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大唐得玉玺 ...

  •   大唐贞观四年的阴历元旦(西元630年阳历二月十八日),在塞外的定襄郡,乃是隋国的大业二十六年开端。这一天清晨,虚岁十三的隋王杨政道向祖母萧珻拜年时,两人都完全意想不到,祖孙俩安居定襄的岁月即将终结。

      就在这一年阴历正月,大唐兵部尚书李靖率军屯驻恶阳岭,夜袭突厥。由于当时风雪交加,颉利可汗认为,唐军敢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之下行军,必是有备而来,因此不敢迎战,慌忙撤退,临时从五原郡(后世的内蒙古五原县)迁都到碛口(后世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境)去了。仓皇之间,突厥军队并未到定襄去把萧珻与杨政道祖孙俩带走。

      李靖转攻定襄。驻守定襄的突厥官员康苏密被李靖所派的间谍收买了,未予还击,就打开了城门投降,并将萧珻、杨政道祖孙俩带到了李靖面前。

      这一年,李靖虚岁六十,纵然因为军旅生涯的锻炼而筋骨强健、老当益壮,却难免白发苍苍。其实,萧珻与他年龄相近,确切岁数还比他稍长,却貌似比他年轻得多。萧珻用黑豆汁染了头发,皮肤又保养甚佳,只有少许皱纹,加上她的心形脸是最不显老的脸型,两侧腮帮子天生位置较高,故而不易下垂,略微鬆弛的下巴范围小,就不太明显。在李靖眼中,这位前朝皇后像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贵妇,身材娇小而气质高雅。

      萧珻从李靖的眼神中看得出来,李靖把她当作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女人。这使得萧珻想到自己多年来注重养颜,毕竟有效,而忍不住微微一笑。她的笑容虽然牵起了鱼尾纹与法令纹,却依然含有柔媚的神采,令李靖顿感不宜直视,赶紧趁着向她屈身行礼,垂下了头。

      “参见萧皇后!”李靖毕恭毕敬说道:“末将奉了大唐皇帝圣旨,前来寻访萧皇后与隋王,希望能将萧皇后与隋王接回京城。”

      “嗯!”萧皇后收起了微笑,一本正经回道:“据说,当今的大唐皇帝乃是大隋唐国公的次子,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既然,目前大唐国泰民安,我们这个小小的隋国,自然理当归顺。”

      “萧皇后所言极是!”李靖点头应道,又以军人典型的明快语气说道:“那么,就请萧皇后与隋王尽快收拾行李,由末将护送回京!”

      于是,萧珻与杨政道就由李靖亲自护驾,带到了改名为长安的京城。魁梧英挺的现任皇帝李世民在曾属大隋的皇宫中,为表婶兼岳母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并悉心安排杨淑妃坐在萧珻旁边,好与萧珻叙旧。萧珻终于见到了暌违将近十四年的庶女杨吉,这才晓得,吉儿不但已受封为淑妃,而且早在皇帝登基之前,就已在秦王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李恪虚岁已有十二了。

      景物依旧,人事全非!萧珻不由得感慨万千。然而,她饱经世故,控制得住情绪,表面上丝毫没有流露感伤,只是端庄浅笑着。

      不知怎么,萧珻的笑意反而令李世民感到了一种奇异的忐忑。李世民眼看表婶雍容华贵的气度不减当年,一颗心竟然飞回了大业十二年(西元615年)秋冬之交,大隋皇帝在东都洛阳奖励雁门救驾功臣的那场庆功宴。他记得很清楚,那天中午,萧皇后特地打破了前殿与后宫的界限,亲自出来向功臣们道谢。恍惚之间,李世民顿觉自己还是当初那个立了大功的小军官,即使如今龙袍加身,在萧皇后面前,也只不过就是那个亟欲讨好大隋皇帝的少年表侄...

      为了掩饰内心的怔忡不安,李世民故作轻鬆笑道:“表婶看这宫殿的佈置,还行吧?可还比得上从前的摆设?”

      萧珻想不到皇帝表侄会出此一问,举目环顾了一下周遭华丽但并无出奇之处的装潢,暗想要比排场、比气派,可没人比得过杨广啊!只是她当然不会这么说出口。她很有技巧回道:“皇上协助高祖平定天下,绝对称得上是开国明君,何必提起过去呢?亡国之君怎能与皇上相提并论啊?”

      李世民一听,心中舒坦多了。他实在敬佩表婶对答得体,不愧曾经母仪天下!

