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不想嫁表哥的表妹 ...
-
杨姑娘长相偏向清秀,性格温柔又知书达礼,见母亲与赵夫人两人越聊越投机,便识趣地退后了几步,与陈奕欢聊在了一起,落落大方的性子让陈奕欢很有好感。
另一边杨家公子知晓母亲有意与赵府结亲,不免对赵之瑄带上了审视之意,却越聊越是觉得相谈胜欢。
等离开之时,双方都觉得很满意。
回府后,赵夫人特意着人去打听了一下杨家的情况。
杨家属于清流人家,家有两子一女,长子在翰林院任职,次子还未及冠,杨家小姐据说自小是由杨学士亲自启蒙,才华不输杨家长子,只是平时为人较为谦和,才会在京中名声不显,吴夫人娘家的侄女便是杨家的长媳,这些都是吴夫人亲自过来向赵夫人告知的。
通过吴夫人的牵线,两家之间互相走动的多了起来,或是邀请着一起去赏菊,或是相约一起去寺庙礼佛,渐渐相熟起来后,陈奕欢虽然不善诗词书画,却也总能被杨姑娘挑起的话题所吸引。
赵夫人越看越觉得满意,便又托吴夫人去探问杨家的口风。
杨夫人也对赵夫人一家的家风很满意,在问过自家女儿的意愿后就松了口。
赵夫人听话知音,很快便寻了官媒去上门提了亲。
在众夫人的惋惜之中,赵府与杨府下了定,婚期定在了半年后。
彼时的王婧怡,在府中听了这个消息,一时心中复杂难言,自己曾经见过赵之瑄几次,却能敏感的感受到他温和有礼的表象下藏着的冷淡与疏离,对比二皇子,王婧怡自问自己没有选错,结果总能证明,赢到最后的一定会是自己的。
这个冬天,二皇子与王婧怡都沉寂了下来。吴文倩也带着陈奕欢的祝福上了花轿。
在宫中的年宴上,陈奕欢见到了传闻中的贵妃,即使对待皇上,表情也是一脸的漫不经心,让陈奕欢感到神奇的是,皇上似乎也并不觉得有何不对,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直到宴会进行到一半,长公主身体不适被诊出了喜脉,贵妃的脸上才迸发出了欣喜,匆匆离了场。
年宴过后不久,二皇子大婚,当日,几位皇子送了礼便没多留的走了,长公主与驸马也只是派人送个礼并未前来,就连宫中的皇上也不曾有何口谕。
这让本该高兴的二皇子憋闷的喝醉了酒,夜里直接宿在了书房。
二皇子妃在家时是有些娇纵,但并不傻,知道二皇子娶她也许并不如何甘愿,是自己执意想嫁,央了母亲去宫中求了娘娘,才得偿所愿的。
便听了陪嫁嬷嬷的话,按压下了自己的脾气,一个月下来,端着温柔小意成功瓦解了二皇子的心防,京中时不时便传出二皇子夫妇恩爱和睦的消息,让听到消息的王婧怡又惊又惧,忍不住又送了消息去皇子府,约二皇子见面。
放下心防的二皇子将院内的管事大权悉数交给了二皇子妃,二皇子妃接到王婧怡送来的消息并不拦着,一片大度的拿给了二皇子看,又好言劝道“妾身其实也很高兴能有人同妾身一起伺候照顾殿下,这侧妃进府的日子当然越早越好,只是,在进府前,妹妹实在不该这般心急的,父皇本就有诸多不满,这时候再传出什么流言,妾身怕影响到殿下,望殿下能去劝劝妹妹,先忍一忍,下个月妾身便迎她入府。”
二皇子听了这话,只觉得二皇子妃果然大度,原想着去见一见王婧怡的,又怕再惹恼了父皇,便派人去回绝了王婧怡,只说让她多忍一忍,再等等。
王婧怡等啊等,等到了来人,却不是她想要的那样,又听了二皇子传来的话,心顿时凉了。
春闱,赵之瑄不负众望,再次名列三甲,又在殿试时被钦点为状元。
京中众夫人又暗中惋惜,当初没有早下手。状元女婿没有了。
杨家同样很高兴,准女婿得了状元,女儿嫁的好,自家脸上也更有光。
举办庆贺宴时,赵夫人一直把陈奕欢带在身边,今年陈奕欢就要及笄了,也到了相看人家的时候,赵夫人趁此机会把能教的都手把手的教给了她。
这次的庆宴,没有邀请保宁候府,自然也没有像上辈子般被王婧怡使了乱,宴席办得很圆满,陈奕欢也跟着赵夫人学会了很多。
赵之瑄中了状元后,被封授为翰林院修撰,杨家公子正好也在翰林院,赵之瑄很快便在他的帮助下适应了翰林院的差事。
与此同时,赵之瑄与杨家小姐的婚事也开始筹备了起来。
在赵府娶亲前,王婧怡先被迎进了二皇子府,二皇子妃在操办前,特意先问了二皇子的意见,“就用正常迎侧妃的规格,还是规格办大一些?”又似不经意的说了一句“也不知父皇是否会问询。”
