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五
东京的早春,寒意料峭。苍白的天空中洒下没有温度的阳光,安静地落在楼下那排樱花树枝头紧闭的花苞上。万物依然在静止中,沉眠着,等待着复苏的那一刻。
泽村第二次来他家借宿的时候,把他客厅的两个小矮沙发搬到阳台上(那是用来架脚的);在厨房泡了两杯热可可,往里面加了肉桂;又问他要了张毯子,往肩上一披,在矮沙发上一坐,就这样把原来空无一物的半露天建筑延伸区变成了适合观测夜景的舒适阳台。
太奢侈了。御幸感叹。但是为什么自己会把这种事情称为奢侈呢。对东京人来说夜景就像家常便饭,就好比泽村在野外看星星。可这小子,坐在他家阳台上,居然开心得像个人生第一次进游乐园的小孩。他在泽村身旁的沙发上坐下,从他手里接过冒着热气的可可;泽村把肩上裹着的毯子分给他,他稍微犹豫了一下,接过沾了点体温的毯子,裹在自己肩上。毯子长度不够围一整圈,两人只好半侧着身,肩膀靠着肩膀,隔着织物接触的那一小块肌肤,很热。
“好冷呀。”泽村忽然感叹一句。那小子洗完澡,身上穿着他好久没穿的高领毛衣,可居然还在瑟瑟发抖。他才从热带地区回来,就跟把从海里刚捞上来的鱼扔进速冻室。尽管这样还不老实呆在有暖气的室内,非要坐在半露天阳台上看东京夜景。
“可能要下雪了吧。”为什么自己要说些像天气姐姐一样的话呢。不能说些别的吗。但是“别的”指的是什么呢?他不知道泽村为什么会来。虽然他说过来东京随时欢迎他过来,但他觉得泽村应该没有理由接受或者早就忘记了他的邀请才对。泽村回答道,因为上次在这睡觉特别踏实,连梦都没有做;还有在这看到过的夜景,原来一直对东京喜欢不起来,但唯独在御幸这里看到的东京不一样。
“哈,按东京塔观景台的票价标准来算,这里的夜景起码值五千元。”忍不住逗他玩。真是坏习惯。
“不愧是奸商!”泽村咋呼。“我知道你不缺钱,所以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大制作人先生。”
“好呀。”他说。
泽村的马甲内侧某个兜里装的全都是储存卡,写着拍摄的时间和地点。要国内还是国外的照片?泽村问他。除了被杂志收走的那几张以外你随便拿。他努力辨认泽村鬼画符似的字,这么多地方,还有他不认识的国家,足够在地图上标满密密麻麻的红点。泽村在旁边解说,语气洋洋得意,这里是什么时候去过的,这里有自己最满意的照片却没被采用,在洛基山脉拍照的时候遇上过灰熊,在尼泊尔遇到了地震……御幸则边听边想象着如果把这些拍成一部纪录野外摄影师的系列片,该是个怎样的故事。当自己还在大学混社团的时候,泽村就背着大大小小的摄影器材到处跑了。仓持对他说过的话,也一同浮现在脑海里。泽村是他们这群人里面最特别的,现在所谓搞野外摄影的人多的去了,大家都喜欢搞情怀,唯独泽村直言不讳说要成为大摄影家,要让他走过的地方跟他一起出名。当时搞情怀的摄影师现在都不知道上哪去了,唯独泽村有了点小名气,给好几本大杂志定期提供自己的摄影作品,依然活力满满到处跑着。
御幸突然发现了一张储存卡。标签上的字似被水浸过,仅“消失的小岛”几个字依稀可辨。见他拿起这张卡,泽村面露怀念而又自豪的表情,就跟见他从土里刨出什么宝贝一样。
“这张卡里的照片呀,是我第一次去瓦努阿图的时候拍的。该有十年前了吧。”
看看吧。不记得是谁先说的。于是他把储存卡插进平板电脑。那张储存卡里的影像,都是他们曾经踏足过的小岛,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像记忆的某个小格子开始回放。不过和拍摄纪录片的时候相比,海岸线要长很多,岛上还有个小渔村,十多条渔船在清晨出港打渔,傍晚举办的篝火聚会上,村民们一边喝着某种植物根酿成的卡瓦酒一边畅谈,葱葱郁郁的雨林上方,火山看似非常安详。
“但是我开始爬山的时候,才知道那座火山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另一部分,才是他们熟悉的风景:黑色的砂石山丘,荒凉如月球表面;从吞云吐雾的火山口向里看,熔岩翻滚,火花迸裂。夹杂着硫磺味和岩浆的温度的风,仿佛从画面中吹来,直扑到他脸上,在他的呼吸之间,尽是世界尽头的苍凉。
御幸一张张往前翻看,指尖划过平板电脑的触摸屏。
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牵引着他。没有实体的神明,温柔地握着他的手,然后在过去与现实交错的节点,倏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