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晋王镇扬州 ...

  •   大隋开皇十年(西元590年)仲冬,江南士族豪强由于不满大隋把陈国留下的地方官员一律撤换,又推行清查户口之类新政策,纷纷举兵叛变。大隋皇帝杨坚派遣内史令杨素率军平乱,总算在年底之前,大致平定了江南。随后,为了确保江南长治久安,杨坚下旨任命儿子们之中最具才干的晋王杨广从并州总管任上与扬州总管秦王杨俊对调,让杨广治理江南。

      迁往江都之前,杨广与萧珻曾在大兴城隆政坊济法寺举办了一场佛事,为早夭的第三子超度亡灵。这个儿子实为萧琼所生,但为了瞒住最看不惯庶子的独孤皇后,而当作嫡子养育。萧琼反而未能出席亲生儿子的葬礼。

      虽然杨广忌惮母后,本来并不想要庶子,生下来以后却相当喜欢,只是不确定该如何给他取学名?原来,杨广的三个嫡生子女名字都从日字旁,可是这一胎并非萧珻所生,是否应要显示区别呢?或者,既然对外宣称他是嫡子,干脆也用一个日字旁的字?杨广尚未想定,这个小儿子居然就夭折了!他不禁深感愧疚、倍加悲恸...

      由于萧珻总跟着她的亲生子女一起叫新生儿“小弟”,杨广终究决定了选用与弟同音的旳字,作为早殇幼子的学名。只不过稚儿已去,就没有公开这个名字。

      杨广含泪亲笔为旳儿写下了一篇《殇子铭》,作为墓志铭:

      世途若幻,生死如浮。殇子何短,彭祖何修!呜呼馀子!有逝无留,永为法种,长依法俦。

      办完了这场丧事,夫妻俩就开始准备远行了。忙碌有助于冲淡杨广的哀思。至于萧珻,纵然旳儿并非她亲生,她还是颇感遗憾,不过当然没有旳儿的生母萧琼那么痛不欲生。

      何况,若不是萧珻力主保胎,旳儿根本不会来到这世上。萧珻对这孩子只有恩典,没有亏欠,就比较想得开。她尽力安慰杨广与萧琼,也希望换个环境,能让他们两人都慢慢开朗起来。

      到了江都以后,萧珻适应得很快。她是江陵人,自然喜欢同属长江流域鱼米之乡的江都。在江都,她恢复了婚前身为西梁公主时经常吃鱼的习惯。

      贤慧的萧珻有时候亲自下厨,用蒜蓉、姜末、橘皮粉、白梅粉、熟粟黄、粳米饭、盐、豆酱等八种材料制成蘸酱,来搭配当代流行的生鱼片。对于萧珻亲手做的蘸酱,杨广总会赞不绝口。

      虽然,杨广为了讨好笃信佛教的父皇,刚到扬州上任,就宣布接受菩萨戒,还特地敦请天台寺的智颧禅师到江都的大召寺来主持受戒典礼,但是,杨广的戒规并不包括茹素,他照吃荤食。只不过,生于北方的杨广原本吃肉较多,而很少吃鱼。直到出任扬州总管,杨广的口味才开始被萧珻同化。

      夫妻俩不但喜爱扬州美食,更欣赏当地的美景。他们一家在江都安定下来以后,正逢开皇十一年(西元591年)仲春,繁花似锦,夫妻两人就时常前往粉红樱花灿开的湖滨,挑选一家酒店举办宴会,在开窗面向湖景的两个大厅内,分别招待江南名士与他们的女眷,以笼络人心。

      春季欢宴时,深具诗才的杨广往往诗兴大发,当场挥毫。其中以一首《宴东堂诗》最为众人称道:

      雨罢春光润,日落暝霞晖。
      海榴舒欲尽,山樱开未飞。
      清音出歌扇,浮香飘舞衣。
      翠帐全临户,金屏半隐扉。
      风花意无极,芳树晓禽归。

      当时序由春入夏,杨广在某个宴会上又即兴创作了一首《江都夏》:

      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平。
      飞楼绮观轩若惊,花簟罗帏当夜清。
      菱潭落日双凫舫,绿水红妆两摇渌。
      还似扶桑碧海上,谁肯空歌采莲唱。

      此外,在夏日傍晚,杨广与萧珻有时候会沿着江边散步,观赏夕阳。那也触动了杨广的灵感,而写下了一首《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此诗中的“逍遥有余兴”,特别适合形容杨广与萧珻在江都的婚姻生活。尤其到了秋收之后,地方上事务较少,杨广更有空闲与萧珻共享更多情趣。

      萧珻特别爱在阴历九月下厨,因为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丝毫不腥,经过切片、除刺、裹布、沥水,与细切的橙丝凉拌,格外显得橙丝如金缕、鱼脍似白玉。杨广特地为这道佳肴取名为“金齑玉脍”。

      同时,在江都的金秋佳日,螃蟹也特别肥美。于是,从开皇十一年(西元591年)秋天开始,扬州总管府的厨房就必备一道制作手续非常繁琐的糖蟹。那是先用麦芽煮好糖浆,再把吐尽泥沙的多只活母蟹放入冷却以后的糖浆过夜,到次日用大量的盐煮蓼汤,放凉了即把糖腌蟹转泡入汤内,并用泥土把容器加以密封,静置二十天,然后把腌蟹一一取出,揭开脐盖,抹入适量姜末,装入一个大陶缸内,接着灌入淘米水与盐蓼汤,加盖密封,等到食用时才启封。

      糖蟹就这样成为杨广秋季不可或缺的下酒开胃菜。

      开皇十一年(西元591年)深秋,可谓萧珻婚后最惬意的一段时光。这时候,她和杨广带在身边的两个孩子之中,杨暕虚岁已有七岁,杨晴虚岁则有六岁,让她很放心把他们两个都交给乳母以及原为陈国广德公主的侍女陈娟,自己单独跟随杨广出门。

      每到黄昏,杨广忙完公务回到家,必会吩咐下人们备妥一叶扁舟,载上一壶美酒、几只糖蟹,好让他自己与萧珻从扬州总管府枕河的后门口码头上船。两人乘舟于潋滟秋水之上,赏遍夕阳下两岸闪闪发光的金灿秋色,并且动不动剥糖蟹以互相喂食、斟美酒以彼此劝饮,欢情更胜当年新婚时...

      在这种时刻,嘴甜的杨广自会在萧珻耳畔低语,重提“此生有美娘足矣,决心无异生之子”那一类誓言...

      萧珻没有理由不信。由于萧琼丧子后郁郁病逝,萧珻的陪嫁媵女只剩下萧玔一人,而萧玔早已主动请求萧珻让她找大夫开药避孕。针对从未生育过的萧玔,大夫给的药方是最温和的、随时停喝即可受孕的涴花草茶。

      除了在萧珻的经期由萧玔侍寝以外,杨广从没碰过府中任何别的女子。这一点令萧珻相当满意。

      某一天,萧珻故意试探杨广,含笑说道:“看那娟娟个子已经窜过了妾身,想想再过不到一年,她就要及笄了呀!是否到时候,就让她顶替琼妹空出来的位置呢?”

      杨广听了,只是摇头笑笑,接着一本正经说道:“那还不如把陈娟嫁入一户江南士族,会比较有利于收服江南的人心。”

      这正好是萧珻想要的答案。萧珻因此确信,杨广会跟他父皇一样忠于发妻,只是不像他父皇那样被迫,杨广会是发自内心... 每念及此,萧珻的嘴角就会由衷泛起喜悦的微笑。

      快乐的时光似乎总是特别匆促。当秋去冬来,天气冷得不宜再在黄昏乘舟出游,萧珻颇有失落感。

      江都的冬天并没有北方那般严寒,萧珻却还是盼着冬去春来,好再筹办一些欢乐的春日宴会。想不到在接下来的春天,杨广会没有时间饮宴。他为了执行“息武兴文”的新政策,找到了前朝南陈的博士潘徽,赞助潘徽组织知识份子来编纂《江都集礼》。从此,他忙得没日没夜,竟然把萧珻的生日都给忙忘了。

