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亡国公主帝王路(十七) ...
-
女尊摇摇头,这几年看着容易,一招登顶逆风翻盘,但到底其中凶险万分只有自己知道。
当时风评对她十分不利,甚至有密报传来,有王侯想借此造反,故此煽动民心。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同样时势也能毁掉一个英雄。
她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于是借助帝王惯用伎俩,前有先辈帝王自称朕,自封天子,中有君权神授,现有李氏王朝海中现神像,她不期待天下人完全相信,因为怪力乱神之说虽世人即使不相信也会有三分忌惮,虽然还是会有人能看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的目的不过是先暂时稳定民心,把王侯煽动起来的人,再次震慑下去,给她时间来证明她自己。
她用几年的时间重建了汉州,因为五皇子和七皇子死的早,所以国祚并未受到太大损伤。她这几年改革观政,算是回到了从前的样子,这样的结果,让大部分的文人信服于她,国家再次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其实,女尊只是说的谦虚。
真正的国力已经远超外人想象,老皇帝在旁边看的清清楚楚,他亲眼看着国家从开始逐步衰落到再次回到巅峰,甚至他可以想象,日后会再次创造辉煌,他看的越久,越甚是欣慰,越觉得从前的老五和老七都是什么玩应!
自从不再执着于皇位,老皇帝可以说是一位十分智慧的长者,这几年虽然她有些天赋,但没有像老皇帝那般大量的经验,在她出现纰漏的时候,老皇帝会及时的出现指出问题,让这几年的政策几乎可以称之为完美。
在老皇帝看来,女尊有着难得的政治天赋和恐怖的政治敏锐度头脑,往往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分析出最好的最合适的解决方式。在他看来,这几年他还有可以指导的,等过几年,她有了经验,他就不再有用武之地。
又过半年,已经近四年未上朝的老皇帝,今日突然临朝。朝堂之上,前面坐着女尊,后面端坐着老皇帝,老皇帝在后面看着女尊处理政务。
今天这个朝,大臣们上的可谓是十分煎熬,他们完全搞不懂上面那两位是什么意思啊!
你说是,敌对?看着也不像。你说是,友军?怎么两个人一句话也不说。
大臣们现在能想出来的可能分两种,第一种,老皇帝是回来夺政权的。
但问题是现在大权已经掌握在和安公手中,民心逐步稳定,加上这几年政治清明,也能慢慢接受她,甚至已经开始有一批文人开始维护和安公登位。在大臣中,维护老皇帝的党派一般都是跟皇帝很久的老臣子。
他们享受功勋甚久养尊处优,女尊却完全不吃他们这套,开始他们还会倚老卖老,借机威胁,李孟琳根本不搭理他们,甚至可以说,他们耍性子不干活刚好,有年轻的臣子趁机上位,等时间长了发现权力右移,又紧巴巴的赶上来。
虽然现在那些老臣还有些实力,但再过几年乞骸骨后,就完全是她的天下了,所以这几年那些依仗过去功勋的老臣子都格外收敛。
不过在他们心里,老皇帝一定是被胁迫的,一定是和安公使手段了,他们不承认她,但又无法和她对抗所以这些年过得有些憋屈。
而更多的第二种则是,老皇帝近四年未上朝,今日突然临朝,很大的可能是确立太子!
而太子可能为何人?
他们两年前还曾想过,也许老皇帝在等十三皇子长大,然后再把皇位交给十三皇子,但现如今看来,太子之位,除和安公之外别无他人。
不是不能有其他人,是不敢有其他人。
现在已经有人在盘算一会上前进谏册封太子之事。
待今日朝事完毕后,太监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道:“臣有事起奏!”
大臣一看,齐齐对站出的仁兄心里说道:这位仁兄真勇士也!
女尊道:“说。”
臣子道:“如今东宫空悬,于国祚不利,望陛下早日确立太子!”
女尊一听,这话不是对她说的,遂低头装作听不见,大臣们看到她低头不做他评,便齐齐看向老皇帝,老皇帝看到她低头不做声,别人可能以为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她定是在心里偷笑,暗自性味。
四年前,在病床旁,两人确立协议,当时她特意提出一个条件,等过几年在谈立太子的事,所以对这几年各路臣子夹带偷运过来的立太子奏折他都以各种理由搪塞,近一年他的理由已经黔驴技穷,每次想理由都不禁觉得头疼,而他的公主看的十分有趣完全不帮他,所以对于前四年的‘仇’,他今日决定一次性还回来。
老皇帝开口道:“今日,朕来,就是给天下一个交代。”遂看到和安公回头有些惊讶的眼睛,他不禁心中小骄傲
哼,你和朕斗,还嫩了点!
太监从袖中拿出圣旨宣读:“国安公接旨!”
女尊从座位上站起来,跪下:“臣接旨!”
太监接着宣读圣旨:“朕在位三十有二载,时遭天下动荡,正统险入贼子之手,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行运在乎朕十一公主李孟琳,是以前王即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之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禅位于国安公李孟琳。”
一时群臣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