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帝后文学·和宁篇 ...

  •   *架空,帝后文学

      *我馋这个好久了,但是一直没脑细节,就……脑过即写过吧。

      *王爷的名字就载济接着用,我怕再写载万物有人会打我……

      悠哉悠哉跟宁九郎在自家花园钓鱼的齐王爷看着老管家匆匆忙忙穿过长廊的身影,再看月亮门那几个探头探脑的花白头发,猛地把手里的鱼竿掷在地上。

      “又来?”

      宁九郎回头瞟了一眼,继续看水面上的浮漂去了。

      “王爷……几位尚书大人……”

      “本王的条件就那么一点,答应了吗?”

      “说可以跟您商量商量……”

      齐王爷哼了一声,“当初把本王发配在这蜀地的时候,跟本王商量过吗?”

      他声音不小,眼瞅着那几个花白的脑袋听见这话缩了回去。

      原来这齐王载济本是先帝最疼爱的小儿子,虽不占个嫡,但母妃受宠,他自己不仅骁勇善战还古灵精怪,很是会讨皇帝老儿的欢心,早早就受封亲王爵出宫建府。他本人也对那个冷冰冰的金椅子不感兴趣,而且还有一点——好龙阳,从小袖子就断在皇家戏院那个梨园尚书那了。

      昔年先帝学唐明皇,盖了一座梨园,称自己为“老郎”,收罗天下乐工伶人弟子三百,归礼部所辖。宁九郎就是这里面独占鳌头的那朵奇葩异草,深得先帝喜爱,封了一个“梨园尚书”的名号,领六部尚书的俸禄,连齐王爷也深陷其中,堂而皇之求先帝赐婚,先帝想着这很载济,毕竟是不用做皇帝的老儿子,有这么一门婚事,也能少了兄弟间的争斗,更希望他能活的自在些,也便允了,所以这宁九郎也是正儿八经上了玉牒的王妃。

      就这么个不争不抢一心只想当闲散王爷跟自家王妃宁九郎笑傲江湖的齐亲王,莫名其妙在皇帝老儿驾崩之后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夺位之争中,很不幸的,上台的是平日跟他关系不太好的二皇子,就刚才那些花白脑袋,都说齐王虽无不臣之心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纸诏书,给他发配到天高皇帝远的蜀地,不过他还挺喜欢这的——主要是他家王妃喜欢,暖和,好吃的多。

      结果呢?

      二皇子如今圣上,可能亏阴德的事情做多了,还没上位两年,儿子也没来得及生就去找他父皇赎罪去了。

      这下群臣慌了。

      先皇的十二个儿子,长大成人又没被二皇子弄死的,算来算去,就剩下齐王爷了啊!

      这不,内阁的老臣带着六部尚书,在马车上颠了十几天,一把老骨头都快散架的时候,终于到了齐王府,看见还不如自家宅子的齐王府,心里就开始打颤。

      他们不辞千里颠过来,也是考虑好久的。这些皇家子弟,能顶事儿又能干事的,就剩下一个被先帝夸过“可做瑚琏之器”的齐亲王了啊。

      齐王爷第一次还是很客气的接待了这帮联名上书把自己家安在蜀地的这些货的。

      然而友好的会面还没进行完一盏茶,齐王爷就挥挥手送客了。

      “做什么皇帝?我日子过的不好吗?”

      “您好歹也是先帝的亲儿子!身上留着先帝的血脉,您这样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您别拿出金殿撞柱的架势,九郎心善,准不让您去撞。”

      礼部尚书曾经和宁九郎的关系还不错,借着旧交情走枕头风路线,“九郎啊,您帮着劝劝王爷啊,国不可一日无主啊……”

      得,虽然王爷这些年没少受委屈也没少吃苦,别看他们现在小日子过得舒坦,刚到这里的时候,差点没交代了!可本着为国为民,百姓虽然不管是谁坐在那龙椅上,但是外敌虎视眈眈,远亲藩王也蠢蠢欲动,若没有个主心骨,这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宁九郎心里这天平就歪了。

      “我去劝劝,主意还得王爷自己定。”

      他劝,那肯定好使啊!

      齐王爷勉为其难开了口,“本王即位,可以。”

      “王爷大义!”

      “但是,本王有要求,别想着什么选秀,开后宫,本王的后宫有皇后足矣。”

      “也无不可。”

      “皇后,只能是我身边这位。”

      宁九郎惊愕地看着拉着自己的齐王爷。

      “老臣就是死也不会同意!”

      “来人啊,送客!”

