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清朝·官员品级、朝服、礼服、岁奉 ...

  •   清朝官员分九品十八级,即正从。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 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一、朝服:其基本款式由披领(又称扇肩)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1)皇帝朝服:清朝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朝服分冬朝服和夏朝服,冬朝服又有两种形式,现分述于后。

      ①皇帝冬朝服一:明黄色,两肩和前胸、后背各绣正龙一条,上衣前后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下裳襞积绣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下裳其余部位和披领全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表以薰貂,这是自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质地多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绣制。

      ②皇帝冬朝服二:明黄色,上衣两肩及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身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为八宝水平①,披领、袖端、下裳侧摆和下摆用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再加镶海龙裘皮边。质地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刺绣及缂丝。以上所述花纹是根据《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朝袍实物来看,文献所记只是露在衣服外表的花纹。而实物上的花纹,还考虑到人穿在身上活动时,袍子下襟也常常会暴露出来,所以在衣服里面掩襟的襞积部位,也加绣四个团龙,并在掩襟的裳部加绣一条行龙,全袍总共应实用龙纹43条。十二章纹样的位置:上衣领前列三星、作正角三角形排列,领后为山纹,右肩有兔,代表月,左肩有鸡,代表日;胸前正龙右下方为黼纹(斧形),左下方为黻纹(亞形),后背正龙下方为龙纹,左下方为华虫纹(雉鸟),上衣合起来共八章,与一式冬朝服十二章全在上衣不同。下幅前身右为火纹,左为粉米;后身右为藻纹,左为宗彝纹。下幅合起来一共四章。这种排列方法和以往历朝是不同的。

      ③皇帝夏朝服:明黄色,惟南郊祈谷、常雩(yú音于,求雨)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月色(月白,即浅蓝色)。夏朝服的形式和纹饰与冬朝服二式完全相同,只是在披领、袖端、下裳侧摆、下摆等处单镶织金缎或织金绸的镶边,不再镶海龙裘皮边,即所谓“片金绞边”。质地一般为穿纱地绒绣、纳纱绣及妆花纱、缂丝等。春秋两季的棉、夹朝袍,形式与此相同,质地为缎、绸地绣花、妆花缎、缂丝等。

      (2)皇子亲王等朝服:清皇子封爵自和硕亲王至固山贝子乃至镇国公、辅国公和将军不等,其冠服亦各从品秩。从康熙朝开始皇子特别是受封前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其冠服自有等制,在亲王之上,受封后则按爵服佩。

      ①皇子朝服有两种形式,均金黄色。一种在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这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另一种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绣纹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马蹄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②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朝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若赐金黄色亦可用之。其余与皇子相同。

      ③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朝服,不许用金黄色,其余颜色随便用。纹样通绣四爪蟒纹。

      ④公、侯、伯朝服是蓝或石青色。披领及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加镶海龙裘皮边。两肩、前胸、后背饰正蟒各一条,腰帷行蟒四条,中有襞积,裳行蟒八。另有一种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领及裳均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薰貂,两肩及前胸后背饰四爪正蟒各一条,襞积四爪行蟒四条。

      ⑤文武一品至文三、武二品冬季朝服一,此为外表毛皮较多者,披领及裳表面缝有紫貂皮,马蹄袖外表缝薰貂。前后及两肩各绣正蟒一条,襞积绣行蟒四条。袍色为蓝色或石青色。

      ⑥文武一品至文武四品冬季朝服二,此为外表毛皮较少者,在披领、袖口及袍襟边缘加镶锦绣片金和海龙皮。两肩及前后各绣正蟒一条,腰帷绣行蟒四条,中有襞积,裳绣行蟒八条;披领绣行蟒两条,袖口处绣正蟒一条,袍下为八宝、平水图案。袍色为蓝色或石青色。

      ⑦夏朝服形制文、武一品官至文武四品官,均可以穿用。在披肩、袖口及袍襟边缘处加镶锦绣片金。其袍服所绣纹饰为:两肩前后绣正蟒各一条,腰帷绣行蟒四条,中有襞积,裳绣行蟒八条;披领绣行蟒二条,袖口处绣正蟒各一条,袍下部为八宝、平水图案。袍色为蓝色或石青色。