      盛宴过后,宾客散尽。李世民屏退左右,甚至嘱咐吉儿带着两个儿子廻避,让他与表婶单独对谈。这种做法难免引起了一些流言。然而,萧珻比李世民年长逾三十岁,实在并非靠保养所能拉近的距离,李世民还不至于对表婶兼岳母不敬。他要与萧珻独处,真正的目的,在于萧珻所持有的传国玉玺。

      原来,秦始皇曾谕令玉匠把和氏璧雕成玉玺,用以替代遗失的九鼎,作为天子的象征,又指定丞相李斯在玉玺上写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篆字,再由玉匠刻出字迹。从此以后,这个玉玺就成为汉族皇室正统的象征。

      秦朝灭亡后,秦王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汉高祖刘邦。王莽篡汉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太后大怒,掷下玉玺,落地摔破了一角。尽管王莽命令工匠以黄金镶补,而且补得很精巧,却终究看得出是缺角所致。王莽败亡后,传国玉玺落入更始帝刘玄手中。后来,刘玄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则落入刘盆子之手。直到赤眉兵败,才献玺于汉光武帝刘秀尊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获得了传国玉玺。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时,当然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曹魏。西晋篡魏后,玉玺归晋。

      西晋永嘉之乱后,晋怀帝被俘,传国玉玺即归前赵。后赵的石勒灭前赵而得此玉玺。后来,传国玉玺在胡人政权之间数度转手,归于冉魏时,冉魏因战乱而向东晋求援,传国玉玺又改属东晋,然后就在南朝的宋、齐、梁、陈代代相传。

      杨广灭陈后,传国玉玺自然属于大隋皇室。自从杨广在江都行宫遇弑,萧珻就慎重保存着传国玉玺。所幸宇文化及迷恋萧珻,认为传国玉玺由萧珻保管也是一样,从未逼她交出来。到了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以后,窦建德起初尊奉洛阳的杨侗为皇帝,当然不会向萧珻索取传国玉玺。甚至在王世充篡夺了杨侗的皇位之后,窦建德慢慢朝向称帝的道路迈进,尚未摆明态度,突厥可汗就把萧珻带走了。萧珻回顾这些因缘际会,自觉真是很幸运,十二年来,一直保住了传国玉玺。

      由于传国玉玺在汉族文化之中的地位无比崇高,当代汉人普遍认定了得玉玺者得天下。如此看来,定襄郡的隋国虽小,可是传国玉玺在隋王杨政道手中,照理说,杨政道就才是天命所归的天子。大唐领土即使再辽阔,但大唐皇室没有传国玉玺,就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这是李渊打从逼迫杨侑禅让而自立以来,解决不了的心病。到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夺权以后,他自知比父皇更为得位不正,难免更加迫切想要靠传国玉玺来正名。

      萧珻看得出来,李世民无限渴望也确实需要传国玉玺。同时,萧珻也深知大隋气数已尽,就连定襄郡的隋国也不复存在了,留着传国玉玺毫无用处,不如给他。不过,萧珻将传国玉玺交给李世民时,顺带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是善待已归顺大唐的突利可汗,二是如果唐军彻底击败颉利可汗,请给他一条生路!

      这两项要求包括了颉利可汗的叛逆侄子突利可汗,因为,萧珻的庶女杨絮已经嫁给了突利可汗,萧珻希望絮儿得享富贵。至于颉利可汗这些年来庇护萧珻与杨政道,萧珻当然更要感恩图报。

      其实,无论李世民答不答应这两项要求,萧珻都得献出传国玉玺,她根本没有实力或能力来跟李世民谈条件。好在李世民天性向来愛给人面子,立即点头允诺,并慷慨表示,此外还要给杨政道一个称为员外散骑侍郎的官衔。

      君无戏言。李世民首先任命了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户;后来,当李靖率领的大军攻入了突厥退守的碛口,李靖也谨遵圣旨,生擒了颉利可汗。问题是,李世民并未交代李靖不杀颉利可汗的可贺敦,亦即大隋义成公主杨仪。李靖早就从所获情报之中得知,杨仪为了复兴大隋,曾经多次鼓动颉利可汗南侵,李靖向来把杨仪视为祸害,加上杨仪不肯投降,态度强硬,李靖一气之下,就杀了杨仪。

      萧珻闻讯大惊!她做梦也想不到,李靖居然会不放过杨仪!向来战胜者通常只杀战败方的男人,而会俘虏战败方的女人,这就是为何萧珻只请求李世民别杀颉利可汗,而未曾提到义成公主。直到惊闻噩耗,萧珻才忽然想起来,隋军消灭陈国时,前锋将领高颎也处决了陈国贵妃张丽华。由此可见,李靖所为并非没有前例。张丽华与杨仪有个共同点,亦即涉入夫君的国家大事,不像一般后宫女人那样不过问政治。难道,只因为她们介入了男人之间的争端,所以战胜者把她们当作男人一样看待?

