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4、木匠天子(五) ...
在大明官场,官员被弹劾是一件非常常见且应该的事。
被人弹劾,还能说明你这个人被注意到了。不被弹劾,说明你就是一个官场上的小透明,连被人写奏折弹劾的价值都没有,整个大明官场,有你没你一个样。
方从哲入官场多年,也做了多年首辅,被人弹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还是万历老皇爷在位的时候,建奴的军队攻破了抚顺,朝野震动,他就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在家躺卧四十多天,内阁空虚无人。万历老皇爷再三抚慰、挽留,他才起身处置事务。
方从哲也是熟知官场规则的人,但是这一次的情况不大一样,他心中隐隐有了危机感。
他悄悄来找泰昌老皇爷的大伴王安,想着向他打探打探消息。方从哲出手很阔绰,一袋金豆子,王安伸手掂量了一下,很是满意,揣到衣襟里,对有些惴惴不安的方首辅说道:“当日,皇爷摆明了是要彻查先帝驾崩真相,李可灼进献红丸,罪无可恕,首辅怎的还要嘉奖于他啊?”
方从哲闭了闭眼睛:果然是因为这件事。他可以为自己找出一百种理由辩解,什么为先帝名声考虑,但他知道继位的少年天子明白他内心的想法——就是想试试新君的份量,想要压传闻中懦弱的新帝一头,这也是文官集团常用的招数。
王安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截了当地劝道:“泰昌老皇爷继位仅一月便山陵崩,皇爷想要查清事实,既是为子的孝道,也是后继之君应为之事,首辅为何要屡屡包庇罪魁祸首呢?”
说罢,他向方从哲躬身行礼,离开了。
方从哲落寞地站在原地,秋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冷战。
王安说得对,从一开始,他就不该阻拦新帝去查先帝驾崩真相,纵使想试探、打压新帝,也不应该想着释放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因为这事他不在理,而新帝占据高地。现在新帝拿着这个理由要办他,也没有多少人会阻止,因为这个事不合乎大义。
王安回去后,直接将方从哲给他的金豆子交给了胤礽,胤礽接过,掂量掂量,非常不满:“方首辅很有钱嘛,能拿这么多打探消息!”
相比之下,朕好穷啊,国库好穷啊!
想到被抄的福王府,王安敏锐地觉察到新主子对“钱”非常敏感,因此也不敢说什么,只得装傻,光笑不说话。
胤礽也知道他这人谨慎,也不再拿他调侃,“你倒是乖觉,知道把钱给朕。”
王安很是恭敬,“皇爷信任奴婢,奴婢也不能辜负皇爷的信任。”开玩笑,宫里宫外都被整顿了一番,郑氏的财物、李选侍的财物,以及远在天边的福王府的田产、财物,都被充公,可见眼前这位主子是个雁过都要拔毛的,宫里死了不少人,空出了那么多位子,那些小宦官都眼冒绿光,想要往上爬呢!
他谨慎一辈子,可不能因为一件小事晚节不保,被发配出宫养老去。
胤礽又问:“你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王安说是。
胤礽点头,想着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手,就让他接着做秉笔太监,掌管东厂了,王安自是谢恩。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方从哲想的那样,朝中对他的弹劾愈演愈烈,而新帝面对这些弹劾,没有反驳,反而是扣中不发,这也让那些官员们看到了苗头,接着弹劾方从哲。
新帝自登基以来,先是逼李选侍殉葬,后圈了郑氏和福王一家,郑家满门也被下狱议罪,接着赐死福王府全部男丁,又让先帝的兄弟、自个儿的皇叔去观刑,摆明了这是个硬茬子,他还能放过一直和他作对的方从哲?
再说了,方从哲本身并不干净,自个儿把把柄送到大家手里——想要厚赏李可灼,这是脑子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
或者他就是单纯地作威作福惯了,不把新帝放眼里?
一时间,群臣的弹劾如雪花一般。
其中,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孙慎行指出:“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终于,胤礽下令,将方从哲暂免首辅之位,下诏狱,听候发落。
而崔文升和李可灼等人,也早就被押赴刑场,或斩首或凌迟,亲眷也俱被发配。郑家诸人,也因各自罪行而被判斩首、发配。
至此,红丸案告一段落。而由于胤礽来得早,西李还没来得及行事,就被胤礽送去陪朱常洛,移宫案在这里也就没有发生。
接下来,他有正事要忙,宗亲、江南税款,以及占据了大半个辽东的建奴,此时正是他家老祖宗努///尔哈赤在世,率领开国五功臣、四大贝勒对明廷虎视眈眈,至于藩属国朝鲜,胤礽都不稀得说。
虽然他是爱新觉罗家的灵魂,但是在哪个山头,就要唱哪个山头上的歌。
所以,对不起了老汗王!