      宁九郎去劝齐王爷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王爷回京荣登大宝,他在蜀地住惯了,这边也没什么不好。或许有一天,找到合适的继承人禅位,他可以继续跟王爷过自己的小日子——如果王爷愿意的话。

      边防战报天天用八百里加急送到齐王府,宁九郎看着一句话不说,但吃不好睡不香的王爷,知道他心里也不好受,劝王爷的话还没张口,就被齐王爷瞪了回去。

      “我死也不和你分开。”

      那几个老臣看齐王爷不为所动,又偷偷摸摸找到了宁九郎,几个老骨头一进门喀嚓一跪,宁九郎都听见那脆弱的膝盖可能碎掉的声音。

      “九郎,江山社稷为重,儿女私情为轻啊……”

      “可是我们的儿女私情跟江山社稷也没多大关系啊,您请我家王爷回京,还不是因为他能帮你们把那些蛮子打回老家,再说了,我们王爷又不是不去京城……”

      “你生不出崽崽啊……”

      “呵呵,要是二皇子有崽儿,还至于让您老几位来找我家王爷?”

      内阁首辅一向很讨厌他,“祸水误国啊!”

      礼部尚书扯了扯首辅的袖子,“恩师,他可是连先帝都敢怼,吃软不吃硬的主儿。”

      “老大人,您老别纠结崽崽了,齐王爷再不登基,就咱们几个老骨头,谁抗的住那些蛮人,先答应再说吧!”

      “他齐王爷就忍心安居一隅,看国破河山倒?”

      宁九郎拨开他戳在自己面前的手指头,“我家王爷说了,到时候您自求多福,他只能尽力保住蜀地百姓。”

      “阁老,不就是个崽崽吗!咱们几个老骨头怎么着也能撑他几年春秋,挑个失怙失恃的宗亲子弟……”

      “走!回京!”

      齐王载济虽然平时吊儿郎当,可做起事来一派军中铁血风范,一到京中接过玉玺,就开始大刀阔斧干活了。

      宁九郎也没闲着,白天跟着礼部准备登基大典,晚上跟着载济处理奏折。把内阁批完的奏折分门别类地归置好,简单的就念给载济听,等他哼一声批个“已阅”。

      初始宁九郎并不愿意接触这些,哪怕在蜀地时也帮载济处理过俗事,可一郡和一国到底不同,还有天天盯着自己的那群花白脑袋……

      “礼部。”

      “臣在。”

      “退位诏书怎么写?”

      “……”消停了。

      载济更是赖着宁九郎。

      “卿卿我手好酸啊,你来帮我写吧……”

      “卿卿,这老匹夫话说可气死我了,你帮我看奏折把重点念给我听,我告诉你怎么批。”

      “卿卿,这文人说话就是费劲,骈四俪六十几页全他娘的狗屁……”

      宁九郎点点他的嘴:“王爷,您现在是皇帝,注意一下。”

      载济一把捞过他抱在自己腿上,“卿卿也错了,我是皇帝,怎么还叫王爷?”

      “我可没错,您虽以帝王之尊处理国事,可您还没登基祭天呢,就是王爷。”

      “仙人板板的那冕服那么沉还要爬那么高的御道,我看你皇后冕服也没多轻啊。”

      宁九郎想了想那几十层,也叹口气,“真的沉。”

      尽管不情愿,载济还是为二皇子服丧三个月。礼部挑了个风和日丽能把人晒死的黄道吉日,帝后执手共登御道,除了本朝皇后是男子之身,一切皆依旧例,只是……天空上悠悠飘下一朵七彩祥云落在御道顶端,不一会儿皇后下来的时候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是怎么回事??

      “祥瑞啊祥瑞!”

      “陛下乃真龙天子,天命所归!我朝兴盛有望了!”

      “┗|`O′|┛嗷~~老子的史书可有的写了!”

      “多省事儿啊,登基,封后,立太子,一次完成,多好。”

      ……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载济的龙椅还没坐热乎呢,万般无奈之下,辞别爱妻娇儿御驾亲征去了。三年时间,收复失地,驱逐戎狄鞑靼,三年不曾见过宁九郎,只在每旬送来的奏折里,见见那熟悉的字迹,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谈论国事,字里行间也透露着思念。

      “……听闻陛下大捷,言一释重负,知近来睡眠甚好,不受战事影响,言与宁儿便也得安寝。陛下出征时言亲酿的梨花白,如今正是最合口的时候,王卿走时托他带了一坛……”

      “王卿!九郎信上说让你带了一坛酒!”

      “回陛下,在您御案右上角那个盒子里呢!”押运粮草的户部侍郎指了指桌案,笑着说道:“殿下还托我给您带句话。”

      “什么话?”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

      每天抱着宁儿在龙椅上监国的宁九郎最近多了一件烦心事。

      当然不是国事。

      载济一登基就在龙椅旁又放了一把小一号的椅子,宁九郎天天抱着呼呼大睡的新任太子宁儿坐在上面,阁老带着六部要上书说不合礼仪,又被载济一句“走,带着儿子回蜀郡。”灭了气焰,毕竟从天而降的小皇子坐的那朵祥云是所有人都看见的,他们这班老顽固可稀罕这太子了。