      沉思至此,萧珻不禁极为懊恼自己没有及早想到张丽华之死,没有趁早为杨仪向李世民求情!萧珻含泪回忆在定襄郡那十年,杨仪时常来探望,总会带来各种美容用品,然后姑嫂两人一起使用,共渡了不少愉快的时光...

      当萧珻如此深深自责时,她住在长安城兴道里一所豪宅之中。这是李世民御赐的府邸,有一个遍植各种花卉的后花园。这一天正逢暖春佳日,午餐后,萧珻就在鸟语花香的庭院中独自散步,默然垂泪。

      忽然间,一名丫鬟跑来通报:“启禀夫人,李靖将军求见!”

      萧珻颇为意外,心想李将军来做什么呢?萧珻并不想见杀死杨仪的凶手,但又不好推讬,只得姗姗移步,从后院走到前厅去,并吩咐丫鬟奉茶。

      李靖一脸严肃的表情,先坐上了萧珻请他坐的上座,才说明来意:“末将今天专程来拜访,乃是因为听说,萧皇后很惦念与义成公主之间的姑嫂之情,所以特来向萧皇后致歉!”

      萧珻不知如何作答才妥当,思索了片刻,才轻叹道:“人死不能复生!我只能尽量节哀。请李将军别再过意不去了!”

      “不!我必须向你解释!”李靖突然激动起来,抛开了礼节,直称萧珻为你,急切说道:“我本来真的无意杀害义成公主,只要她肯投降,我绝对不会伤她一根汗毛!可是,她不但拒绝投降,而且大声辱骂太上皇以及皇上!当着我那么多部下的面,我怎能容许她信口开河,侮辱太上皇以及当今圣上呢?我狠下心杀她,实在是逼不得已!在那之前,我从未杀过手无寸铁的女人。她是第一个。因此事后,我难过了很久。”

      这番话句句是肺腑之言,萧珻可以听得出来。虽然李靖并未引述杨仪的言辞,萧珻却凭着过去十年与杨仪多次谈话的内容,可想而知,杨仪在李靖与大批唐军面前,曾经如何痛骂李渊与李世民!

      的确,那一天,杨仪就如同萧珻想像中一般慷慨激昂,恨声嚷道:“你想叫我投降?别做梦了!我决不当叛贼统治下的顺民!你们这些将士,到底在为什么样的人出生入死,你们知不知道啊?你们的太上皇李渊,本是皇亲国戚,又深蒙皇恩,却起兵叛变,先是把三皇孙捧上皇位,作他的傀儡,谎称巡幸江都的皇帝已是太上皇!后来,大隋皇帝不幸在江都遇弑,李渊又自立为帝,不顾洛阳已有真正承袭大统的新皇帝。最荒谬的是,李渊那个帝位根本非法,他的儿子们却还拼命要抢!李渊恶有恶报,如今,他自己也被逼退成了太上皇了。至于你们那个新皇帝,他亲手射杀了他大哥,你们都有没有风闻哪?那么冷血的人,还有脸说他愛民如子,想骗谁呀?”

      李靖大叫杨仪住口!杨仪偏偏置若罔闻,面无惧色,继续滔滔不绝,越讲越起劲。李靖环顾周围的部属,看他们似乎流露出了相信却又不敢表达同意的眼神,不禁心慌了!李靖身为唐军主帅,如何能够任由这个已入中年却仍颇具魅力的敌方女领袖动摇军心?他实在喝止不了杨仪畅所欲言,唯有咬咬牙,一刀砍过去...

      谁也不得不承认,杨仪所言皆为事实。李靖自己也心知肚明,但是他职责所在,非得逼迫杨仪闭嘴不可。甚至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之下,他必须剥夺杨仪的生命,以换取杨仪的沉默...

      形势比人强啊!萧珻一方面痛心哀悼杨仪,另一方面却也由衷理解李靖情非得已,而无法苛责李靖。当李靖不吐不快时,萧珻虽然无言以对,但是频频点头,表示同情。

      李靖总算吐尽了胸中块垒。他长长舒出了一口气,低声说道:“多亏萧皇后深明事理,肯听末将辩解。末将感激不尽!”