      萧珻体谅杨广的忙碌。何况,她向来不过生日,因为生日往往会勾起她不愉快的童年回忆。原来,江陵有一种迷信,说是女孩生于阴历二月不吉利,故而害得萧珻小时候曾被送出去寄养。

      然而讽刺的是,后来,大隋皇室打算从西梁选一名公主来许配给二皇子,相士取得了所有西梁公主的生辰八字来合婚,结果,最吉利的却是萧珻!这使得萧珻未免啼笑皆非,不知自己的命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想到算命,萧珻印象最深刻的,乃是相士给她的八字箴言:“母仪天下、命犯桃花”。母仪天下她不敢多想,毕竟,杨广不是太子。至于命犯桃花,在小桥流水畔桃花粉艳怒放的江都春日,萧珻每次走出扬州总管府的后门,独自散步,都不免记起生平最难忘的一段桃花运--- 三、四年前,少年宇文化及随时跟着她转的炽烈眼神...

      她已有一两年没见到宇文化及了。自从杨广调任扬州总管,宇文化及一直跟着他父亲宇文述留在寿春。宇文述与杨广两人已经建立了交情,经常写信向杨广请安。有时候,杨广和宇文述还会抽空互相探望。

      某一次,杨广去了一趟寿州回来,随口告诉萧珻:宇文家正忙着筹备长子化及的婚事。他浑然不知,萧珻表面反应平淡寻常,内心感受竟是五味杂陈...

      当然,萧珻从未爱上宇文化及,只是陶醉于宇文化及所带给她的虚荣心满足而已。尽管如此,她得知宇文化及结了婚,却有些若有所失,真不知是为什么...

      毕竟,在杨广忙得不见人影时,萧珻难免觉得春闺寂寞...

      幸亏萧珻耐得住寂寞,而且,她很以杨广为荣。杨广的怀柔政策奏效,原本有许多江南士族在陈国复灭后郁郁不得志,而心存反叛,却都被杨广感化了。杨广到江都一年之内,追随他的江南文人学士就有上百人。

      在当时的江南士族眼中,大隋的王公贵族几乎都是侵略者,也是江南文化的破坏者,唯有下令编纂《江都集礼》的杨广是江南文化的保护者。杨广凭着有容乃大的胸襟,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南陈亡国后各地势力蠢蠢欲动的江南。

      名义上,追随杨广的的文人学士都以读书修撰为聚会的理由,但实质上,儒生一向有议政的传统,他们在杨广身边,必然会研究时局,窥测形势,为他的政治前途献策。聪敏的萧珻意识到了这一层,不由得初次动念:难道,相士给的八字箴言,不但“命犯桃花”说中了,就连“母仪天下”也有可能成真?

      由于萧珻童年曾有寄人篱下的阴影,她多少会想要扬眉吐气。纵然她企图心并不太强,认为晋王妃的地位已经够高了,但要再往上爬,她也不会反对。

      况且,萧珻深知杨广的才能远胜于兄长杨勇。她认为,如果有朝一日,父皇改立杨广为太子,那将是天下人之福!

      于是,萧珻包容着天天深夜方归的杨广,没有发出一句怨言。同时,她把扬州总管府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杨广毫无后顾之忧。

      杨广体会得到妻子的功劳,他在百忙之中偶尔有片刻空档,总不忘表示:“美娘辛苦了!等忙过这几个月,到了秋收以后,事情会少一些,到时候,我们再像去年秋天那样坐船出去玩。”

      他说到做到。这一年仲秋,五榖丰收,杨广在中秋夜主办了一场庆祝丰年、慰劳部属的晚宴之后,就开始在夕阳西斜时赶回家,先带萧珻乘舟出去观赏黄昏秋景,并在船上一起喝点舒心的好酒、吃些开胃的糖蟹,才回府共进晚餐。

      萧珻正高兴又迎来了一个浓情蜜意的金秋,怎么也想不到,不出几天,就在暮色渐暗的某个傍晚,她与杨广尽兴而归,赫然眼看耳听管家王嬷嬷慌慌张张跑来报告:“启禀王爷、王妃娘娘,娟姑娘受伤了!”

