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签售会 ...
-
“哥哥,我貌似发现能量点大爆发的原因了。是,是……”小风支支吾吾到。
何征尘也不是什么笨人,只是一开始都是自己的马甲,没往那方面想。现在,一听小风这种语气,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小风有些忧虑的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响起:“哥哥,我们用做点什么吗?”
“不必了。”何征尘冷静的说,“网络时代信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把这件事忘了的。
况且,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有些娱乐圈男星之间故意炒作,热度不也是只持续一阵?他们的行为可比我的亲密多了。
而且,只要是有心人都能查的,我这两个马甲是从小长大的朋友。关系好到’出则同舆,入则同席,寝则同榻’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这次的能量点大爆发,倒为我以后挣能量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小风在他的脑海中疯狂地喊到:“哥哥,你冷静呀!”
“啧,吓吓你而已,看你不经吓的。”何征尘笑到。
“最开始,设置一个女性马甲的主意,是谁给我出的?灵魂之间的联系感不可割断,至于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儿喽。
有我这几个马甲的身份,肯定都没有人敢说什么。人们对天才的容忍度,总是比普通人高上很多的。”
小风沉默了——的确,以何征尘这几个马甲的身份,有钱有势,即便做的再暧昧一些,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
对于天才,人们总是宽容而又理解的——“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若是普通人,这么做,可能被恐惧诋毁;若是娱乐圈明星,这么做,可能会增加粉丝热度。
而若是像何征尘的马甲这样,只会让旁人仰望,却又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这么做,只会是一份留给时光的猜想和记忆,对他本身造不成任何影响。
况且,这只是动作暧昧。即便是何征尘直接站出来宣布——他和谢和光在一起了。
收到的,也绝对是或真或假的祝福,年少风流的感慨,有钱人真会玩的调笑……
他们,总是容易被原谅的:就像曾经,那些天纵奇才的人们,许许多多被原谅的薄情,被原谅的花心,被原谅的荒唐一样。
在柔和的灯光下,张静翻开了一本装帧精美的书——那是她儿子谢和光送给她的礼物。
华夏书局的书,质量一向都很好,这本也不例外——朴素的象牙白的硬质封面,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仿宋体的书名和作者名。
而书内的纸张微黄,上面的字迹清晰,设计既简单而又有新意。
不知不觉中,她看了一章又一章。天色渐暗,张静合上了书,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以她的专业知识来看,这本书兼具文学性与历学性——语言亦庄亦谐,例证详实可考,议论严谨周密。
不过,这终归是她一个人的看法。而且,还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张静暗叹道:今晚肯定是睡不着了。她惦记着这本书的成绩,即便是躺在床上,肯定也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不如,干脆通宵阅读这本书,等待着这本书第一天的销售量的汇总。
说实话,关于这本书的成绩,她比谢和光还要重视。想当年,张静自己也出过几本书,但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张过。
听到自己手机的电话铃响起,张静慌忙拿起,接通。
“静儿,和光那本书的成绩汇总出来了。”电话那边传来了谢念祖有些沙哑的声音。
听到他的话,张静放下了心——以她几十年来,对谢念祖的了解,以这样的话开头,那本书的成绩只会好,不会差。
但没知道具体数据,终归是不放心,张静问到:“到底怎么样?”
“很不错的销量,但是这只是是第一天,有很大的宣传的因素在其中。具体的成绩,还得看一周内,或者是一个月内的。”
一个月后,各家报纸和各大新闻网站:
《是纸质书籍的复苏,还是纸质书籍的回光返照?》
《首月销量破纪录——一本畅销书的诞生》
《谢和光的新书为什么会火起来?》
《今年不得不读之书,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性的佳作》
……
“曹姐,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首先,恭喜你一下,新书的成绩很不错。你写的第一本书,就破了首月销量的记录。”
“谢谢曹姐。其中书籍的编辑、宣传、销售,都是你的功劳呀!我也恭喜你一下,保持了出版业内的神话。”
“好了,就不跟你在这儿客套了。这本书有这么好的首月销量,我们需要你继续配合宣传一下,保持这本书的热度。”
“行,曹姐都发话了,我肯定配合。你直说,需要我做什么吧?”