      载济刚走的那段时间他们也曾闹腾过,听过太子监国,摄政王监国,可没听过皇后监国的啊?阁老一口一个戏子一口一个祸水,宁九郎好声好气地命宫人抬把椅子给阁老坐下,省的他骂着骂着一口气没上来,过去了。

      这种小事,三两个月就被大家遗忘了。别说随着春去秋来,对立男子为后,二圣临朝越来越不在意的大臣们没话可说,每每看见正襟危坐抱着还冒着鼻涕泡小太子的宁九郎殚精竭虑为国为民,大臣们看着居中持重的皇后,都觉得在看苦守寒窑的王宝钏一般倍感同情——阁老除外,他得盯着皇后不要太独守空闺给征战在外的陛下戴一顶或几顶绿帽子……就连坊间话本传奇也对帝后的爱情充满唏嘘,很值得大书特书,还为此发展了一本专刊——《梨园春鉴》。

      虽然打仗耗费国力,但是朝廷减免苛捐杂税,百姓也没有太大压力,再说开了商贸,经济发展也还不错,如今朝堂之上一片祥和,攘外安内的和宁帝后深受所有人爱戴。

      然而宁九郎就是烦心,很烦的那种。

      也不是边境,载济最近捷报连连,来信说自己吃得好睡得好还带了很多当地的小饰品小零食给他和宁儿,宁儿如今也奶声奶气地会抓着他的手问他,“父后,父皇什么时候回来教我骑马啊?”

      是阁老大人。

      这位一向和他不对付,尽管在朝堂上很支持他,对太子也很好,但是看见他的时候还是会摆着架子说“皇后您这样抱着太子于礼不合。”

      可最近,这老头看着自己的眼神总怪怪的……

      “皇后。”

      来了来了,宁九郎放下朱笔抬起头坐的特别标准。

      “阁老请坐。”

      “老臣上奏,请皇后恩准。”

      “请讲。”

      “老臣,乞骸骨。”

      “……陛下亲征在外,本宫与太子也离不开您。”

      常年吹胡子瞪眼的阁老大人满脸笑容,看着他的眼神也格外亲切,“这江山有陛下有您,是老臣之幸,万民之幸。”

      ……

      载济看着这回格外厚的家书,摸了摸厚度高兴坏了,打开一看……通篇都是阁老,摔!老匹夫终于走了!朕不会想他的。

      载济征战的第六个年头,太子已经会替父后写“已阅”两个字了,阁老虽然告老,但太子太傅的官职压在身上,还是时不时来鞭策一下小太子。看这歪歪扭扭的“已阅”和家书里跟九郎那簪花小楷并排写着的“儿子宁儿拜上”,载济默默流下欣慰的老父泪。

      载济征战的第十个年头,太子跟着已经成户部尚书的王卿一起来到边疆,虽然从未见过载济的面,但是日日夜夜被宁九郎描述着他的父皇有多么英勇无畏,再见到高头大马上胡子拉碴一身风尘的载济,太子和心中那个高大威猛的父皇形象就对上号了,见了那个亲热啊……若是老阁老看见,估计又要骂一句:“太子您这样于礼不合!”

      不知道太子是不是真的很祥瑞,载济的前锋营在一处沙洞里抓到了藏匿的可汗,这场仗,终于打完了。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想到载济马上回来再也不用把角先生当载济用以解相思,结果兴奋好久睡不着的宁九郎朦朦胧胧间突然觉得有个很毛糙的大手摸着自己的脸,赶紧蹿起来,却被人一把捂住了嘴。

      “卿卿……是我,我回来了……”

      黑了,瘦了,鬓角还多了风霜……

      “王爷……”

      “卿卿……”

      载济一边脱外衣一边说道:“我为列祖列宗奉献了十年,如今我再也不会离开你。”

      时隔十年,宁九郎终于又可以抱着载济的胳膊入睡了。

      “不是,大军不是明日进城吗?”

      “我偷跑进来的。”

      “<梨园春鉴>里那个<悔教夫婿觅封侯>是不是你写的?”宁九郎从枕头下翻出厚厚的一本书籍,“除了你没人知道蜀郡王府后院种了几棵桃树。”

      载济敲了敲书名,当即笑道:“看着有点眼熟哈。”

      “我哪有你写的那么惨啊!”

      载济闻言一怒,翻身压在他身上,“你不惨,惨的是我,我悔教夫婿觅封侯!要不是你说跟我走了没人看家,我至于十年跟你两地分居吗!卿卿,你要补偿我!”

      “你慢点!你也知道十年啊!轻点,轻点!角先生不是那么用的……”

      …………

      太史公曰:武帝载济,在位三十余年,经和宁十年征战,于宁十年养息,永宁十年兴盛,开创太平盛世。敬后宁氏,伟美谦雅,帝征战时常居中持重,任人以贤,德行周备,帝常以留侯荀令比之。海内外皆称帝后贤明,又羡他夫夫和顺。余尝为帝后注起居二十余载,最是艳羡,《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帝后文学·和宁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