胤礽毫无诚意地向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等人道了一个歉,投入了紧张的政事中。
胤礽知道自己的短板,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出众,也没练出来,但他知道一个道理:能火力覆盖的,一定要火力覆盖!这世界上,再没有比火力覆盖更有效的方式了!
建奴的骑兵强,不好意思,一个炸弹炸过去,他还怎么强?
况且,要不是出了个李自成,后金哪能那么容易入关。要不是南明昏招频出,各派争权夺利,大清哪能那么容易夺取天下?
以前作为爱新觉罗家皇太子,看南明史,总觉得对手实在可笑,活生生把江南那么好的地方送给了大清。现在,作为大明皇帝,老朱家的后人,再看南明史,只觉得血压都上来了,年纪轻轻差点患高血压。
鬼差也很唏嘘:“要不后来怎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南明这是亡国了也要内斗,斗成这样,能不亡国吗?”
胤礽忍不住伸手捂住了眼睛,这群所谓的精英文臣真的是够了。也不想想,大清看到了他们是怎么斗的,也看到了他们内斗的后果,还能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吗?
算了,说回眼前。
想要制造《大明风华》世界里英国公用来打瓦剌的手榴弹和炮弹,需要足够多的原材料和人手,也就是需要足够多的银钱。而现在,他很缺钱,把郑贵妃和福王府的钱拿过来了,也不抵用,何况福王府的财物得先用作边军饷银——本来就打了败仗,再不发饷,辽东边防还能防下去吗?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军火,确实是费钱的东西。
胤礽早就盯上了晋商,已经派人去查抄晋商,与建奴有生意往来的,一个都不许放过。
晋商,被称为明朝的掘墓人。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没有各类轻工业和手工业,也没有冶炼的工艺,连纺织工艺都没有,粮食紧缺。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便单方面关闭了针对女真的贸易关口,希望将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的女真政权困死在东北。
但是,贪婪的中原商人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不惜背上全族人的性命,也要铤而走险,去挣那份昧心钱。他们分水陆两线向后金靠拢,部分从海上出发,经黄海和渤海向辽东出发,但是因为有山东登州水师和辽东毛文龙的存在,所以这条路能进辽东的人不多。而另一路却是走私的重点,那就是范永斗为代表的晋商八大家领衔的商人集团,通过其遍布蒙古的商路,源源不断地为后金供血。
老祖宗说,士农工商,将商人排在最后,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利益的诱惑下,这些商人不仅交易货物,还提供大明王朝内部的情报。
这些晋商的生意其实也离不开大明,这些人最开始是负责给大明边军运送物资和军械的商人,相当于明朝政府默许的军火商。但是在他们发家之后,却并没有安分守己,毕竟明军的装备更新慢,经常拖欠货款,价格还很低。而后金给出的货物价格乃是明朝边军的数倍,还是真金白银,如此大的差距,晋商们很难不为所动。
他们从全国各地购买物资,以给边军做生意为幌子,然后从山西口岸北上,经蒙古绕道张家口,在蒙古控制的张家口与远道而来的女真人做生意。凡是明朝禁运的物资,都是他们谋取重利的工具。满清从山西商人手中购买了弥足珍贵的铁器、军火和军工产品,还有就是粮草,也就是说,正是晋商解了后金的燃眉之急,而且还因此大发了一笔战争横财,同时也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深渊。
后金在入关夺取天下、建立大清王朝之后,并没有忘记这帮投机的商人。在摄政王多尔衮的主持下,大清皇帝顺治帝在紫禁城设宴款待了八位做出巨大贡献的晋商,给予他们皇商的身份,并且将张家口一半以上的店铺都赐给了晋商,这些店铺和包头的店铺一起,成为了晋商立足蒙古、远结沙俄的重要支点。
至此,以范永斗为代表的范家辉煌了近两百年的历史,晋商也正因此成为满清天下商帮之首。【1】
清朝中后期,著名的晋商八大家,乔、常、曹、侯、渠、亢、范、孔曾显赫一时,仅把这几家掌握的部分财富加起来,就可以远超一亿两白银。
虽然现在的晋商远不如清朝时期的晋商,但是为了情报、军火、粮草等不外泄,胤礽还是决定:抓了这群眼里只有钱的王八蛋,剐了他们,看谁还敢跟建奴做生意!
想到明朝官商勾结一事,胤礽又传来王安,令他去查:官员之中有谁收了晋商的银子,趁他还没发火,赶紧自首,还能得个从轻发落,不然等他查出来,没他们好果子吃!
