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苦涩的童年(1) ...
-
我叫卫冉。
我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与其说自己命运多舛,倒不如说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的出生早已经注定了要与“多舛”二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七岁之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记忆模糊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也不知道,我和母亲为何一直住在顾德才姥爷的家里,和他一起生活。我的父亲在哪儿,他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只知道,同龄的小伙伴们都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她们时常嘲笑我是一个没有父亲的野孩子。我多次哭闹着问母亲,我的父亲在哪儿,他为什么不和我们在一起生活?每一次,母亲都是默然流泪,一言不发,把我紧紧拥在怀里。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依稀记得,曾有一位年轻的男子常到家里来看望母亲,他的每次到来,都会带一些好吃的食物过来,譬如:烤地瓜、炒青豆、花生米、熟鸡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零散的钱给母亲,再给一些顾姥爷。
若是到了春天杜鹃花开的季节,他总不忘摘一大束红艳艳的花儿过来,然后把花朵儿摘下来,用红绳子把一朵朵小花儿串起来做成两个花环,一个戴在母亲头上,一个戴在我的头上,漂亮极了。
只有他的到来,屋子里才能充满快活地空气,母亲的脸上才能绽放出像花儿一样美丽的笑容。他总喜欢伸出双手,把我高高举起,笑呵呵地唤我:“冉冉。”
我称他为:“叔叔。”
在我记忆逐渐清晰的时候,我称之为“叔叔”的年轻男子,再也没有到家里来看望母亲。母亲也因此而变得低沉许多,愁眉不展,黯然神伤。唯独不变的,是对这个家一如既往的付出,对我的疼爱,对顾姥爷的孝顺。
母亲总有干不完的活儿,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经常熬夜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纳鞋底、绣鞋面、绣枕巾、做小孩儿的衣服、以及帮人家织毛衣。
坐在一旁的我,看着母亲埋头苦干的忙个不停,我却帮不上任何的忙,只知道母亲把这些针线活做完卖出去,就可以有钱买糖果吃。母亲做好的这些针线活,凑到一定数量的时候,由顾姥爷拿到县城去变卖,母亲的针线活似乎很受欢迎,顾姥爷每次从县城回来,总是眉开眼笑,手里拎着好吃的食物,口袋里放着一小包糖果,顾姥爷自己舍不得吃糖,把糖全给我,我又把糖分给母亲和顾姥爷,大家吃着糖,心里像糖一样甜,每当这个时候,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
我终于七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上学,我哭闹着对母亲说,我也要去上学,母亲一言不发,默默流泪。
我的哭闹不止,母亲最终还是难以开口地对顾姥爷说:
“才叔,我想让冉冉去上学,不知是否可以?”
“艳红,我也想让冉冉去上学,可这事办不了哪。”顾姥爷语气沉沉地说道。
母亲低眸,眼眶泛着闪闪泪光,默然无语。
上学无望的我,依旧与往常一样帮母亲做些简单的家务活,虽然心里还是十分的想念去学校上学,却也不再向母亲哭闹,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不哭闹去上学,母亲就不会伤心流泪,顾姥爷心里就不会太难过。
日子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直到中秋节过后的第三天,一位陌生女人的突然到来,我才略知一些有关我身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