“我们准备举办几次图书签售活动,并且进行一些现场采访,需要你去参加一下。”
“可以呀。告诉我具体时间、地点就行了。”
华夏书局的官方微博发表消息:本周日早七点,谢和光将在中心书城举办签售会,届时,还会进行现场采访。
“啊啊啊,我男神举办签售会了!到时候一定去,现场目睹一下男神的盛世美颜。”
“听说,这次签售会现场采访的主持人是姜耀吾,真是杀鸡焉用牛刀。”
“自从《守拙归园田》节目后,他就和谢和光认识。估计这次,也是卖谢和光一个人情呗。”
“谢和光这本书就是在姜耀吾的节目上宣传的,这回进行现场签售会,还是让姜耀吾来主持,他俩真有缘呢。”
“不要乱站CP呀,谢和光和何征尘才叫有缘呢——天生早慧,自幼相识,心有灵犀,引为知己。”
……
周日,五点半,天才微微亮,就有两个女生来到还没开门的中心书城前等候。
“哈,我们是第一个来的!”那个穿着粉色裙子的女生高兴地喊到。
另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生,无奈的说:“可不是呗,提前一个半小时来,你不是第一个,谁是第一个?当年高三,都没见你起这么早过。”
“这是来看我男神诶,既有才又有颜,当然要早点到呀。”
“唉,我陪你就是了。”那个梳着马尾辫的女生无奈地说到,“人家这是图书签售会,又不是什么粉丝见面会。”
“我知道,我这不是带了书来了吗?”穿粉色裙子的女生,兴高采烈地晃了晃手中的两本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地升高,中心书城门前排队的人也多了起来。
在叽叽喳喳,乱哄哄的一片吵闹声中,这回签售会的主角才姗姗来迟。
“大家好呀!都来的这么早吗?”谢和光效得温润而无害。
人群中发出并不一致的声音:“嗯,赶来看你呢!”、“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了!”、“等的我花都谢了。”……
听到他们的话,谢和光微微皱了皱眉,挥手叫来一旁的工作人员,悄悄的耳语,嘱咐了他几句。
之后,那个工作人员离开了中心书城,没有引起其它任何人的注意。
姜耀吾还是保持他一贯的穿搭风格,张扬而又耀眼。
他拿着话筒,看向排队的人群们,如主持大型晚会一般喊到:“我宣布——谢和光图书签售会,正式开始!”
说完,姜耀吾向人群们挥了挥手:“现在,进行第一项,现场采访。”
的确,以他的主持水平,主持这种图书签售会,是大才小用了。
“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沈子涵在后记中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在这里,我也就不多问了。
现在,我要问点其它的问题——和光,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就打破了近年来书籍销售的首月记录。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首先,肯定是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感谢你们愿意购买我这本书。”说完,他鞠了一个标准的九十度躬。
“然后呢,就是感谢华夏书局的副总编曹雨晴,她为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我还要感谢沈子涵。没有他大方地借给我沈公手稿,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
“这种发言,有点老套呀!”姜耀吾开玩笑地说到。
“虽然有些老套,但都是我的真心话。”
接着,姜耀吾又问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有些媒体说,这本书的成功代表了纸质书籍的复苏。和光,对此,你怎么看?”
“对此,我还是认为,不能这么乐观的——纸质书籍的衰落是这个时代发展趋势。
虽然,我相信,纸质书籍绝对会一直保持一定的热度,无论电子阅读方式怎样发展。
但是,若说只是书籍的复苏,有些过于夸大事实了。老人口中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每天早晨书店门口排着长队买书的情景,是很难复现了。
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必把这件事,上升到太高的高度,这只是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
而纸质书籍,纵世殊事异,却会永远有人热爱,永远不会消亡。”
……
经过几轮问答,姜耀吾终于说到:“好,现在,我宣布——签售会正式开始,请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推攘。”
“先稍等一下。”谢和光打断到,说完,又挥手示意旁边的工作人员,推着一个小餐车上来。
不大的小餐车上,放着冒着热气的煎饼果子、鸡蛋灌饼,还有各种口味的豆浆。
谢和光笑着解释到:“我见大家来的都挺早的,估计都没吃早饭。这对身体不好,我便请旁边这位工作人员去附近的早餐店,为大家买了点。
大家先吃点东西,再开始签售,也不迟。一会儿,我让工作人员把餐车推过去,请大家有序去取自己喜欢的食物。”
听到谢和光这话,再被早餐的香味一勾,排队等候的众人,的确是感到饥肠辘辘了。
一旁的姜耀吾,惊异地问到:“这些早餐,是你自费买的?”
谢和光一副这是我该做的事情的表情,十分朴实的说到:“嗯,不吃早饭,对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