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救助失学儿童 ...

  •   杨亮除了参加商业演出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义演活动。这天,他接到了公司要他去云南昆明参加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义演活动。由于义演是纯公益性的活动,公司只包机票和食宿,不会有任何演出报酬。作为当红歌手,杨亮完全可以拒绝这种没有出场费的演出,但他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
      演出是在露天的广场举行,除了普通的观众外,前排还坐着几十个特殊的小观众——失学儿童。这些小观众都是来自最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他们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现在都重返校园里了。虽然他们穿着整洁的新衣服,戴着红领巾,外表看不出他们的处境艰难,但从他们的眼神里,却让人看到一种由于过早贫困而陷入迷惘的表情。
      从主持人的介绍中,我国每年的失学儿童人数达到3000多万人,数量巨大,让人震惊,同时失学儿童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的失学儿童都是由于家庭极度贫穷交不起学费而导致辍学。他们贫困的原因却各有不同,有些是因为家住大山深处,交通闭塞而造成的;有些是因为家人患重病,因病至贫的;有些因为父母残疾,而导致无收入来源的……他们贫困的程度让人瞩目惊心,有些孩子连温饱也不能解决,有些孩子早早便要辍学回家劳动,有些孩子甚至家里多人还共穿一套衣服……每一个失学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听了主持人的介绍,杨亮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禁对这些孩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为了让孩子们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杨亮更加卖力地表演了。他深情地演绎了几手饱含情感的歌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当他接受失学儿童代表献花的时候,紧紧地把那个失学儿童搂在怀里。
      义演活动结束后,还有一个爱心人士募捐活动。现在观众都踊跃地慷慨解囊。杨亮把身上仅有的2000元捐给了工作人员。他有些脸红地说道:“不好意思,我就只有这么多钱!”工作人员看着这个大方的捐赠者说:“不少了,你的钱可以帮助二十五个失学儿童两年的学费了!”
      “什么,你说几年?”杨亮吃惊地问道。
      工作人员激动地回答道:“二十五个失学儿童两年的学费。”
      杨亮听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2000元只不过是自己唱几首歌的收入,没想到却可以帮助那么多人!穷人的日子可真难熬啊!
      当他把自己义演与捐资的事情详细地说给妻子听的时候,妻子也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她说:“以后有这样的演出活动,你可要积极地参与,尽我们的能力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杨亮被妻子的善良打动了,他紧紧地抱住了妻子。
      自从参加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义演活动后,杨亮开始关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助学情况。他从电视和报纸上了解到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到希望工程能给失学儿童重燃入学的希望之火后,杨亮便决定通过商业演出和义演的办法向希望工程捐款。
      为了能争取更多的演出机会,杨亮主动向公司请战。每次商业演出后,杨亮都把大部分的收入捐助给了希望工程。除了参加商业演出外,杨亮更加频繁地参加各地举行了义演活动。他走进湖南、广西、福建、湖北等地参加各种失学儿童义演活动,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许多失学儿童送去了希望之光。
      有一次,公司安排他去上海参加一场商业演出,但同时他又接到了贵州某个慈善团体的义演邀请,在两者的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自费参加义演。另外,每次演义结束后,他都要自掏腰包进行捐款。
      几年下来,杨亮参加各类义演活动达七十多场,通过希望工程捐资的数额达到过两百多万元,帮助了一百多名失学儿童完成了学业。作为当红的歌星,他的收入也是挺高的,他完全有能力过上更好的日子,他完全有力住上更大的房子,但他把钱都花在了失学儿童的身上。他们一家人生活简朴,住着简陋的小房子,吃着普通的饭菜,用着简单有家具,甚至连儿子的玩具也舍不得买一个。自从帮助失学儿童以来,他开始变得更加节衣缩食了,而且也看不惯别人的大手大脚花钱的方式。他每次迫不得已应邀出席各种宴请的时候,每当看到高档的酒水,各式的佳肴美食时,他总要感叹道:“这一顿饭又可以帮助很多失学的儿童了。”每次和朋友聚会,他都会制止朋友胡乱花钱。
      张兰的父母长期患病,生活自理都成困难。家里贫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年仅18岁的哥哥只好远离家人,一个人到湖南一家煤矿打工。才八岁的小张兰开始用自己幼小的身躯勉强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到大山里挖草药,然后做饭、打柴、割草、提水、喂猪。为了换点买盐的钱,她要爬悬崖边采野果子,好几次从布满荆棘的山坡上滚了下来。
      就在这个冬天,父亲在病痛、贫困和绝望交加中死去。妈妈把张兰拉到怀里,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小兰,这学咱就别上了,呵?要不然我们都会饿死的!”张兰哭着跪在了母亲的面前,她嘴里答应着母亲,可是,她的心里隐隐作痛。张兰第一次辍学。
      从这以后,她不但包揽了家务和田间劳动,还要照顾五岁的弟弟,这时,她才十一岁呀。尽管如此,她仍然向往着读书的日子。每次外出劳动,她都把书带在身边。晚上做梦,她常常梦见期末考试中考了“双百分”,老师称赞她学习认真,同学们也过来祝贺她,校长还奖励她一个新书包和一大堆新书。妈妈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然而,梦中醒来,两行热泪从她的脸颊边悄悄滑落。
