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一举登科花烛新 ...

  •   沈澄自锦姐去后,着实消沉了一段日子,天天关在书房里也不出门,三餐茶饭都省了一半。李姑心疼坏了,天天在家抱怨吴家,顺带也抱怨上杨佑,沈元劝说:“你嫂子也是好心,她没替咱家去说吗?只是对方人家太好,咱小人家敌不过,这亲不结正好庄上员外家不好吗?那大姐几次要许你家儿子不应,如今锦姐嫁了你去问问他应不应?”

      李姑推开书房门,沈澄坐在窗前发呆,见了她说:“我一会儿自己出来吃饭,不用端进来。”

      “我不是吃饭的事儿,你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锅里热着呢!你爹一会儿要去杜家你跟着去不?“

      “爹去做事的,我去做什么?“

      李姑笑说:“傻孩子,你天天闷在家里也该出去散散,以往是到城里去,现在你既不愿上城去,就去他家也是一样的。“

      沈澄是个会听话音的,“娘,你有话就直说吧!”

      李姑被看破心思,也不藏着了,“ 云哥啊,不是娘说你,你还天天读书,连个大丈夫何患无妻的道理都不明白!锦姐已是嫁人了,你在家如此是折磨自己还是我和你爹?现放着杜员外家这么好的一门亲事,人家几次来提只差你点个头,你过了年就十八了我和你爹趁着年轻还想抱孙呢!”

      沈澄默默听完这席话,半响没做声。

      李姑追问,“我的儿,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沈澄思量片刻,说:“娘,你说得我都明白,只是一时半会儿我还不想成亲。”

      李姑接言道:“成不成亲的另说,这定亲总不难吧?”

      沈澄心中纠结就是点不了这个头。

      母子俩正在房中商量着,外间有人喊道:“沈大爷,沈相公在家吗?县里主薄下来了,杜员外叫我来请大爷和相公。”

      又听沈元的声音,“呀!这几步路还赶骡车来做什么?”

      只听杜家人回说:“大爷是长来长往走惯了的,相公是书房里的人怕走不惯。“

      李姑指着窗外对沈澄道:“你听听杜员外是何等看重你,那杜小姐我也见过的虽是个大财主家的女儿,确是个荆钗布裙的女儿,平日在家做针指,纺线织布,虽有个家生丫头都是一处干活一处吃饭,一点子小姐脾气没有,比锦姐不强百倍去?“

      沈澄不耐烦道:“你说人家就说人家别动不动提锦姐。“

      李姑也不恼,笑说:“不提就不提,我替你打水来洗洗脸,换身衣服去吧!“

      沈澄不是逆性的人,果真洗脸换衣服跟着沈元一同去了,到了门口家人高声报说:“沈大爷,沈相公到了。“

      杜员外正陪着主薄,里正,总甲在席,听报站起身说:“沈相公来了,我去接一下失陪片刻,杜齐你好好陪着老爷们。”

      杜员外一走,别人不曾说什么,主薄问管家杜齐,“这沈相公是什么人?要员外亲去接?”

      里正说:“大人事多给忘了,他就是考案首的沈秀才啊,县爷几次同他说话来!“

      主薄反应过来,摸着胡子道:“原来是他啊!”

      杜员外带着沈家父子一齐进来,介绍沈元说:“这是家中的账房沈先生。”介绍沈澄说:“这是沈相公。”沈元行了个礼,桌上的人点了个头,杜员外拉着沈元一同坐了,杜齐请沈澄同坐。厨下又端了新菜上来,杜员外劝着大家用菜吃酒,众人一边吃一边说粮响说收成,沈澄一句话也插不进去。

      突然主薄对杜员外道:“员外这样的家事,急需一个秀才支撑门户的,这年年交粮整车整车的出去,员外不心疼,我看着都过意不去!”

      杜员外无奈道:“大人见笑,我虽有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大的读了十年的书文章不成行,小的原指望比他哥子强些,也读了五年的书前日让他录个单子十个字倒有五个是错的,旁人不说我自己也明白莫说是秀才就是农民也当不好!”

