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味线,是《夫妇善哉》中出现的内容,如下:
蝶子提着装着三味线的小箱子乘电车来到指定的地方,马上就开始工作,又是端菜又是烫酒。三名临时艺伎围着三四十位客人斟一圈儿酒下来就让人够受的了,宴会结束之后更是麻烦。每当碰到想借着统一的会费玩个痛快的客人,不是被要求弹就是被要求唱,片刻都休息不得。一会儿弹浪花节的三味线,一会儿模仿别人说话,正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又被要求跳安来节舞。好在蝶子生性爱热闹,所以也不觉得辛苦,而是尽心尽力地干着。
当然,无赖派三人的故事都是我编的。
3-11街区是《完全自杀手册》里面提到的:
现在不会再有人特地到高岛平社区去跳楼了,不过为了那些在附近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或者「不管怎样还是高岛平!」的人们,我在这里悄悄地告诉你高岛平的一些「好地方」。
看来完全封堵了跳楼的社区,不知为什么 3-11 街区 ( 参见地图 ) 却完完全全地毫无防备。尤其是 3-11 的一号楼,外人也能随意进出一至十四楼的外走廊,只有一公尺高的低栅,毫无防备的情况大概连居住者都会害怕。3-11 的二~六号楼,楼梯转角平台上的窗子没有闭锁装置,只要爬上150 公分左右的矮墙,就能顺利地跳下去。虽然如此,我还是推荐可以展望都营线对面板桥区街景的 3-11的一号楼十四层外走廊。下面不用说是水泥地,行人也少,摔下去肯定必死无疑,而且这栋楼的外楼梯也没有装设栏杆。
现在装没装不知道,因为我没找到相关内容,不过应该是装了吧?就当霓虹效率很高吧……
写大东文化大学环境创新学部是因为那里和高岛平的更新活动关系比较密切:
高岛平更新活动中,参与主体的能人效应非常明显。活动的两位主要发起人分别来自大东大环境创新学部和高岛平报社,他们同时是本地社区居民,面对社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自然萌生了更新意愿。项目的最初提议和前期工作,常在乌冬面店和喝酒聚会等非正式场合进行。之后逐步通过资源动员和组织化,转变为社会组织行为。
学生通过两种方式参加到活动中:一是以项目优惠价格租住高岛平内房屋,二是参加项目组织的活动。最初参与者只限于大东大学生,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学校,其中留学生较多。学生进入小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区的社会结构。社区居民自然增加了与年轻一代的交流,此外也可通过各种活动参与到更新中。
写研究生的时候就在想,按正常年龄来的话,安吾大学都该没毕业[狗头](可惜已经一股班味了)
(虽然今天又熬了一个大夜,但是我会注意自己的身体的,谢谢大家的关心呀~[撒花])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喜欢[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