      何珍馐提议道:“如今有了杂役和小二,我们每日能轻松做出一百斤,卖完七日,何记就不做青团了,我们明年再卖青团子。”

      “好!”大家同意地点头。

      用完晚饭后,何记铺子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艾草清香,这股香气飘满了一整条街,清新、掺着一丝凉凉的气息,沁人心脾。

      缕缕香气,就仿佛清明雨水的味道。

      傍晚。

      何珍馐把一张红公告贴在铺子门口,红纸黑子写着“即日起,何记青团限量供应五十斤”。

      一则公告掀起了风波,路过的食客见了何记的公告心里很不痛快。何记的青团恬淡清爽、怎么吃都不腻,好克化、不黏牙,格外得稚子孩童的喜好。家中的稚子不吃还好,只要尝过何记的青团,日夜都嚷着要吃青团,哭嚎起来没完没了。

      大人们起早贪黑来排队,图的就是这三两只青团子,结果……发现他们家不买了?

      这何记损不损?成天吊人的胃口,有本事限购,有本事敞开了让大家尝个够啊!

      何记的公告刚贴出来还没焐热,不知那个促狭鬼,趁着夜黑风高偷偷揭掉了它。仿佛何记的门前只要没挂出公告,第二天就不会限购。

      ……

      次日,天灰蒙蒙地还没亮,何珍馐推开铺子的门,发现挂出的告示居然不见了。她揉了揉眼睛,它确实不在了。

      她暗暗埋汰哪个缺德鬼。

      与此同时,何珍馐面对的是清明后蜂拥而来的更多的食客,一张张新面孔出现在她的眼前。

      从前何记卯时开铺营业,食客能排百米之长,直到辰时(早8点)才会达到巅峰。如今辰时不到,排队的长龙已经隐隐有从街尾贯穿街头之势。

      何父被吓得瞠目结舌,舌头有些打结:“二、二娘……这怎么回事——”

      他刚说完,声音便被热情的食客所淹没,大伙七嘴八舌地说:“少东家,你们家的团子真好吃!今日吃饺子还送青团吗?”

      一个食客捏着一串铜子举得老高:“我不要吃饺子,我单单买青团!”

      有个中年人说:“盒装的青团还有否?我乃特意从外地赶来的,欲要买三盒回乡,天不亮就排队了。”

      青团子的魅力直到清明后才显现出来,何记涌出一大批狂热的食客。

      全托了何记前几天免费送青团的福,也托了各大部门给公务员们发清明福利的福,很多人都听说何记做的青团很好吃。

      汴京老百姓吃了那么多年的青团,头一次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食物,竟然如此好吃!他们这辈子第一次吃到如此清新可口、恬淡宜人的青团子!只可惜份量太少,刚尝到味还没尽兴,青团子就没了。

      食客们看见重新正经营业的何记,有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兜里的钱袋子早就准备好了,只差给何记花钱了!

      清明当天何记请假,他们就不计较了;第二天,何记为了赶制青团,生意稀稀疏疏大伙捏着鼻子也能忍忍。这都第三日还不多做些生意,可就说不过去了!

      面对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的食客,何珍馐舌尖上的“青团限购五十斤”迟迟无法说出口。她担心自己说完那句话会被客人愤怒的目光淹死。

      何父皱紧了眉头,左右为难。

      父女俩对视了一眼,何父重重地咳嗽,眼神示意女儿,他扛不住这个场面!何珍馐摇摇头,退了一步,算了算了,还是爹爹来说。

      父女俩虽然沉默无言,但隔着汹涌的人群,这一刻却能福至心灵地明白对方眼神中的含义。

      何父深吸一口气,一脸喜气地对大家说:“别急别急!今天供应一百斤青团,只限今日。明天开始铺子限购五十斤!”

      “咱们的青团五文一只,不卖盒装,老规矩每人限购两只。一共五百份,卖完辄止!”

      “五百份很多啦!真的……五百份不少了!”何父中气十足地说,可是声音却透出勉强跟心虚,“赞美我家的青团,仍旧打八折!”

      “五百份就是一千只,一千只就是一百斤,旁的点心铺子只怕一天一百斤都做不到。”

      食客谴责的目光都快要把何父淹没了,五百份怎么够!你是怎么敢吆喝得那么大声的,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青团子本就吸水,五十斤的面能吸五十斤水,这能跟人家的糕点点心比吗?

      何父扛不住食客们汹涌的目光,词穷地落荒而逃、立马溜回厨房干活了。

      何珍馐轻咳一声,趁机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她含笑地对食客们说:“一百斤青团子,先买先得!”

      方才还在议论纷纷的客人,听到这句话歇了心思赶紧抢青团。

      卯时没过,五百份青团便被食客一抢而空。奔着青团而来的食客不甘心排了那么久的队,索性坐下点了份灌汤包、饺子。

      黄小二今日是第一天上岗干活,他第一次见到如此火爆的铺子,跑得双腿都快断了。

      他练就的一次能上十二盘菜肴的绝活,在今日之前真的只是做个噱头而已,真的没有哪家铺子让他这么上菜!生意火爆成这样,东家不可能抠得只请他一个店小二。没想到如今他还真碰上了这种抠门店铺,他在何记用上了这个绝活。

      黄小二把三份汤包挂在左臂,四份饺子挂在右臂,头顶着一笼青团,双脚轻掂起,手肘斜向上抬以免碰到客人。

      “客官,您等等喂!”

