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天命所归 ...
-
姬瑶沉默了,她从没有想过那棵庇护了她半生的神灵之树,有一天也会为了庇护苍生而推开她。
虽然已经三十年了,但她一见姬瑶便知她心中所想,姬宁心中默默叹气,面上却只作冷漠,“阿瑶,你已经年过三十了。”
姬瑶笑了,疯狂而放肆,“那大祭司呢?大祭司今年不过及笄又有何能力统领我大楚?”
姬宁沉默了,“陛下记错了,吾今年应当四十有五了。”
“是吗,是朕记错了还是大祭司您记错了?”
姬瑶的目光凌厉直视姬宁。
姬宁坐在上首,回望着姬瑶,她的神色依旧淡然却带着一丝威压,让人不由自主的臣服。
姬瑶不肯低头,眼眸中甚至带着红血丝。
“阿瑶,明日早朝是你最后的机会。”姬宁轻轻叹气。
她可以纵容阿瑶可这命运不会,这条路终归是要她自己选择。
站起身,姬宁看着当初那个怕黑的孩子,目光还是带着当初的无奈。
只可惜姬瑶并不明白,她这一生太过偏激,命运虽然薄待了她,可命运又何曾厚待过任何人?
姬宁摇头,她不是神灵,拯救不了众生,也做不到众生平等,她能做的也不过尽余生之微命,护楚国以周全。
走出殿门,她的背影落在姬瑶眼中便是无尽的冷漠。
人往往在不知道自己宿命的时候抱怨命运,然而当命运真正来临的时候才知道终究是自己辜负了这宿命。
自从回到楚国便一直沉默不言的叶素,在走出殿门前突然回过头向侍君们的方向望了一下。他隐藏的极好,几乎让人忽略了去。叶素这些年已经沉敛了太多,凭借她的经验,这位韩侍君恐怕不简单呢。。
待行走至偏远处,叶素才向姬宁进言。
“大祭司,那位韩侍君绝非寻常男子。”
见叶素怀疑,姬宁解释道,“他是齐国派来的细作。”
叶素微惊,“大祭司既然知道他的身份,何不早早地铲除他?”
姬宁微微摇头,“他是到底是阿瑶放在心上的人,况且留他在楚国也未尝不可。”
“您的意思是……”
叶素不过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姬宁的意思。
“是奴婢愚钝了。”
姬宁叹了口气,摸摸叶素的头,“阿素,你我相伴几十载,何需如此。”
叶素略微红了眼眶,却只道,“叶素这一生都是圣女大人、是大祭司的奴婢,不敢逾越。”
罢了,是她对不起阿素,或许那一剑不该出现在地面……
虽然心有不甘,但翌日早朝姬瑶到底还是出现在朝堂之上。她知道韩奚的所图,只要她还是帝王,韩奚就不敢有何异动。
而姬瑶的反应落在众大臣们眼里便是,这位传说中荒唐无度的帝王也开始每日兢兢业业的早朝生涯,虽然朝中大臣依旧不满姬瑶宠幸奸佞,但好歹顾及大祭司,将朝政之事逐步交付姬瑶之手。
与此同时齐国,如今齐国皇帝年迈疾病缠身,由太子叶谨监国,朝中大事皆由太子权摄之。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是老皇帝的人,一派则是太子党。
“太子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等陛下召程王回宫,便又是一场血雨厮杀啊。”
太子门客柳子瑜上前进谏道。
此人不过白衣之身,不事科举,反而投入太子门下,因其人智多近妖,如今在太子身边颇得重用。
见叶谨仍有犹豫,柳子瑜劝道,“如今周国蠢蠢欲动,攘外必先安内,太子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叶谨并非昏庸之人,相反他礼贤下士,重用贤臣,是难得的圣明之君。让他犹疑的是,若是他当真进宫逼父皇退位,恐怕在史书上落下个不忠不孝的罪名。
柳子瑜自然是知道自家主子的,接着劝解道,“陛下病痛缠身,正该退位颐养天年。殿下身为太子此行光明磊落,乃是为国为民的大善之举。”
叶谨终于下定决心,“也罢,今晚子时孤入宫替父皇分忧。”
柳子瑜展颜一笑,一切如他所料。
见叶谨直直地盯着他,柳子瑜微微皱眉,“殿下还有何事?”
叶谨笑道,“子瑜,甚美之。”
柳子瑜不着痕迹地退后一步,“若殿下无无事,请容在下前去准备各项事宜。”
想着大事,叶谨也谨慎起来,“传令下去,今夜封城没有孤的密令谁也不许出城。”
这场谋反在柳子瑜的预料下很快结束,大战在即,就算那些大臣对太上皇忠心耿耿也不得不考虑国家安危,而程王若没有了太上皇的支持,根本就不足为虑。
太子称帝,意欲选柳子瑜为丞相,不乏有朝中元老反对,但由于太子党人的全力支持,新帝亦态度坚决,由此不过弱冠之年的柳子瑜成为了齐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
下朝后,柳子瑜初封相,身边不乏有些恭贺交好之人。
太傅王允看着柳子瑜身旁争相结交讨好,不满地哼了一声。
“黄口小儿,何德何能身居相位!”
王家乃豪门之首,族中人才不断,不乏身居高位者。见太傅不满,那些争相讨好的官员也散了大半。若是为了新相得罪了王家,未免得不偿失。
“柳相,下官家中还有要事,这就告辞了。”一位官员急忙道
“柳相,在下也是……”
“下官也是……”
官员们纷纷提出告辞。
还有一些没走,他们知道柳子瑜并非常人,若能交好则大有利可图,并且柳氏虽非豪门大族,却也是百年世家,朝中经营多年。如今柳子瑜封相,朝中势力自然要更上一层。
即便听到了王允的辱骂,柳子瑜也依旧神色如常的与众人交谈。
如今新帝即位,还不宜大动干戈,待时机成熟之际……
柳子瑜甚至勾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越是元老,越是惹新帝忌惮啊。
自古功高震主,权倾朝野者,有多少人不是身首异处,这类人要么似周国萧策似的造反,要么就将权柄交出来,无论你多么忠心耿耿,毕竟帝王多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