提到了皇上,二皇子想着因父皇最近的不待见,自己的行动屡屡受挫,还是低调些吧,便让二皇子妃以正常侧妃应有的规格来办。
正规的侧妃之礼,二皇子妃请了内务府来指点,收拾了除主院外最大的一个院子,位于主院后方,每次前去必要经过主院,又摆了几桌酒,这次几位皇子却都没有来,席间显得格外冷清,王婧怡强忍着心中的酸涩,给二皇子妃也行了礼,才被送进了洞房。
二皇子也憋了一肚子火,毕竟是内务府来指点的,不好冲二皇子妃发火,便又喝醉了酒,带着酒意全发泄在了王婧怡身上。
隔日早上醒来,王婧怡忍着酸痛爬起来向二皇子妃敬茶时,头一次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选对了?又强压下这个念头,开始了与二皇子妃的交锋。
三月末,赵府向杨家送上了长长的聘礼单子,定下了五月初七的迎娶日期。
五月初七的前一日,杨家派人抬着六十四台嫁妆绕了一圈送进到了赵府,特意收拾出的院子里,满满当当的嫁妆堆满了整个院子,书本字画尤为多,晒妆时,好多孤本看得周围的人暗暗吸气,这杨家也是真的够疼爱女儿的呀。
初七这一日,陈奕欢早早起来帮着赵夫人一起张罗着,赵之瑄骑着马,带着在书院时交好的同窗,背后的轿夫抬着花轿,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到了杨府,杨家两位公子带着人亲自拦在了门前,轮番出了好几个题,都被赵之瑄一一化解。
直到快到了吉时,才放过了为难他。
杨子君挥泪拜别了父母,带上了盖头,被喜婆送上了花轿,由赵之瑄带着回到了赵府,牵着红绸拜了高堂与天地,对拜后又由身边的嬷嬷搀扶着送入了洞房。
在用玉如意挑起了盖头后,赵之瑄望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往日温和的眉眼,今日也难得带上了欣喜,冲淡了眉间的疏离。
两人喝了交杯酒,赵之瑄召来了嬷嬷给妻子端上了一小碗清汤面“你先吃点,垫垫肚子,如果头冠不舒服就取了吧,我先去前面招呼宾客,累了你也可以先躺会儿。”
杨子君忍着羞涩谢过了赵之瑄,又嘱咐他别喝太多。
陈奕欢在赵之瑄去了前厅后便被赵夫人打发来陪着新嫂子了,指挥着丫鬟帮新嫂子去了头冠,又陪她说了会儿话,见天色差不多了,就识趣的回了自己院子。
隔日一早,陈奕欢就到了正房,坐在了赵夫人下首,看着赵之瑄与嫂子相携而来,就忍不住替他们高兴。
敬完茶,陈奕欢也收到了杨子君准备的礼物,一个红宝石的簪子,看着陈奕欢拿着礼物高兴的样子,赵夫人也忍不住笑着打趣她“怎么,平日短了你了么,瞧把你高兴的。”
“哪有,这是嫂子送的么,当然值得高兴,我也在为哥哥高兴,找着了这么好的一个嫂子。”陈奕欢半真半假的说道“哎哟,有了嫂子了,以后我是不是就要失宠了呀,我看我还是多讨好讨好嫂子吧。”说罢,便拉起了杨子君的手坐在了她身边“嫂子,看在我这么可怜的份上,你可要多疼爱疼爱我呀。”
“好好好,你叫我一声嫂子,我当然最疼你了。”杨子君被陈奕欢叫得微微红了脸,自家这小姑子也是个可人儿,还好相处,多疼几分又何妨。
赵夫人看着两人其乐融融的样子也高兴。
“夏嬷嬷,摆膳吧!”
用膳时,赵夫人拉着杨子君一起坐下,“咱们自家不用搞布菜那一套规矩,喜欢吃什么也都可以让丫鬟告诉厨房,你们院子也有个小厨房,想在自己院子做也可以,等家里的事情你都熟悉了,管家的事就交给你,哎哟,我也可以享受一把儿媳妇的孝顺了,也能清闲清闲喽。”
这话让杨子君诧异了一瞬,越发觉得自家婆婆通情达理好相处,当即真心的谢过了赵夫人。
赵之瑄有五天的婚假,用过早膳,便带着杨子君逛了逛赵府,熟悉了下环境。
第三日回门,赵之瑄陪着杨子君带着礼品去了杨府,杨夫人看女儿和女婿相处融洽,又私下问了问,得知赵夫人已准备将管家权交于自家女儿,忍不住感叹道“你婆婆是个好相处的,你那小姑子看着也是个挺好的姑娘,管家权交给了你,你就只管好好做,只是有什么事要多问问你婆婆,人啊,都是相处着来的,她们对你好,你也要对她们多用点心。”
“女儿知道的。”杨子君轻轻靠在母亲身上“母亲不用担心,婆婆与夫君待女儿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