      听小伙伴说:学期马上结束了,要考试了。张兰起了个大早。先给妈妈、弟弟做好了饭,然后匆匆跑了几里山路。到了学校,她跟老师说,我念不成书了,但是,我想再考一回。老师同意了。她到底没能答完卷子,满腔的留恋、企盼、渴求、失望、无助……她流着泪在考卷后面写了四个字:“我要上学!”班主任老师评卷时被这句刻骨铭心的话深深打动,他立即把这张卷子交给校长。结果,学校决定破例免去张兰同学的学杂费,让她重返校园。可是家中的妈妈、弟弟、没人照顾。张兰第二次辍学了。
      让一个11岁的女孩支撑一个家,困难可想而知。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跌跌撞撞过了一年,妈妈又扔下她的弟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姐弟从此相依为命,过着更加艰难的生活。每天两顿饭,每顿饭吃两小碗玉米,再分吃一个土豆。冬天来了,别说棉衣,连旧棉鞋也只有一双。张兰将棉鞋让给弟弟穿,她自己光着脚,穿上一双早已磨破了的单布鞋牵着弟弟去田里干活。那个冬天,张兰的手脚都冻裂了。裂口处流出了脓血,伤口处钻心一样地疼痛。眼看要过年了,饥饿和寒冷中,张兰和小弟靠着煮干野菜度日,迎接着大山里的新春佳节。弟弟整天哭着要去找妈妈,张兰又能跟弟弟说些什么呢?
      听到这个让人泪奔的故事,杨亮决心出手救助这对可怜的孤儿。他通过希望工程向张兰姐弟捐助了一大笔的款项。为了解决张兰的弟弟无人照顾的难题,他还联系当地的慈善组织上门为姐弟俩提供生活服务。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办法,彻底解决了张兰入学的难题。张兰又重新背起书包上学了。
      他除了为失学儿童捐款外,还非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不但通过希望工程了解失学儿童的状况,而且还经常给他们写信以及亲自去探望。
      有一次,他了解到有一位失学儿童因为家庭贫困感到自卑而不愿上学。杨亮便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这个小朋友。他在信中列举了大量名人少年时刻苦学习的事例,还讲了自己年少时代求学的经历,鼓励他要刻苦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报效祖国。他的信像一束亮光,照亮了这位失学儿童黑暗的心灵。最后不但愉快地上学,还年年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一次,一个失学儿童的家里遭受了水灾,房子被洪水冲垮了,所有的物品都被洪水冲走了,全家人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境地。杨亮一方面联系当地政府给他们全家做好安置工作,另一方面亲自买了棉被、衣物及食物前去慰问。他鼓励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克服困难,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上学,走的时候还留下了3000元。
      这一年的冬天,杨亮还跟随希望工程组织走进了大山深处。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而上,渐渐便被长满茂林修竹的大山所包围着,仿佛成了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经过长途跋涉,汽车终于在一所名叫西岭小学的校园内停了下来。这是大山深处的一所麻雀学校,校内只有一栋破旧的教学楼和一个小型的黄土运动场,外面像蛇一样蜷缩着一堵围墙。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学校早已组织全校的师生在操场上列队欢迎。学校余校长介绍道:“学校只有六个班,全校学生不足百人,教师九人。孩子们都来自大山深处,最远的离学校有七、八公里的山路。许多孩子的家里都穷得叮当响,他们大都中午不回家,早上带着午餐回到学校,中午在学校饭堂里热一热便在教室里吃饭,吃完饭便在教室里休息……”听了校长的介绍,队员们的心里都有些沉重。既佩服孩子们的毅力,又为孩子们艰难的学习条件忧心。和孩子们见面后,领队代表希望工程组织发表了简短的致辞后,会员们便拿出准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图书送给孩子们和学校。看着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们接过礼品后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杨亮被深深震撼了。这些物品,对于生活富裕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屑一顾,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就像是久渴逢甘露。
      赠送完礼品后,校长便带领队员们参观学校的设备设施。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落后,运动场坑坑洼洼,没有配套的各种功能室。教室里的桌椅破破烂烂,既没有多媒体设备,也没有风扇。可孩子们却在这样简陋教室里,寒来暑往地张开那双乌黑的大眼睛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着知识。杨亮他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校长,我想看看孩子们中午都吃些什么?”杨亮关心地问道。中午放学的铃声响起来了,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饭堂。他们取出存放在饭堂里的饭盒,回到教室,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杨亮观察了好些孩子的饭食,全都是些粗粮杂菜,连一块肉都没有。可每个孩子还是吃得很香,连饭粒丢在桌子里也要捡回来放进嘴里。他不禁为孩子们的健康忧心。看到这种情况,杨亮当场捐资5000元,要求学校为孩子们改善伙食。
      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和认真学习的劲头深深地印在了杨亮的脑海里,更坚定了他做好失学儿童助学的决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