      王嬷嬷所谓的娟姑娘就是陈娟。由于陈娟曾经贵为陈国公主,尽管目前的身份是侍女,萧珻都叫别的下人们称呼她娟姑娘。

      自从陈娟被赐给了晋王杨广,晋王妃萧珻同情她也是末代公主,从不曾使唤她做过任何粗活,只交代她帮忙乳母看护孩子。恰好陈娟生性细心,带孩子所需的琐碎杂务她都处理得有条不紊,并且逐渐与孩子们建立了融洽的感情。

      谁也意想不到,这个傍晚,在杨广与萧珻乘舟出外遨游时,陈娟到后花园去呼叫杨暕、杨晴兄妹俩别再玩了,赶快回房间去洗浴!结果,顽皮的杨暕不听,反抗之际,杨暕不慎把手上用来割蚯蚓的小刀刺到了又划过了陈娟的胸口!刹时之间,衣衫破裂、血流如注...

      所幸那一刀并未刺中要害,唯一的问题是,那皮肉之伤颇深,大夫说恐怕会留下疤痕。

      陈娟饮泣不已。萧珻多次叫暕儿向娟姑姑道歉,又想尽办法为陈娟找褪疤的膏药。然而,陈娟伤愈之后,胸部中间仍有一道明显的疤痕。

      从此,原本沉默寡言的陈娟变得更加一言不发,甚至整天神情恍惚、若有所思。萧珻看得出来,陈娟必定是在担心,那道疤痕会被未来的夫君嫌弃...

      陈娟将在半个月以后过虚岁十五岁生日。虽然她坚辞萧珻的好意,请萧珻不要为她筹备及笄礼,但照样等于将要及笄。本来,杨广还在跟萧珻商量,到底要运用陈娟的婚事来拉拢哪一家江南士族?实在不料会横生意外!

      满怀歉疚的萧珻想来想去,终究咬了咬牙,请求杨广为暕儿的过错负责,收纳陈娟为姬妾!

      “那怎么行?”杨广很讶异萧珻会如此提议,愕然问道。

      “那怎么不行?”萧珻略带无奈反问,又轻叹道:“不然,要是娟娟另嫁的男人亏待她,我们良心怎么过得去?”

      “可是,母后最反对纳妾---” 杨广迟疑说道。

      萧珻当下感到一阵刺心--- 为什么,每次扯到别的女人,他最先提出的顾虑,总是反对天下男人纳妾的母后,而不是美娘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母后远在京城,只要我们不在信上禀告,她老人家不会知道。”萧珻为了掩饰心底受伤的感觉,反而以更加决断的语气说道。

      “还有一个问题。”杨广没注意到萧珻的感受,只顾衡量现实,略显犹豫说道。

      “什么问题?”萧珻随即问道。

      “她是前朝公主,血统比较尊贵,会不会愿意像玔妹那样不生孩子?”杨广直接了当答道。

      “这---” 萧珻考虑了一下,才镇定答道:“这样吧!反正她还年轻,不需要急着生孩子,就暂且让她跟玔妹一起喝涴花草茶。将来呢,若是有一天她想生孩子,就让她生一个,瞒着母后,像我曾为琼妹所做的一样,当作是我生的吧!”

      “美娘!”杨广满心感动说道:“你真是太好了!太雍容大度了!”

      “王爷过奖了!”萧珻谦逊道,甜美的心形脸庞上展现微微一笑,内心却在悄悄发酸...

      这一夜,累了一天的杨广很快入睡,躺在他身边的萧珻却辗转难眠。她脑海中反复出现陈娟清瘦的模样。虽然,陈娟眼睛略嫌细狭、倒五角形脸的腮骨显方,容貌只算是普通,并不出色,却仍有一种来自江南的秀气,单薄的腰身尤其最是惹人怜惜,会不会赢得杨广宠爱呢?萧珻差点怀疑:利人或许会变成害己,要不要反悔?

      直到听见杨广在梦呓中含情脉脉呼唤美娘、称赞美娘最好,萧珻这才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渐渐放松了身心,慢慢沉入了梦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晋王镇扬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