      ⑧文武五品至七品官朝服冬夏为一套。在披领、袖口及袍襟边缘处加镶锦绣片金,通身为云纹缎;前后各有方襕,内绣行蟒各一条;中有襞积;袍领、袍袖俱为石青妆缎。袍色为石青色。

      ⑨文、武八品至未入流官朝服:通身为石青色云缎,袍身无蟒纹;中有襞积;袍领、袍袖俱为青倭缎。

      二、吉服:用于吉庆典礼时穿着。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马蹄袖,有扣绊,。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吉服下端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最下摆条状斜纹所组成的潮浪;平水指在江牙下面鳞状的海波。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同音,故成为官服之专用纹饰。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

      (1)皇帝的吉服就是俗称的龙袍。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

      (2)王公大臣的吉服就是俗称的蟒袍。皇子:蟒袍金黄色,片金缘,绣文九蟒,裾左、右开。(初制,皇子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束金镶玉嵌东珠带)。亲王、郡王,通绣九蟒。

      (3)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曾获赐五爪蟒缎者亦得用之。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

      三、东珠

      皇帝的朝冠上共饰有二十二颗大东珠,亲王朝冠饰东珠9颗,郡王朝冠饰东珠8颗,贝勒朝冠饰东珠7颗,贝子朝冠饰东珠6颗,镇国公朝冠饰东珠5颗,辅国公朝冠饰东珠4颗,候朝冠饰东珠3颗,伯朝冠饰东珠2颗,子朝冠饰东珠1颗

      四、官员品级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15、正八品:
      a: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b: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c:无
      d:外委千总

      16、从八品:
      a: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b: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c: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d:无

      17、正九品:
      a: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b: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c:各营兰翎长
      d:外委把总

      18、从九品:
      a: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b;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c: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d:额外外委

      19、 未入流:
      a: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b: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c:无
      d:百长、土舍、土目

      五、官服

      (1)封爵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官服:
      品秩……………………岁俸…………帽子……………………服饰
      一品……………………180两…………珊瑚顶…………………绣仙鹤
      二品……………………155两…………镂花珊瑚顶……………绣锦鸡
      三品……………………130两…………蓝宝石顶………………绣孔雀
      四品……………………105两…………青金石顶………………绣云雁
      五品……………………080两…………水晶顶…………………绣白鹇
      六品……………………060两…………砗磲顶…………………绣鸳鸯
      七品……………………045两…………素金顶…………………绣鸂鶒
      八品……………………040两…………镂花素金顶……………绣鹌鹑
      九品……………………035两…………镂花素金顶……………绣练雀

      (3)武官官服:
      品秩……………………岁俸…………………………帽子……………………服饰
      一品……………………081两+528两…………………珊瑚顶…………………麒麟补
      正二品…………………155两+444两…………………镂花珊瑚顶……………狮子补
      从二品…………………053两+324两…………………镂花珊瑚顶……………狮子补
      三品……………………039两+204两…………………蓝宝石顶………………豹子补
      四品……………………027两+114两…………………青金石顶………………老虎补
      五品……………………018两+072两…………………水晶顶…………………熊补
      六品……………………014两+035两…………………砗磲顶…………………彪补
      七品……………………012两…………………………素金顶…………………犀牛补
      八品……………………024两…………………………镂花素金顶……………犀牛补
      九品……………………… ……………………………镂花素金顶……………海马补

      注:
      1、以上均为正俸,京官例支双俸。又每正俸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俸米再加倍支给。
      2、王公百官补服均为石青色,朝服、蟒袍为石青色或蓝色。
      3、风宪官(御史)补服绣獬豸。
      4、武官又有养廉银,如提督880两,下至把总100两。

      关于清朝货币购买力问题:
      《履园丛话》里提到,康熙末年,每升米7文钱。一升大约等于1.25公斤,按照现在米价4元/公斤来算,康熙末年如按1两银子=1千文铜钱,则1两银子约等于571元。实际上,因为银和铜的价格总是浮动的,在铜价涨的时候,1两银子换不到1千文铜钱,而在银价涨的时候,1两银子能换不止1千文铜钱。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清朝·官员品级、朝服、礼服、岁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