      大家闻言只是笑,主薄问:“听闻员外还有个女儿?这儿子不行,找个女婿把嫁妆田多多的陪上几顷。”

      杜员外看向沈元,拉住他的手,“咱们都是知根知底老兄弟了,今日大人既提起你和相公都在,我就再问问咱们什么时候能做亲家啊!“

      “这个?“沈元对儿子说:”你自己说吧,你也不是姑娘家自己能做主的。“

      沈澄低头看着面前的碗,主薄问:“沈相公也害羞吗?“

      沈澄依旧不答言,杜员外解围说:“这事不急一时半会儿不好答的。”

      沈澄叹了口气,豁然站起身,“承蒙员外看得起,学生也不是顽人,自古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答应学生没有什么说的。”

      杜员外喜上眉梢,立马也站起身亲自给沈元斟酒,“好亲家,你倒是说句话啊!”

      沈元端起杯一饮而尽:“只承蒙员外抬爱。”

      杜员外高兴极了,“今日大人们都在场,各位做个见证。”又吩咐下面拿纸笔来,同沈元当场交了婚书。

      沈澄说:“我下月要考试回家读书了,各位慢吃。”也不要人送,一个人失魂落魄沿着来路回去,那大中午的日头照得地上冒热气,庄稼都焉了,那树上的知了叫成一片,沈澄也走不动了在树底下坐着,看见远处池塘里有一群孩子在嬉水,只听一个女孩娇娇唤着:“宝哥,宝哥。”就有一个男孩子过去扶着她,两人牵手在塘边走。

      沈澄心想自己与锦姐当年不也是这样吗?就有一股悲伤从心底而起,泪不自觉地涌出来,他埋着头尽情的哭着,将这一年以来憋忍都尽数哭出来了。良久,他渐渐止住了哭,在水田里掬了捧水洗了脸,那群孩子也三三两两地回去了。

      走到家中脸上晒得发红,李姑也没看出儿子哭过,只奇怪道:“你爹呢?怎么一个人走回来了?”

      “我爹那里吃酒说话呢,我想着有事就先回来了。”自己去井边打了桶水,回房换洗衣服,又将书房里里外外整理了一番。到了晚些时候,沈元吃得醉醺醺地回来了,随行的家人还给捎了两个食盒,“给沈奶奶道喜,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李姑听得莫名妙,打开一看,是一盒麻饼,一盒松子糖,出来要问那家人都走了,沈元坐在堂上笑嘻嘻的,李姑问:“你吃了多少酒?乐得这个样子。”

      沈元拉着李姑的手,“孩儿他娘,咱云哥儿的亲事定了。”

      “真的?”李姑喜出望外,坐下道:“可是与杜员外定的?”

      “那当然,婚书都写好的。”沈元从袖取出,李姑接过来粗粗一看,见有沈澄和杜氏女婷的名字就笑逐颜开,将婚书叠好,说:“我收在床头柜里这么重要的东西。”

      沈元挥挥手,“你好好收着吧!”

      李姑前脚收好婚书,后脚就装了盘喜果送到书房跟儿子道喜,沈澄正在整理笔墨,见娘这样高兴也不好扫她的兴,凑合吃了一个麻饼,李姑满脸是笑,望着儿子:“好孩子,你总算是想通了,我就说你是读大书知大理的,如今婚事已定,你觉得明年成婚怎么样?”

      沈澄说:“娘,我虽然定了亲暂时却不想成婚,我八月还得乡试呢,你别提这样杂事让我分心了。”

      李姑听儿子要上进,也不好强他,只说:“远得不说就咱家,你舅舅,你外公都是秀才终老的,你小小年纪虽有志气也不能死性了。“

      “娘,我知道了,你等我今年考完再说吧!“

      李姑将儿子要乡试的话与沈元说了,沈元又同杜员外说了,杜员外大是赞许,说:“这是极好的事情,我们做上人的最要紧就是为孩子的前程,我家里新买的大蜡烛是祠堂用的,你全拿去给孩子夜里使,那油灯又暗又昏成什么用处。”

