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 33 章 ...

  •   039

      八月才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因为白水大队种植烟叶大获成功,九月下旬又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

      第一次会议时,大家一致同意晚稻收割后改种油菜,但在第二次会议上,却变成了是否种植烟叶的讨论会,这与第一次开会内容差距甚大,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议变成了一次漫长的争吵,龙章平不得不解散会议,让众人各回各家,好好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行动。

      回来的路上,夏有福与张永春关于种植方案又一次发生了争吵。

      “上回都说得好好的,改种油菜,咋才过了一个月不到,你又变主意了?上回烟区的技术员就说了,我们这地方不适合种冬烟,容易种毁了,还是秋烟合适。万一种毁了,那就是把钱丢水里!”夏有福激动地拔高了声音。

      召开联席会议的时候,张永春不怎么开口说话,夏有福以为他会与自己投同样的票,没想到他却举手改投烟叶,这可把他气坏了。

      “你要问我的意见,我觉得种烟叶好!种油菜还要榨成油,咱们有机器吗?好,就算有机器,能保证产量吗?谁有大批量地种植过油菜?嘴巴一张,谁都能说,但种烟叶是板上钉钉的成功!

      “哪怕过程曲折一些,不比种油菜强?三百多亩就能净挣一万多,咱们队里有多少地?加上几座山,能挣七八万元!油菜万一出啥状况,那可是七八万元的损失!你当得起吗!”张永春能当上支书,是因为他比别人多念了十年书,在会议上听了半天,这点判断能力还是有的。

      这一个月来,他虽然不满夏有福常常越过他行事,但也从来没在大事情上真跟他叫板,充其量是平时说话夹枪带棒的刺他几句,这也无伤大雅。

      今天会议上的讨论的事情,他们俩的想法各不相同,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吵得脸红脖子粗,让身后的三个队长互相看了一眼,各自往支持的支书后面站了一步。

      夏成则和刘永田站在夏有福一边,孙家成站在张永春一边。

      见状,张永春说:“你别来少数服从多数那套,成则是你儿子,还能跟你对着干?要就是召开社员大会,问问大家的意见,是想种烟叶还是种油菜。大家都说种油菜,那我张永春也没话说了,听你的就是!”

      “永春叔,陈同志说过,我们这片是秋烟地区,种冬烟很困难。这种困难不是之前遇到的蚜虫灾害,还有时间给我们解决,气温一降下去,整片烟田都毁了,救都来不及。油菜耐寒,冬天种也不怕出状况,更稳妥。”夏成则试图说服张永春,但他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就甩手走了。

      孙家成快不跟上,走出去一二十米,才低声说:“您平时都不说话,任由夏有福做决定,他们还真觉得您不管事儿了。支书,这回必须成,不然以后他们都爬您头上去了。”

      张永春两手背在身后,默不作声地走。

      “你也觉得种烟叶好吧?”

      “那肯定啊,一万多元钱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说得对。”张永春坚定了想法。

      他做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自从烟叶卖了大价钱,社员们就纷纷念叨着扩大烟田,不止在一座荒山上种,要扩大到另外两座种植芋头、土豆、红薯等作物的山上去。

      只是夏有福一直没同意。

      他说这里的平地少,上交了公粮后,大家吃的粮食就少了,必须要多种一些能填饱肚子地东西,要是挣到了钱,却要饿肚子,他是万万不允许的。

      村里不少人有怨言,找到了张永春,要求他出面压一压夏有福,张永春一直没动静,就是等着去联席会议上看看大家的意见。

      会议上有一半的人要种烟叶,说明了他的想法没有错。

      他才有了底气跟夏有福吵。

      ****

      “爸,别气了,你病才刚好。”夏成则见夏有福喘的厉害,用力地拍着他的后背,生怕他气的背过去。

      “先前问他意见,他说他没意见,现在又这样,我……”夏有福呛得直咳嗽,刘永田也连忙劝他别动气。

      “气病了更说付不了他们了。”

      到家的时候,夏有福气的不那么厉害了,但脸色还是很难看,姜玉问夏成则发生了什么,他简单地复述了,姜玉才把他拉到一旁说。

      “张书记对爸有意见,就算觉得爸说的有理,他也不会想听爸的话。”

      “我去跟永春叔谈谈!”

      夏成则掉头就要走,被姜玉拉住,“回来!你跟爸都是一块的,他给你好脸色了吗?”

      细想了一下这段日子以来,张永春对他的态度。

      夏成则摇头,“是比之前差。”

      “所以你去说没用,我去说。”

      “你?他会听你的吗?”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你先别跟爸说这事儿,万一不成还惹他心烦。”

      姜玉出去正好被孙兰花看到,她问:“小玉去哪?再过一会就要吃晚饭了。”

      “她找人有事说。”

      “又是程知青?”姜玉找的最多的人就是程冬妍,孙兰花还以为夏成则说的是她,进厨房前一脸可惜地说,“小玉是真的爱读书啊,当初咋不继续念?现在年纪过了,又没法参加啥考试,念了也白念啊。”

      工农兵学员的推荐,只会给某一类人里最优秀最努力的一拨人,姜玉既不是学生了,也不是农民里有突出贡献的人,是不可能被选上去的。

      全家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们不会说姜玉。

      她在这个家里做了不少事,平时又知晓事理,只是爱念书而已,也不是坏事,就随她去了,指不定还真有用得上的一天。

      张永春生了四个,闺女早就嫁出去了,三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老宅住不了十几口人,往外扩盖了几间砖屋,是村里最早一批盖了砖房的人。

      姜玉进院门的时候,张永春正坐在屋檐下的躺椅上抽着旱烟,见她进来,眉头一皱,从椅背上坐了起来,“你来干啥?”

