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可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可黄玫琳却不这么想。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爸爸在那些邮件中暗示的“诺亚方舟”,又是为了什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叫J 的女人,所说的真的可信吗?自己的爸爸又怎么会招惹上一个叫‘Sumeru’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听名字还跟佛教上的须弥山有关?
      现在自己被困在飞机上,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一切等到了印度再说。”黄玫琳和J 心里不约而同想着。

      让我们回到警局这边吧。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点上,人们总是很惊奇地发现了同一个现象。都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很显然,王洛宾现在的状态就在这条线上。
      世界末日。每一天,似乎都有不同的人在预言着不同的世界末日。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公元1666年,因为与圣经《启示录》中提到的“兽数666”相符合,而被当成了世界末日的预兆,直到当人们挺过瘟疫的肆虐顽强地存活下来之后,那些宗教的信奉者才事后声称自己误解了上帝的意思,世界末日依旧存在,只不过不是公元1666年而已。
      当然,除去宗教因素外,另一个令人相信世界末日的便是科学。而“陨星撞击地球”则是被宣扬地最频繁的噱头。
      可王洛宾不这么想。因为他的世界末日来自于玛雅人的预言。
      这事还得从《周髀算经》(中国算经的十书之一)说起。对于《周髀算经》,王洛宾总是痛恨那些拿“中国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著作”作为它的成就的表述。因为在王洛宾的眼里,《周髀算经》才不是什么数学书,它完完全全是本天文学的著作!当日,黄教授和王洛宾争吵的源头,就是这本《周髀算经》。
      在古代的中国,对于宇宙的理解,主要有三种模型。一种是盖天说,主要代表就是《周髀算经》了,它主张“天圆地方”,即天空是圆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典型代表莫过于北京的天坛了。第二种是浑天说,主要代表是张衡的《浑天仪注》中“浑天如鸡子”,意思是天空是一整个圆球,地是一个圆形的平面,就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第三种是宣夜说,它提倡“太虚无体”论,认为地是纯阴气所形成,凝聚于宇宙的中心,天是浮动的阳气,环绕着宇宙边缘左转,而固定的星体随着激烈转动的气不停旋转。
      而黄教授和王洛宾的争论就在于对《周髀算经》的盖天说。王洛宾推算出《周髀算经》中所有的数据其实都是可以根据书中的法则,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现代的代数方式导出的,但是这里却有一个常数是古人自己设定的:即“天高与地八万里”。而黄教授与王洛宾的争论正是这个“八万里”。王洛宾认为这不过是古人对九九八十一的臆想,以此来代表天高;可黄教授却不认这么认为,他觉得古人绝对没有这么随便,这个数据一定是有凭据的。黄教授翻遍典籍,居然发现唐代释道宣《释迦方志》卷上有云:
      “苏迷卢山,即经所谓须弥山也,在大海中,据盘轮表,半出海上八万由旬,日月回薄于其腰也。外有盘山七重围之,中各海水,具八功德。”
      其中这个“半出海上八万由旬”正是引导黄教授去了印度的原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