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国书 ...

  •   穆长戈离京,与几个月前凯旋而归时的情景已截然不同。
      比起那时候的热闹喧嚣,如今甚至显得有些苍凉萧条。
      以郭林和袁青为首的数个来为穆长戈送行的武将,都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令人无奈而又憋闷的落差。
      而还有一个,每次穆长戈出征离京时都不会缺席的人没有出现,而郭林等人也都心照不宣地没有提起她。
      不久之前还是穆长戈名正言顺的未婚妻的康乐长公主李湉。
      而事实上,这时候人在深宫之内的李湉也并不是无动于衷的。
      没过几天,即便在沈皇后的督促和照应下,三餐一顿都没有拒绝,李湉仍旧是又瘦了不少,虽然神态之中那种焦灼之意已经消失,和如今彻底沉静下来的模样反而像是一潭死水一般,更令看在眼里的人担忧。
      此时的李湉正站在宫内最高的小阁楼上,穿了一身殷红的华服长裙,佩着她已经许多日没有碰过的首饰珠宝,将自己尽可能打扮得明艳美丽一些。
      正如以前,每一次她送别穆长戈的时候那样。
      她以前跟穆长戈说过,每次送他离开的时候她都要摆出自己最漂亮的模样,好让穆长戈远在边关每每想起她时,脑海中都能浮现出她最美的模样。
      如今,她也是这样打扮的。
      只是她站在高高的阁楼之上,就算再怎么踮着脚尖远眺,也看不到重重宫墙之外的街景人群。可她还是坚持面朝着上京城主城门的方向,努力地在寒风之中扬起笑脸。
      她身后两步跟她一道出来的藤萝和青萝对视一眼,眼眶泛红都难免有些哽咽心酸。
      宫墙之外,骑在马上的穆长戈在经过青石砌成的城门的时候,回头望了一眼。
      仿若透过层层宫墙,看向那里的某个人。
      停顿片刻,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再不回望上京城内的一切。
      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宫墙之外的穆长戈,还是宫墙之内的李湉,谁都没有想到这次甚至没有见面的分别之后,在他们下一次相见的机会到来之前……这中间,会发生那样大的变故。
      城郊的山坡上,有两个人站在密林的遮挡之中,看着远处渐行渐远的军队人马,思绪万千。
      ……
      穆长戈离京的同时,另外一队快马传信的报信官也同时从上京出发,一路向西往边境而去,比需要汇合几处调出的军队再往边关走的穆长戈脚程更快了一些。
      因而当穆长戈带着兵马和新调来的军需物资到达边境景国大营的时候,那一队突兀出现的骁国使团已经离开边境,在一队边军的“护送”之下往景国国都上京城而去。
      因为走的并不是同一条官道,穆长戈与骁国使团并没有遇到。
      也就因此错过了,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机会。
      时隔短短几月,再次回到边境的穆长戈,重新穿上自己最熟悉的战甲,看着眼前自己熟悉的军营城镇,小兵将领,却依稀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
      这个不比上京城繁华舒适,甚至因为随时有可能要上战场,随时可能受伤甚至丢掉性命的地方,此刻却难得地给了他一种安稳的归属感。
      上京城内,在他真正的身世被揭开之后,他便一直没再有过这样的感觉。
      似乎,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并不是真实的属于他的,也都不是他能够继续享有的。
      因为这一回,身为穆长戈左膀右臂的郭林和袁青没有跟来,重新接手边境军务虽然并不困难但到底繁琐,倒让穆长戈很快忙碌起来,借着这种忙碌暂时将自己从纷杂的其他情绪里抽离出来。
      专心地面对如今的局势。
      面对边境线上在他回来坐镇之后仍没有丝毫动静的骁国大军。
      同时,他也特地着人关注着从上京那边传来的,有关骁国那一队使团的动静。
      他隐约感觉,没有与他迎面相遇过的那队骁国的使团,让他有些心慌。
      而这个时候的上京城。
      骁国的使团队伍进了上京城后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面见景国的皇帝李泓,而被先安排去了驿馆。
      景国和骁国算是当世最大的两个强国,虽是相邻但多年交恶,比起环绕在两国周围的一些小国,两国对彼此的态度向来不算好。
