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值得 ...

  •   柏云舒回到边关附近小镇上血衣教的驻地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黯了下去。
      夜色四起,寒风凛冽。
      本该是冬日将尽,马上要入春的时节。
      却仍旧让人冷得打颤,天上甚至还飘起了细碎的雪花。
      也许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
      却又下出了几分悲戚之意。
      常棣的书房内灯烛还亮着,柏云舒在院子外面站了好一会儿,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暖色的灯光,好半晌没有动弹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自己的肩头,落上了一层薄薄的细碎雪花。
      门扉开启又很快掩上,带入的冷风只有一丝,也只让桌案上的烛火晃动了一下。
      书房之内仍旧很安静,只有书页纸张翻动的轻响。
      半晌之后,一股熟悉的带着药香的气味传来,桌案之后的常棣默默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即便是平日并不会有人擅入的书房之内,常棣仍旧戴着那张半边的银色面具。
      毕竟如今他们身处边关附近,而穆长戈也在边关大营之内驻守练兵,还是小心为上。
      血衣教落脚的这处驻地在边关景国大营以西的姚家镇,算是附近多个大镇小村道路汇聚的一个入口,消息传递物品运送要格外方便些,只是因为到底还是离边关近,边关自康乐长公主李湉和亲之后虽说的确没有再有过跟骁国的大战,但毕竟只有一年多的光景,还不足以让观望着的人们放心来此定居,因而这里再如何热闹也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大城的模样。
      自两人下了决心做了决定,开始重新利用血衣教的势力为很快将来的大事筹谋之后,不管是常棣还是柏云舒,甚至包括后来赶来一道为血衣教的未来忙活的蜃,都没有再回过南疆血衣教的驻地,自然也没有再去过上京城,大部分的时间不是留在这姚家镇指挥安排,就是在景国境内各处游走,说服那些被常棣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武林势力。虽然不管是常棣还是柏云舒都不能明确地告知很快两国将有大战的真相,但对于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估,做些有理有据的判断引他们动心还是有可能的。身为教主的常棣,就主要在做这些事,反倒是柏云舒和蜃,更多地留在姚家镇。
      姚家镇离一年多前常棣和柏云舒本来计划的第一个落脚隐居的所在,安平镇并不算太远,而这一年多来,常棣没有再去过,只有柏云舒,曾在百忙之中抽出了一日的功夫,回到了那个小镇上,又去看了看两人当初买下的小院。
      她离开的时候还没有打造好的家具已经都被丛老板送了过去,算不上精美但每个都很结实耐用。一年多没有住人的小院并没有荒废,甚至能看得出经常有人过去帮忙打扫,院子里也没有生出什么杂草。王婆婆李婆婆几个没事的时候便会去帮忙收拾一番,以防他们两人突然回去。
      不得不说,回去的时候发现这般情形的柏云舒,心中的确甚为温暖。
      明明,只是认识了不久的人而已。
      离开安平镇的时候,她还带上了一包刘大叔无论如何都要塞过来的,说是又改良过一回的油饼。
      只是她也说不好,还要过多久,她和常棣才能再回到那个小镇居住。
      对于柏云舒而言,只呆了没几日的安平镇,要比这一年多来一直停留在此的姚家镇,更让她有一种归属感。
      柏云舒并不很喜欢姚家镇,但在这里,毕竟有常棣。
      但是此时……
      常棣从桌案之后站起身,慢慢走到柏云舒面前,叹了口气:“怎么了?”
      柏云舒低垂着眼,没有去看常棣的眼睛:“……我过来之前,碰到蜃了。”
      “嗯。”
      “听说你今日……是从点沙派那边赶回来。”
      “嗯。”
      “……这是……第三次上门去了……这一回,顺利么?”
      常棣轻笑了一下没有正面回答,抬手按了按柏云舒僵硬而又微凉的肩膀:“会好的。”
      也就是说,这一次仍旧不那么顺利。
      “……第十七次,第十八次,还是……还是已经数不清了?”