      “客官,您的云吞好啦!”

      黄小二原本只是冲着高于市场价的五百文来的,赚赚东家的钱。没想到结果却被东家赚了钱,因为他一人真的干了三人份的活!

      一个上午下来,他挂在脖边的汗巾都湿透了。

      后厨一片热火朝天,忙碌丝毫不逊于前头。

      但今日有黄小二,何父、何二叔、美馔佳肴姐妹统统都能留在后厨赶工。原本今日只能卖一百斤青团,他们做出了一百五十斤,把食客安抚顺了。

      今日他们已经跟所有食客说清楚,明日他们会只卖五十斤青团子。

      因为上午的忙碌,何珍馐没空陪兄长去购书。何嘉仁很理解妹妹们,自己携了银两出了门。

      她看着兄长离去的身影,心中很是惭愧。

      何珍馐苦恼之下,干脆写下了一块牌子,“小店竭力想让更多的百姓吃到青团,即日起不再接大额订单,敬请见谅;汴京百姓每人限购一只青团,外地百姓出据通行证明,限购一盒。”

      黎朝各个地方都设有严格的关卡,老百姓到外地要开通行证明,没有证明的视为黑户或敌朝奸细。

      何珍馐这样规定,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保证自己获得更多陌生食客的真心赞美。

      她得尽快想个法子,多薅出真心赞美。随着老熟客的多次光顾,限购似乎越来越不管用,兑换食谱也越来越贵了……

      ……

      晌午,客人渐少。

      何嘉仁把四书五经买了回来,还顺手买了一罐椰汁冰酪回来。何奶奶心疼他,给了他很多私房钱。他便买了弟妹们喜欢的饮品回来。

      徐静姝如约而至,晌午过后来到了何记。

      她对何珍馐说,“珍馐师父,我今日听闻萧学士府上的厨子在研究雪霞羹,他到底还是喜欢这种吃食的。”

      可惜没什么用,何珍馐摇头。要真好吃到他们亲自找上门来了,那还差不多。

      徐静姝却微笑着说,“是以,师父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你很有本事!”

      何珍馐双手托着下巴,思忖着如何讨好萧学士夫妇。

      他们是耕读传世之家,是建宁府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这种士族普通的美食多半无法吸引他们,必须要做点新奇的美食才行。何珍馐用芙蓉花入馔的“雪霞羹”讨好他们,无果。

      问题来了——普通的美食无法打动他们,稀奇、风雅的也不行。他们究竟喜欢吃什么?

      何珍馐边想,边喝着椰汁冰酪。

      椰汁儿甜软,喝着有股一股淡淡的奶味,冰酪里掺着冰糖绿豆,用各色时令水果:荔枝、桃子、梅子制成的冰雪冷元子,掺在椰奶中甜软糯香,极富有层次感,何珍馐饮下后通体舒畅,舒服得直打颤!

      有这碗椰汁冰酪,谁还想喝奶茶?

      南方海角的椰子甫一被摘下,便用冰冻着送到货船。但椰子变味极快,容易发霉。海角的十只椰子运到汴京,未必能存下一只完好的椰子。且冰块在南方昂贵,这也导致椰汁在汴京身价暴涨,椰汁“寸杯寸金”。好在椰子是四季都有的产物,冬季的时候价格会稍微便宜些。

      何珍馐在纸上涂写了一堆信息,饮着椰汁冰酪,脑海里忽然闪过一道灵光。

      她的目光汇聚在“建宁府”这个地名上,历史上还有比椰子更难保存的东西——那不就是荔枝吗!荔枝产自盛夏,比四季都结果的椰子更难保存。

      而建宁府本土盛产荔枝,萧学士夫妇恐怕是很久没有尝过荔枝了!

      何珍馐忽然想起一道菜,打开后台心中默念“荔枝肉”,一道金光溢出,荔枝肉泛着金光的图谱掉落在她的手中。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

      “恭喜传承者解锁荔枝肉!”

      何珍馐当然不可能给萧学士夫妻变出荔枝出来,这个时节的荔枝比金子还贵,皇帝都未必享用得到!《本草纲目》中记载,荔枝离枝后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荔枝肉是一道“形似”、“味似”荔枝的福建名菜,深受福建人民的喜爱。取下荔枝肉的图谱后,何珍馐快速地浏览了菜单和它的故事。

      “荔枝肉,福建传统名菜。相传唐玄宗有一个沉鱼落雁的妃子,梅妃。

      梅妃的家乡福建盛产荔枝,荔枝成熟的时节莆田一片红绿,梅妃思念荔枝日渐消瘦、泫然流涕。好在跟随她来到长安的厨子明白她的心意,精心研究之下,发明了荔枝肉这道菜。

      梅妃吃完,喜笑颜开,食欲大振,就连唐玄宗也对它赞不绝口。安史之乱后厨子死里逃生,回到福建,这道菜开始流传于福建。清代袁枚将其记载于《随园食单》。”

      何珍馐看完典故,心中有了底。连皇帝妃子都能拿得下,还怕拿不下区区萧学士夫妇?

  • 作者有话要说:  *
    更新啦~
    快来关注我的wb @平生君
    有最新的更新动态!
    *
    椰子、荔枝,在古代交通运输不便之时,都是水果中的贵族啊
    椰汁好好喝,我最爱椰汁^_^
    *
    感谢在2022-11-22 23:10:17~2022-11-23 21:52: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胖呆 10瓶;山羊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