王安连忙去传旨。
结果也显而易见,没人站出来,甚至还有人走动起来,为被抓的晋商说情,说他们不过是做了点生意,就这么全家抓起来,是否太严苛了。
这下都不用胤礽说,王安就已经命手下番子去查这人的家底,而注意到王安什么眼神的朝臣,也自动地疏远了此人。
王安:“呵!什么时候了,还在说这些话!没看首辅都进了诏狱嘛!你连进诏狱的资格都没有,说不定得去陪那群晋商!”
他天天侍奉在皇爷身边,怎么不知道皇爷的心思,他对叛国投敌之人恨之入骨啊,早早就确定了通敌的晋商是什么待遇——凌迟!
瞧瞧客氏的对食吧,本来可以网开一面的,但是因为李进忠(即后来的魏忠贤)与郑氏勾结,皇爷都没管乳母的求情,直接杀了那个李进忠。
这居然还有不长眼的,为晋商说话!
到底是怎么考上科举的呢?王厂公百思不得其解。
但这并不妨碍他命令手下番子严查,就查这些给晋商说情的,王安也知道,这些人就没有干净的!
胤礽则是又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上面写满了自己要做的事,但他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除了宗室、江南赋税、隐地以外,还有其他的能搞到钱的来源,他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他想了两三天也没想起来,总觉得那个答案就在嘴边,但是总也说不出来。
直到群臣求见,商讨如何晋商一事。晋商家里的成年男子,已经预订凌迟了,通敌卖国,里通外国,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辩无可辩。再说了,自萨尔浒之战后,大明也需要处理一些人给外面看。
如今,这批晋商送上门,正好用他们来告诉百姓:萨尔浒之战残暴,不是大由于明军事衰弱,而是这群商人出卖情报,我们很被动。
剐了他们,也正好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人,别以为朝廷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处置晋商家的女子、未成年的孩童,以及拿了晋商银钱、被抓起来的朝臣。
有人提议:网开一面,女眷充入教坊,孩童没为官奴。至于那些朝臣,就处以流放。
有人反对,认为对出卖情报的朝臣处罚太轻,提议主犯斩首,家眷或流放,或没入宫中。
好在他们也都清楚了新帝的脾气,没人说赦免他们。朝堂诸公也明白,如果抛出一些人能平息新帝怒火,那他们愿意把那些人当弃子。
拿大明军事情报换银子,朝堂大佬是不会这么做的,大佬自有别的干净的生财路子。
吵吵嚷嚷了一下午,最终结论就是:
至于对那些敢伸手的朝臣,胤礽的态度十分坚决:满门抄斩!
君臣拉锯战了几次,最终群臣妥协。
而被抓的晋商中,主犯凌迟,年满十六岁及以上男子斩首,成年女眷,以及未满十六岁的,流放到辽东前线去。
孙如游忍不住撇撇嘴,感叹新君年纪虽小,心却挺狠。晋商家里的妇人少爷小姐平日里也都是锦衣玉食,一下子被抓,还被流放到辽东,那边的百姓和军队知道这批流放犯是什么身份,还不得把他们给撕了?
皇上本来就没想让他们活着,可能只是之前因李选侍、福王、郑贵妃之事与群臣多番争执,如今在晋商问题上小小退了一步。
只是个态度问题,内里还是那个狠辣的陛下。
行吧,乱世用重典。无论是卖国的晋商,还是出卖情报的朝臣,都是杀鸡儆猴的那只鸡,用以警告其他人:别在这个时候生事,别在对敌的问题上生事。
不过,面对有些独断专行的少年新君,群臣到底是联合起来,让他知道世事险恶了。
有人提出:光宗的陵寝该怎么办?
胤礽:“……用景泰皇帝未用上的那个皇陵吧!”
光宗继位才一个月,来不及给自己修陵寝,现在大明财政紧张,也无法大兴土木,所以就按历史上的做法,把景泰帝给自己修的、后来被朱祁镇给废掉的陵寝修整修整,作为光宗的万年吉地吧!
这个提议群臣通过,很快,他们又提到神宗与光宗的丧葬费用。
胤礽:没钱!
群臣也知道福王府的钱财不能动,他们只是想让新君知道知道难处,别成天只顾着杀人。
到哪里去弄一大笔钱呢?
想动宗亲也不能是现在,江南那片地得慎重,要不然就又是虎头蛇尾……
晚上,他去东李那里找朱由检,看到他那里的饭菜,福灵心至:光禄寺啊!
名副其实的血包!
抱歉各位,最近工作比较忙,但是不会弃文的。
小剧场:
胤礽:对不起老汗王!
地府里的老汗王(瞬间ptsd):康老三!你儿子又干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4章 木匠天子(五)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