      几年前李泓登基为帝的时候,平日一向没有什么来往的北边戎狄南疆巫国都曾派过使节前来祝贺,唯独骁国毫无动静,甚至趁着李泓少年登基根基不稳的那段时间,在边境之处很是闹腾了一阵儿,边关几座城一度失守,最终还是当时还未彻底隐退的镇国大将军穆恒带着儿子穆长戈,在小皇帝李泓不惜掏空国库的支持之下血战到底,收复了失地,稳住内外局势。
      因此,不算那些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不过从开国皇帝那儿开始的仇恨,只说如今在位的李泓,就是不可能不恨骁国的。
      只是不论如何,骁国的这一队使团在经过的驿馆之内等候李泓召见的这段时间,待遇还是不错的。
      许多有心人,尤其是李泓自然是派人进过驿馆,不论是明面上遣人过去见礼还是暗中安插伺候人手调查,都想要在这一队人正式面见李泓之前打探出他们此行真正的目的。但这一队人马却是格外谨慎,将这点儿消息瞒得死死地,正使带来的骁国皇帝的国书也有明显会高明武功的护卫日夜看守。李泓的暗卫在先前宁郡王李演引起的上京动乱之中折损了不少,如今剩下的暗卫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在不惊动使团的情况下盗出国书查到内容,为防打草惊蛇,李泓也只得撤回了人马。
      心中的疑虑和戒备却更深了。
      但……到底还是不能再等太久。
      骁国使团进入上京城十日之后,终于得到了景国皇帝李泓的正式接见。
      使团觐见皇帝是很郑重的礼节,便是戎狄巫国这样的小国来访满朝上下都会谨慎对待,更不必说当世两大强国的另一个了。
      尤其是骁国与景国自来不是友好关系,数十年来第一次派遣使团到访,不论是从声势气度还是从国力展示之上,景国都需要更加周全。
      于是,骁国使团踏入皇宫大殿面见李泓的时候,大殿之内,满朝文武,无一缺席。
      而在大殿上,在景国满朝官员的“见证”之下,骁国使团的正使,终于呈上了那份,景国上下都好奇了很久的国书。
      甚至,从始至终都笑眯眯地一副恭敬谦和模样的骁国正使,在大殿上顶着众人的目光,朗声将国书的部分内容说了出来。
      骁国皇帝替自己的嫡亲兄弟愉亲王,求娶景国如今景国皇室唯一的女子,景国皇帝李泓的嫡亲妹妹,康乐长公主李湉。
      正使话音一落,整个大殿都有些乱了起来。
      而侍立在龙椅旁的大内总管王志一惊之后,马上感觉到了龙椅上的自己的主子,浑身上下一瞬间凌厉起来的寒意和杀意。
      李泓的这点儿“异常”很快被他本人收敛了起来,大殿底下站着的许多人都根本没有注意到,但站得最近的王志感受最是清晰,几乎是一瞬间就冒出了一头的冷汗。
      他的身体肉眼难以看清地微微颤抖着,不敢抬头去看李泓的脸色,眼角的余光却瞧见明黄色龙袍的皇帝捏着那份骁国皇帝的国书的手,用力到手背的青筋都凸了出来。
      骁国的皇室人丁比景国的倒是稍显兴旺一些,如今的骁国皇帝自己已有一子一女,而他还有一个姐姐三个弟弟。其中大部分都是庶出与骁国皇帝并非同母,只有其中的那个愉亲王,是骁国皇帝唯一的嫡亲弟弟。
      “听闻贵国康乐长公主,秀外慧中,才华横溢,实在令人倾慕,我国愉亲王殿下对长公主仰慕已久,只是……正巧前些日子我国皇帝陛下突然听闻长公主殿下身上的婚约已解,可令觅佳婿,实在万分惊喜,愉亲王殿下也不愿错过这个上天赐予的良机,这才有了我等此次谒见。”
      骁国使团的正使半躬着身子,微微低垂着脑袋,声音却很清亮,在这个先前才因殿上众人忍不住的私语声而变得略有点儿嘈杂的大殿之上,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上首高坐的皇帝李泓面上已经褪了先前的那点儿笑意,眼里也全是锋锐的冷光,听了使团正使的这话之后,却是轻笑了一声,慢慢开口道:“使者也说了,朕的妹妹是要另觅佳婿,而在朕眼中,这佳婿定要在这上京城之内,好让朕的妹妹不必远嫁离家。如此,更不必说……”
      李泓的话还没有说完,先前还躬着身子站在那里大声说着的骁国正使突然“噗通”地一声跪在了地上。
      除了最开始拜见皇帝,别国来觐见的使团并不需要一直对着皇帝行此大礼。
      更何况是骁国的使者。
      正使的这个举动完全出人意料,连李泓都在一惊之下被打断了话头。
      没有来得及将更加直白的拒绝说出口。
      大殿之上,突然跪在地上的骁国正使将声音又提高了几分,清清楚楚地扬声道:“国书之上亦有提及,为表诚意,我国陛下愿与景国签下三十年的盟约,两国边境不再妄动兵戈,重修旧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国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