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人物篇6. 萧遥 ...
-
6. 萧遥
萧遥是丐帮年轻一代弟子里的杰出者,早早得了帮主柯降龙的真传,武功不容小觑。未明与之相识是在杭州破庙,二选一的任务需选海鲨帮才会和萧遥同行。成都也是在破庙门口相遇,萧遥随口说到自己三年前差点饿死街头的经历。养成期大事不多,几次登门造访都是为了讨吃的。大概是在丐帮生活太清苦,萧遥常常忍饥挨饿,一说到吃就两眼放光,尤爱叫花鸡、东坡肉、麻婆豆腐,“每一个都好想吃啊。”(请用兴奋的语气念。)正是在萧遥的敦促下,未明奋力提升厨艺,靠着一手叫花鸡从柯降龙那儿学到了降龙十八掌。除了世间美味以外,萧遥也酷爱读书,走哪儿都手不释卷。驿站送礼如送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会加四十点好感,可见确实是一书痴。闲逛市集,还会遇到萧遥光天化日下大谈孟子的民本思想,透露此人襟怀眼界非同寻常。这些都还属于惊鸿一瞥,到了朝廷线尤其是东厂线,“小乞儿”的雄才大志才真正得以展现。
根据剧情,萧遥是受故人丁泓(曾任诚王侍卫)临终所托,答应他找到勤王遗孤并加以保护,不让其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由此拉开朝廷线的序幕。当时的情况是,皇叔诚王素受得位不正的天子猜疑,从前躲在江南自污逃过一劫,如今面临被清算的危险,遂联合同受猜忌且有灭顶之虞的东厂头目陈公公谋反。萧遥决定襄助诚王登基,索性加入陈公公阵营,先夺宝藏再起事。这里值得分析的是萧遥行事的动机。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其一,作为丐帮弟子,萧遥常年混迹于社会底层,亲眼见过许多民不聊生的惨事,对皇帝的昏庸、世道的不公有着最直接的体认。既然他认同民贵君轻,产生以明主取昏君而代之的想法便不算奇怪。因为丁泓的关系他认识了诚王,对其品行有所了解,认为比起曾经残杀亲族、如今昏聩无能的皇帝,“真心爱护百姓”的诚王才配得上这帝位。
其二,刚开始萧遥是受友之托,忠友之事,承诺保护勤王遗孤;这本来也跟他不愿牺牲无辜生命的价值观相符合,而当他发现勤王遗孤是燕宇时这个决心就更坚定了。别忘了,青城新掌门上任剧情,燕宇与摩呼罗迦战斗后受伤,萧遥十分关怀,当即送上伤药。这两人一个经历过灭族的残酷,一个博览过沧桑的历史,可以说对人性的认知跟常人相比已非同一维度。燕宇在武当独独看出古实蒙冤,萧遥也在成都破庙瞬间判断出燕宇的真实身份,说是一干少年侠客里目光最犀利、头脑最敏锐的两位也未尝不可。以萧遥的胸襟气魄,自会对燕宇产生惺惺相惜之情,又怎忍看着他去送死?
其三,萧遥本身极有政治抱负和政治才能,奈何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混在丐帮,即使武功修炼得再高,怕也不能实现萧遥的凌云之志。诚王谋事则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干的机会。政变成功后入主新君内阁便是证明。这一点你可以说是萧遥的私心,但谁做事又完全不夹杂着私心呢?所有实现自我的努力说到底都可算是一种私心。而在侠风的时代背景下,假如皇帝是位有道仁君,萧遥不见得就要参与谋反,说不定将来弃武从文,走上科举入仕之路。
无论如何,萧遥的才智在东厂线展露无遗,书果然没有白读。宝藏岛上玄漓公带着朝鲜四大高手和一波又一波的官兵来袭,鏖战未果后陈公公决意独自留下抵挡,让其他人逃出生天。我方队友都热血上涌坚决要与之同战,只有萧遥以大局为重,冷静地吩咐开船撤离。事后也是他意识到天意城和玄漓公的猫腻,并及时改变策略,提议由四人依靠东厂内线于夜里潜入深宫毒杀皇帝。至于施毒所用的七彩蛊王,则需去西域怪医那里求得。做出这一系列决策的情报都是陈公公单独透露给萧遥以防万一的,可见陈公公对萧遥的欣赏器重,知道此子可堪大任。诚王亦当机立断,决意自己正面牵制官军,命萧遥等人事成后再矫诏退兵,如此便可尽可能地减少伤亡人数。
豹房里,精神错乱仍开枪反击的皇帝终被燕宇出剑杀死,所有人将幕后黑手玄漓公围住,江山易主在即。萧遥凛然道,今天我们便是勤王四杰。但此勤王非彼勤王,而是援王之意。“我等所援并非一人之王,而是以民为本、为民谋福的王道!我们不也是因为王道而相遇、相识,一同奋战至今吗?”话音一落,四人buff起来,战力大涨。无法无天的玄漓公就等着被收拾吧。
当然,如果玩家选择的是丐帮线,则注定萧遥会以失败告终。在他壮志未酬悲壮自杀的一瞬,楼主决定以后再也不碰这条线了。而以忠义自居的无产集团丐帮要到大难临头之际才会意识到原来萧遥是对的。可惜,当皇帝被剧情强行洗白时,萧遥的牺牲似乎已成多余。只能说,他的明君梦还不够彻底。要再过几百年,一些人才会意识到,希望不在于那个君如何,而在于生命要以公民而不是子民的形态存在。人是纳税人,姓非“老百姓”。
.
定风波. 题萧遥
乞食城中填肚饥,览经读史志高奇。
千古何言堪回味。民贵。从来王道屡遭疑。
一诺如金成季布。险路。明心劲掌易龙旗。
愿辅仁君zhang健翅。治世。垂髫黄发路边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