      “哪里!”萧珻客套说道:“烦劳李将军大驾光临。可惜事先不晓得,没为李将军准备点心。”

      “萧皇后可千万别麻烦了!”李靖冲口直言道:“末将是个随性的人。如果萧皇后不介意,日后末将再来叨扰,也不事先通知,以免萧皇后太费心。”

      他日后还要来?萧珻乍听此言,不由得怔住了。

      李靖也意识到了自己好像太过冒进了一点。于是,他不等萧珻回应,就接下去讷讷说道:“不好意思,打扰了萧皇后这么久!末将今天还有些事情要办,该向萧皇后告辞了。”

      萧珻估计李靖大概待了有一个时辰了,就没有出言挽留。不过,她亲自送李靖走出了前厅,走过了前院,送到了大门口。等到目送李靖离去后,萧珻转身踏过了前院,回到了前厅,才叫丫鬟打开李靖留在前厅内的礼物。

      当丫鬟揭开了锦盒,萧珻顿觉眼前一亮!这竟是一条雪白的银狐围巾!很像将近四十二年前,宇文化及送的那件银狐披肩...

      萧珻蓦然惊觉:自己命签上的“母仪天下、命犯桃花”八个字,果真都应验了...

      在丫鬟面前,萧珻不动声色,仅仅拿起了银狐围巾,走向自己的卧房。毕竟,这春日天气甚暖,用不着毛皮围巾,得要暂时收进五斗柜的抽屉中。

      等到萧珻收好了银狐围巾,她就出于习惯,坐到了梳妆台前,面对铜镜检查自己淡淡的妆容。她看自己脸上的薄粉并未脱落,可见方才呈现给李靖的是最美好的一面,就鬆了一口气,放下了心。

      她说不上自己对李靖是什么感觉?但她暗想:李靖要是果然常来坐坐、聊聊,倒也无妨...

      正在她如此思量之时,她听见丫鬟敲房门,报告道:“启禀夫人,雍州牧杨恭仁杨大人求见!”

      萧珻当下喜上眉梢,因为,自从她定居兴道里以来,杨恭仁是登门拜访的前隋官员之中,她最乐意招待的一位。她总记着在宇文化及率众北归途中,大多数时候,杨恭仁都跟在她的座驾附近,为她打点一切日常所需,而她的小孙子杨政道在魏县出生时,杨恭仁也帮了大忙...

      后来,窦建德攻破了聊城,杀尽宇文化及的党羽时,萧珻最庆幸的,莫过于杨恭仁当时不在聊城。不然,即使萧珻哀求窦建德放过杨恭仁,也很难说窦建德会不会答应...

      由于杨恭仁在大业十二年(西元616年)初秋随圣驾赴江都时,并未携家带眷,北归时也就是独自一人,总以类似单身汉的形象随侍萧珻身旁。虽然,他从不讳言家有妻妾子女,但萧珻从未见过他的妻子。他投降大唐后,宦途顺遂,目前的官位在雍州城(后世的甘肃省武威市),也就把家眷带去了。难怪每次他有事回京时,顺路来探望萧珻,也都是单独前来。

      无论是杨恭仁也好,李靖也好,或者再有任何旧雨新知也好,萧珻反正不想改嫁,就不在乎他们有没有妻妾。何况,李靖与杨恭仁皆与萧珻的实际年岁相仿,男性功能都已降低了,他们最渴盼从萧珻这边得到的,其实是精神的慰藉。萧珻比他们的同龄妻子妩媚,又比他们的年轻侍妾懂事,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红粉知己...

      有他们常来造访,萧珻自信餘生不会寂寞,也自认无愧于地下的杨广。她可以预见,李世民未来为她安排的终极归宿,将会在江都的杨广身旁。在萧珻看来,那应可算是此生最恰当的终点。毕竟,杨广曾是她的夫君,与她共渡三十五年流金岁月,给过她一首毕生难忘的情诗、三名各有所长的子女,以及十四载皇后的尊荣。她愿意谅解杨广也曾给过她的心灵伤痛,最后到九泉之下去长相厮守。

      只是在那之前,萧珻还有很多好日子要过。她对着梳妆台铜镜中的自己微微一笑,就从容站起身来,走向前厅去接待杨恭仁,也迎向暮年难得的春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大唐得玉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