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麻雀 ...
-
她觉得爸妈给自己起的名字太凑合了,两个姓氏相加等于“冷李”,就像加减法那么随意,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而且两个上声的读音念起来总是拧劲。
然而,外人看来,她的名字就是爸妈爱的印证,每次介绍名字结束之后,为了满足对方“猜出姓氏和”的成就感,她还得附和对方的好奇,或点头,或露出赞许的目光。也对,正常人谁能想到“冷李”的“李”是这个“赵钱孙李”!
现在的父母好像都喜欢用姓氏取名字,她最近也发现了,但两个姓氏之后总要用一个充满“爱”的字眼来使得这个名字鲜活起来,就比如“蔡徐坤”。哪怕爸妈在后面给她加个“一”,她想自己也能编出含义来,但爸妈还是走了简洁省事风。
她这个名字虽然简洁点,但也无功无过。没想到的是妈妈的家人不乐意了,总觉得压着他们的姓氏了。听妈妈说,大概从户口上打上名字的那一刻起,妈妈的家人就让改名字,这么说了几年,妈妈也没妥协,大概她妈和她一样“倔”,后来就再也没提起这件事了。既然这名字来得这么不容易,她也就自动接受了。
说实话,其实挺多人还羡慕她有这样的名字,总觉得她和别人不大一样,坏处就是上课时总是得到老师点名答题的额外眷顾。还有一件非常让她疑惑的事,小时候播种疫苗时,医生总是用另一个名字“冷爽”,听妈妈说是当时她出生时爸爸在医生那签字时不知是写的太快还是咋,总之呢,在医生那,她就有了这样一个新的名字。
也许是从小她就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奇怪的名字,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她也奇怪起来,或者说,她其实也是推崇奇怪的,她觉得“不同”是一件非常个性让人羡慕的事情。从小到大的这种信仰让“奇怪”成了她身上的一个很显眼的标志,对于“奇怪”的这个问题也是她的前男友告诉她的,之前她的意识里就存在“求异”这个概念。
在这个概念的影响下,小时候写同学录时,遇到“你最喜欢的动物”这个词条,她就会想到其它同学司通见惯的诸如“猫啊,狗啊,兔兔啊”这种写法,这些动物对她来说都是非常遥远的,爸妈觉得这些动物放家里会惹得鸡飞狗跳的,所以有一次,她费了好大劲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抱回家,第二天才得知被爸爸放走了,因为没有多少接触,对这些动物也没有多深的感情,顶多就是之后不在领养,免得害得还是它们。
在她排查了好多动物之后,终于她发现一个与众不同、不用领养、而且略显可爱的存在——麻雀,此外,还给自己进行洗脑式的罗列出“为什么喜欢麻雀”的几个点,经过这番操作之后,她可以问心无愧的、格外坚定的说出或者写出她最喜欢的动物是“麻雀”。
不止是“麻雀”,她还用这种办法确定了“她最喜欢的明星、电影、歌曲”之类的,她觉得这也让她的对事物喜爱的意志坚定了很多。
再说说麻雀,由“洗脑式罗列”坚定的喜爱倒也对消释她的三分钟热度非常有效,平时外出或者偶尔扫一下天空时,或者捕捉到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唤时,它们探头探脑的乖小可爱的样子让她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所以对“麻雀”的喜爱一直延续到今天。
小时候,她总喜欢扒拉哥哥的书,哥哥是她大爷家的儿子,大爷就是通常说的大伯,不过是她家这的方言罢了。哥哥比她大个七八岁的样子,到了她这,几年级用的课本都换版本了,所以她经常把哥哥之前的语文课本当课外读物来看。
她对书中的好几篇文章都印象深刻,其中有一篇关于“鸟”的短文,是她看到“麻雀”时会联想到的,也是她更加喜欢麻雀的一个原因。具体的文章内容已经模糊了,能想起来的大概是,几个人划着船来到一片林子里,越往深处走,鸟的声音就越嘈杂,最后他们停到了一颗大榕树下,看到挂满枝头的各种鸟,还有在远方夕阳映衬下披着彩霞荣耀而归的鸟,远处朦胧的山、黄昏下碧绿幽静的林深处、从天空深处迸发出来的金色的光,每当联想到这些画面,她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那是怎样一种景致呢,那种风景里应该是满是深情吧!因此,她也越来越喜欢鸟儿,喜欢麻雀,这种感情是融为一体的。
她家之前有一个水池子,水池上盖了一层塑料膜和一个草席,旁边一颗大杨树,正是杨絮刚过的季节,掉了一地的红色穗穗。她也忘了当时谁帮她捉到一只麻雀,她像以前一样把它绑到板凳腿上,她就逗着它玩,一掀凳子腿儿,麻雀就刺溜进塑料膜和草席的夹缝中去了,她太小也够不到,索性就掀了草席,麻雀“噌”的就等到了天上,腿上还绑着一条长绳,飞远之后,那条绳也就消失不见了。
关于麻雀,当初她认识一个男生朋友时,对于麻雀的喜欢她也是不容置疑的说的,后来还偶尔几次当了他找她聊天的契机,就比如说,他在图书馆门口坐着时,发消息给她说:你叽叽喳喳在干啥呢?然后她一头雾水,最后他发了一张麻雀的图;还有一次,他发了一张宿舍窗台的图片,问她看到了什么,最后答案竟然是窗边的一只麻雀。男生老是找女生聊天还有什么,不是喜欢就是撩,大学里这种事也见多了,所以后来他成了她的男朋友,在后来就成了前男友。这倒没影响她对麻雀的喜爱,只不过再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是总是感觉有点矫情,也不知道有啥避讳的。
鸟儿是自由的,所以小学写作文时,总是来上一句“我渴望变成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诸如此类的句子,她大概也这样写过,现在想来就是程式化的套写,那时候认为的“自由”大概就是能飞到想去的地方。现在想来飞翔并不是“自由”的代名词,只有“飞翔”这种人类没有的活动方式让我们认为到达远方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是一件不需要外力束缚就能肆无忌惮的事。可是大概人们忘了,当我们羡慕鸟儿能飞翔时,鸟儿也正羡慕着我们拥有大地;当我们认为鸟儿无拘无束时,鸟妈妈的存在让一切都不言而喻。
“自由”不是谁的专属,而是能够与梦想匹配的胆量,她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一天,她有足够的胆量为梦想而实践,那么不管是在实践的过程还是在获得成功的结果中,她都会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