      “云舒。”
      “你一直不让我跟着一起去,可我……就算看不到,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
      “可是……只知道一点儿的我,其实……其实并不敢多想。想你到底吃过多少次的闭门羹,想你明明是一教之主,却在那些所谓名门正派面前受过多少的羞辱……我……”
      “云舒。”常棣吐出一口气,摇了摇头:“你想多了,不论过去血衣教名声如何,就像你说的我毕竟是一教之主,这一年多来为尽可能不引人注意接触的也多是并不太成气候的小门小派,就算看不惯……他们也没有那个胆量真的羞辱于我。”
      柏云舒吸了吸鼻子,眼睛酸涩不已:“可也并不客气……你也说了他们是不敢不是不想,更何况……如今说是共赢,面上看着却是我们有求于人……”
      “别多想了。”面对明显情绪有些激动起来的柏云舒,常棣却一直表现得很是平和,不论说到什么,都没有沾上半点儿的不甘愤愤,也没有被冒犯的不快,还是一如既往地温和,只对她的温和:“我有分寸,没有你想得那样委屈自己。这些事,我都会解决的,别太担心了。”
      柏云舒张了张嘴,抬眼看向常棣。
      静默片刻,她抬起双手,因为一直戴着银色天蚕丝手套而格外冰凉的指尖触碰到他的脸颊,猛地一阵寒凉的触碰,但常棣没有躲开,一动不动,连眉头都没有动弹一下。
      他任由她冰凉的手动作轻柔而又缓慢地,摘下了他戴在脸上的半边银色面具。
      书房之内不算太过明亮的烛火映衬下,他的脸色比起一年多前似乎难看了不少,那双先前还被面具遮挡住的眼底泛着青黑,更衬得他的脸色带着一种有些脆弱的苍白。
      只是他的眼睛,一如既往的明亮。
      柏云舒却觉得眼中的泪就快要忍不住落下。
      她的师父太上长老并没有随着他们一起驻扎在姚家镇,而早就回了南疆血衣教的驻地,再次闭关,不知又要研究什么药,好久没有消息,他们也都不好打扰。所以,作为如今血衣教内算是最清楚这一年多来常棣身体状况变化的柏云舒,即便焦急不安,却也无可奈何。
      她清楚地知道常棣本就并不强健的身体,在这一年多来的劳心劳力,四处奔波的耗损之下,算得上雪上加霜,即便有她尽最大努力地看护,情况也不见多少好转,她觉得若不是她师父离开之前留下的一些药丸撑着,常棣也许早就倒下了。
      所以,她其实早就后悔了。
      后悔那时候不够谨慎,没有想得那么周全的自己,匆忙之间出了那样一个主意。
      最终,不仅没有能够帮上李湉,还将她在这世上最珍视的人拖下水来。
      之前还一直强压着的情绪,满腔的愧疚后悔之意,在此刻,在她亲自去骁国的国都见过如今的李湉后再次回到姚家镇血衣教驻地,看到又一次被人轻慢对待了的常棣疲惫不已的模样之后……终于再也压不住地奔涌而出。
      柏云舒看着常棣的脸,死死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拼命地想要将自己眼中渗出的泪水压抑回去。
      就算是这个时候,她也记得自己不能哭,尤其是在常棣的面前,尤其是在身子更虚弱了几分的常棣的面前。
      常棣叹了口气,倒没有贸然伸手去抹掉她眼角闪烁着将坠不坠的泪珠,而是从怀里掏出一方手帕,给柏云舒递了过去:“刚从骁国国都回来?”
      柏云舒默默地接过了常棣递过来的手帕,很快地擦了擦自己的眼底将漫出来的水意拭去,而后又将沾了自己眼泪的手帕紧紧攥进自己掌心,不肯轻易放开:
      “……嗯。”
      常棣叹了口气,没有再多问什么。
      关于李湉,即便不知具体情形,也能猜到,这位曾经荣宠一时的景国康乐长公主殿下,在敌国之内过得并不好。
      “回去歇歇吧,一切……都会好的。”
      “……平哥哥。”
      “嗯?”
      柏云舒深吸了一口气,眼中水雾弥漫,透出一种悲伤的茫然:“我知道……我知道我们做的,我们到如今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可是……可是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值得的。”
      对常棣,对李湉,还有对更多人。
      是值得的么?
      也许终有一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但那时又会又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在最终能够奠定的盛世太平里,有常棣这样的付出,有李湉那样的牺牲呢?
      恐怕没有的,不会有的。
      朝廷,皇帝,还有很多人……不会让关于这件大事之后的真相真的公之于众,至少他们不会承认想要主动对骁国开战是他们早就有的计划,不会承认为此不惜假意和亲迷惑敌人,不会承认在朝廷无暇他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联合武林势力为国而战的人是曾经的罗家的后人。
      就像他们不可能承认,景国如今在位的皇帝的父亲,先皇曾经只因为忌惮便一手策划了那场埋没了无数人生命的大案。
      值得么?
      常棣抬起手,轻捋着柏云舒在外面沾了雪水有些微湿的额发,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旁人我不知道,也并不好说,但于我而言……我并不会去想值得不值得,此时此事,我只要想清楚……若是不做,来日,会不会后悔,就足够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4章 值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