      蜡烛之后又有熏香、茶叶、那杜小姐知道沈澄要乡试,也欣赏他是个有志气的男子,自已亲自下厨今日是馒头鸡汤,明日是油饼菜粥,后日是面条煎蛋,日日变着花样做两样夜宵,让丫头锦绣去送,沈澄受宠若惊,称:“谢谢小姐美意,学生实在受不起,若不能折桂岂不是辜负小姐一片心?以后可别送了吧!“

      锦绣将这话带与杜小姐,杜小姐听了更觉得沈澄是个知进退的人,笑说:“我听戏里有大器晚成的说法,八十中举的还有,他少年家以后读书的日子长,我虽不才不能解文说字,也能奉汤奉水罢了。“这日又特地做了馄饨和花卷让锦绣送去,锦绣将杜小姐的话一字不漏的与沈澄说了,又问:“沈相公,你可有话让我带回去的吗?”

      沈澄呆了一会儿,方摇头说:“没有什么话,我只好好读书便是了。”心内也感杜小姐的情,知道这是个有见识的贤德女子,反而觉得有点对不起人家。

      到了乡试前一天,沈澄自己打包了笔墨,李姑替备他两件干净衣服和铺盖,杜小姐送来两盒干点心,沈澄坐着牛车先到舅舅家,李禁和杨佑早等着了,杨佑给他备了艾草,让他熏蚊子的,又给备了一个大水壶,说怕他自己烧水。李奶做了十几个大肉粽子连夜煮了给沈澄说:“热热就行了,你就不用升火煮饭了。”又说:“粽子吃多了积食,我再给你带卷挂面去,比煮粥方便,夜里想起来吃碗热面。“更把香肠和酱菜切好拌好用小罐装着,比当年李禁进场还上心。

      沈澄宿了一夜,第二日一大早,杨佑让李希青拿着东西送他,到了贡院门口李希程又气喘吁吁的追过来,将一个黄纸包递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这里头是保济丸,娘怕你万一有个肠胃不和,头疼脑热。“

      沈澄接了,“谢谢舅妈。我进去了,两位哥哥回去吧!”

      李希青让李希程先回去,说:“我明年开年又要考秀才了,我多留会儿沾沾旺气。”

      验完身搜检完东西,李希青跟门子打了个招呼替沈澄将行礼背进去了,临走同沈澄说:“表弟你考这场试能中当然是好,若是不中也没什么的,多少人考到白头你才多大呢!“

      沈澄理着笔墨说“我心里都知道的,考完劳二哥还来接我就是了。”

      “这是一定的。”李希青到了门口,掏了一块银子给门子,“还请多照应些。”

      门子笑着接过来:“相公放心吧,添灯添水倒马桶都是我们照管的事。“

      沈澄只当在家时一样,头一场考得四书经义,沈澄早早写好了又细细批了一遍了,第三日早早交了卷。第二场考五经,沈澄也同第一场一样的早早就写完了。等三场时务题出来沈澄倒是费了一番脑筋,苦思冥想才得了一行字勉强凑出一段,自己看着都不成道理,换了稿纸却又不知如何开笔,一日都没写出来。到了第二日晚上看着贡院的月亮,想起今天是十六中秋都过了,想起自己同锦姐在月下许的愿,想起自己在贡院门口算的卦,披衣起身挑亮了灯,研开了墨,把之前稿纸拿着一句句的推敲,到天光大亮才完了文。

      出了贡院大门还觉得头昏脑涨的,李希青早早就在门口伸着头等他了,一把拉住:“考得如何?”

      沈澄摇摇头,“我也不知道。”

      李希青说;“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我考完出来也是不知道的,快跟我回去家里等你呢。“一把替沈澄拿过行礼,两人回家。

      李奶早就在门口盼着了,杨佑在酒楼定了八盘八碗,沈澄一进门,就喜说:“来来,新科老爷上坐。“

      沈澄退后道:“不敢,不敢,舅妈开玩笑呢!“

      杨佑拉着他上坐,“我的儿,你才多大就能入场,中不中是早晚的事,练练也是好的。“

      李禁红着脸说:“我像你这个岁数还在考府试咧,我二十八岁才头一次入场。”

      沈澄推不过上坐了,看着桌上的人没了锦姐,心里也怪感伤的。吃完饭李禁让他将场中的文章写出来,叫了李希青一同讲文章去了。

      沈澄在舅舅家着看事物都和往日一样就是不见了锦姐,那楼上的房门紧紧关着,靠窗那棵桂树开了花,那香气依旧。李希青看出他心中所想,说:“你还想妹妹呢?”