      她手里提了一瓶酒,又笑语盈盈的望人,就算不久前才跟夏有福闹了不愉快,张永春也很难冷着脸把她赶出去,只能躺回椅背上,继续抽烟。

      “永春叔,你家今晚吃肉,好香啊。”姜玉吸了吸鼻子,似乎闻到了猪油下锅爆香的味道,自从穿到了书里,她隔好久才能吃一次肉,馋的不行。

      想当初生活在21世纪,吃肉吃的腻了,甚至吃素养生。

      唉,回不去了。

      姜玉悲伤地想,但面上还挂着漂亮的笑容,往张永春身边的台阶上一坐,“吃肉哪能没有酒,我记得永春叔爱喝酒,来之前正好买了一瓶。”

      张永春又哼了一声,不接话。

      他猜姜玉是替夏有福当说客来的,心中忍不住嘲笑。

      让儿媳传话真是丢人。

      看到张永春朝着天的脸上挂着疑似讥讽的笑容,姜玉立刻明白了他在想什么,“永春叔,你最近是不是看我爸不顺眼啊。他哪儿做错了,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你还不能说吗?”

      叫他一声永春叔,是为了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

      要换做平时,姜玉是不这么叫的。

      年轻人还不在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特别在乎辈分,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一旦叫上了,就自动拉近了关系。

      果然,张永春被姜玉一口一个“永春叔”给打动了,终于肯看她了,“老夏不知道?”

      “你是不是气他有事不跟你商量?有时候自个儿就做了决定?你觉得有些丢面儿?”姜玉话说的直白,张永春反而不好接话了,只能讪讪笑了一下,别开了脸。

      “也没那么严重,但也有点吧。村里的人都快只知道他是支书,不知道我才是正的了。”后半句是张永春地嘀咕,但姜玉坐得近,还是听见了。

      “所以我上门替他赔礼道歉来了。”姜玉把酒放在张永春脚边,笑的眼睛弯弯。

      “他咋不来,要你来?还是没诚意,放不下面子!”

      “永春叔,你跟我爸打交道十来年了,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一个倔一个直,有话都不会转弯说,容易得罪人。就像刚才,他其实是想好好跟你说的,但是急脾气一上来,就忘了要好好说,才把你惹火了。”姜玉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张永春看,见他表情软和了些,立马趁热打铁。

      “他前阵子病了,才刚好,一着急上火就喘不过气来。我也怕他再一言不合跟永春叔你吵起来,闹得两人都不高兴,才想着我来道这个歉。叔,你不会嫌弃我吧?”

      张永春叹了口气,“我咋不知道他啥脾气,这些年他出了不少力,我心里还是感激他的,只是面子上过不去。他也真是的,好歹人前给我——”

      寻思着在小辈面前说这话不好,他又咽了回去。

      姜玉笑笑,假装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叔,你放心,我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劝他。”

      “说起来,我真是羡慕老夏。找了你这么懂事的儿媳妇,哪像我家里那三个,两个闹腾一个懒,我都不知道该说啥了。”张永春会冲夏有福发脾气,除了觉得他不给自己面子外,还有一点——

      就是他打从心底里羡慕嫉妒夏有福。

      儿女成才,儿媳女婿也孝顺懂事。

      什么好处都给他家占尽了。

      反观自己家,只有大儿子最勤快能干,老二老四不抽打就不动,三女儿贴心却嫁去了县城,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娘家。

      这人比人啊,真是气死人。

      “永春叔,你这话就不对了。”

      张永春疑惑,“哪不对了?”

      “张大哥多能干啊,一个人能当两个劳力使,嫂子也勤快,两人就算自个儿单出去干也能过上好日子,但他们却留在家里,这说明啥?他们俩孝顺啊!”

      姜玉的话让张永春来了兴致,坐了起来,“还有啥?”

      “张二哥干农活是不如张大哥,但他手巧,木活做得好,村里不少人托他帮忙做桌椅柜子啥的,别人得了好,也会使劲说张二哥和永春叔的好话,叔的脸上也有光啊。

      “三姐凭本事进鞋厂成了正式工,还嫁去了县城,夫妻俩都是双职工,村儿里哪个女人不羡慕?

      “至于张四哥,他性子静,脾气好,几乎不跟人发脾气,虽然比不上张大哥能干,但也从不拖后腿,干满勤,光凭这几点,赶得上他的就没几人!”

      姜玉说话的声音不小,屋里都能听见。

      老大不在家,老二老四和他们的媳妇都在厨房和堂屋里,此刻竖着耳朵偷听姜玉和张永春的对话。

      她不吝夸奖,把他们夸的心花怒放。

      张永春也不住地笑起来。

      他一直跟夏有福比,都忘了自己已经是村里拔尖儿的存在,比他过得好的也就夏有福了。

      准确的说,夏有福也是这两年才过得比他好了。

      以前老接济社员,比他们家穷多了。

      想到这里,张永春对夏有福的那些气也全散了。

      他摇头,无奈地说:“人上了年纪,就容易钻牛角尖,让他也别气了,一把岁数了,别气坏了身体。这瓶酒,我就收下了,他也确实该道歉!”

      见姜玉不走,他又问:“咋?还有事?”

      “叔,种烟叶是我的主意,您还记得不?”

      张永春眉毛一挑,“干啥?邀功啊?”

      “您要是不嫌弃我笨,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啥主意?你快说!”

      夏有福最开始提过出主意的人是姜玉,但时间过得久了,就没人记得这件事。

      现在经她一提,张永春才想起了这茬。

      再加上她刚才一番赞美,让张永春对她印象大好,也就愿意听她谈这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了。

      要换做一进门那会提,他非得把姜玉扫地出门不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第 3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