      沈澄问:“她有信来吗?”

      李希青摇头,“不曾。”

      第二天沈澄就回乡下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已入了秋,沈澄帮着娘在地里收稻,只见一匹飞马从道上驰来,接着又见三匹快马一齐奔来,只当县里官差来乡下纳粮的。一会儿,邻人寻到田边叫说:“沈相公你中了,快回家去。”

      沈澄就水渠洗了洗手,李姑镰刀都不要扔在地里了,拉着儿子,“快,快走啊!”

      母子俩到了家门口,远近邻人早来了,那喜幡也挂上了,“捷报贵府老爷沈讳高中南直隶乡试”,众人都上前给他道喜,李姑进屋取了十两银子出来谢众差人,又央邻居烧水做饭,沈元和杜员外听信一齐到了,杜员外让家人带着酒菜,又掏出三十两银子谢了差人,让家人去做饭请众乡邻一起吃,只沈澄心中有事,问差人:“我中的是第几名?”

      差人说:“老爷你中的是第九十二名。”

      沈澄心想一共是一百多名,我这是撞上了,定是时务那篇做得不好,我平日的心思都在八股经书上,不曾将那史集看透我今后可得在这上头用功。他这里心事重重的想着,旁人哪知他的心事,都说他是文星老爷下凡,从不曾见这等年轻就能中的,说沈家风水好,也不叫沈元先生了,都叫太爷,叫李姑太太,又向杜员外道喜,说您以后就是乡绅老爷了,都叫杜老爷,等到了沈澄面前,不顾他还是个十七的孩子,都叫举人老爷。沈澄听得这些平日的叔叔婶子,公公婆婆这样称呼实在受不了,就说:“你们叫声沈举人也就罢了,老爷两字还是免了吧!”

      这边沈澄中了举,家中着实轰忙起来,拜座师谢县公会同年,家中忙着替他成婚,表糊房子打家具,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开年正月沈澄同杜小姐成了亲,杜小姐虽出身富户却是家风朴素,不骄不躁,大方得体,头一日起来就上灶做饭,对李姑一口一个娘,对沈元一唤一声爹,自从杜小姐进门家中的事都是她与丫头锦绣包了,不让李姑动一点手,更带着两顷嫁妆田说放与佃户种着收租,李姑忙了半生如今真成了太太了。

      沈澄冷眼看着这一切,晚间同杜小姐说:“难为你初到我家就这么劳碌,我爹娘还年轻自己的事尽可以做的,家中的事你也可以交给丫头,看到你这个样子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杜小姐笑说:“这些活儿并没什么,我家中的事都是我们娘们自已干的,人说书生多情,我看你却是个会疼人的。“
      沈澄听到多情两个字就更不安了,说:“不是心疼不心疼,只为我二月要起身上京了,扔你一个人在家有些不放心,怕你受累。”

      杜小姐大方道:“相公你上京是往青云路上走,我们在家中你不要担心,我们还担心你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呢,只恨我不能陪你同去。”说着有个委屈的样子,沈澄握住她的手,“你好好在家,有话有事都等我回来,我爹娘不是难相与的人,你爹爹又在近边,新婚就走我也过意不去,现下你虽不能跟我去,来日侥幸中了,我先就来接你。”

      杜小姐听着就笑了,两人并肩坐着,沈澄问:“你识字吗?”

      杜小姐说:“粗识几个。”

      沈澄又问:“你有小字吗?”

      杜小姐不解:“我大字都写不好,还小字呢!”

      沈澄笑着解释,“这个小字是名儿意思,大名小名。“

      杜小姐说:“我大名叫杜婷,小名就叫婷姑。“

      沈澄问:“你会写吗?”

      杜婷说会的,铺了纸大大写了杜婷姑三个字,沈澄看了忍着没笑,说:“我教你。”

      两个谈笑晏晏,凭谁看都是一对好夫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