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一、爱的伦理
      爱是什么?开始了,像美丽的花儿开;投入了,像澎湃的大海;分开,像风中的尘埃;结束了,难免会有伤害。爱是一种心情,让人愉悦,让人忧伤,让人眼泪不断,那么一旦我们失去一段爱,我们该如何去抉择,如何去获得自由,重新来爱。
      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是自私的,那么什么是爱的伦理,我们应该如何去爱?
      伦理学讲述的是每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是如何谋取幸福的【刘小枫】。它的主流观点是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的知识以及一套道德规范;从个体角度来看,伦理是个人以某种价值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而伦理学是指关于各种生命感觉的知识,探索各种生命感觉的真实意义。
      对于爱,我们又应该遵守怎样的伦理,怎样去探求爱给我们生命带来的意义?一旦在爱里受到伤害,我们又该怎么去做。
      生活是偶在的网络,道德意识是这张布满尘灰的网上的蜘蛛。我们的生命由无数个偶然组成,□□德不是黑白分明,也非雾霭迷朦,而是悖论中的爱的蔚蓝色。本文会以基斯洛夫斯基的《蓝》为例,从感情自由、灵魂自由的“轻”与“重”,追求幸福的道路,以及悖论中的爱的分析,几个角度来告诉大家社么是爱,如何去爱——生命是无数个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个体的爱与幸福是有缺陷的,在偶然中成为碎片,我们要珍惜爱的碎片。
      二、人生道路上的困境
      基斯洛夫斯基的观点总是认为,个体的生命中欠然总是如影随行,所以如何在欠然与罪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即我们如何面对身体的在世负担来获得灵魂的轻逸。
      自由主义伦理碰到了一个困境,即当人们在政治制度层面肯定自由理想的同时,如何在伦理层面肯定自由理想?我们是保障个体生命的自由,不允许个体价值观念的自由想象被扼杀,这是自由主义政治制度的最低限度的正当性条件。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追求伦理理想,即拥有对美好生活的欲望自由。
      人性的苦恼在于人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的欲望之间的差距,任何政治制度皆无力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心灵的渴求与身体的承受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而我们身体的在体性是无法改变的,如此以来,我们该如何抉择,怎样弥补二者之间的差距,使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基斯洛夫斯基的《蓝》讲述了因一次意外突然失去音乐家丈夫和五岁女儿的茱莉在往后的生活中复杂的心路历程。它所表达的不是行动意义上的自由,也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情感自由与灵魂自由的相互角逐。
      情感自由即人与外界事物情感上的联系,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信任、对路人的怜悯、对敌人的仇恨等等都是一种情感自由。它对于人们来讲即是一种享用也是一种负担。比如,对家人的爱一方面会使你感受到幸福,另一方面,在家人身陷困境时,你会焦急担心的无法入眠。这就是说,与外界的情感联系,在你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无形的压负着你。因此,我们可以说情感自由是一种昆德拉式的“重”。
      灵魂自由是完全失去任何负担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昆德拉式的“轻”。朱丽叶在失去家人后,显然已被情感自由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自杀未遂后,她认识到了造成自己彻骨伤痛的就是情感自由。
      朱丽叶的身体获得了自由,可是她的心灵却被无情的束缚住了,在真空式的自由中,个体失去了存在的自重。那么她该如何去获得新生呢?所以她选择逃离。
      于是,她卖掉了别墅,告别了园丁和女佣,毁掉了丈夫未完成的遗作,甚至还用一夜情的方式回绝了曾是丈夫助手且深爱着她的安东。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朱丽叶禁锢了感情自由。(那么她该如何磨灭掉感情的在体性呢?)
      至此,朱丽完成了从“重”到“轻”的转换。然而,即使一个人生活,也不可能杜绝所有外界的联系。但是这种转换是真的转换吗?她真的摆脱了生命的“重”,而得到了“轻”吗?其实未必,她只是在自我逃避罢了【她选择了追求幸福的第一条路,参见下文】。
      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物质陌生的环境,朱丽叶仍然不自由。她的丈夫就像隐没不去的身影,成了她的在世负担。爱是一种牢狱,抑或是一种负担。即便在个人情感这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内,人的愿望自由也是有限的。
      在电影里,她与归还项链的男孩,舞女邻居,安东,以及老年痴呆的母亲,迫使她不断地回忆过去,丈夫给她的在世负担成为了隐形的“重”(沉重感情的在世负担),让朱丽叶无法摆脱,也无法回到情感的自由。
      她告诉母亲:“现在我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就是什么也不要,我不要拥有任何东西,也不要回忆,不要朋友和爱情,他们都是陷阱。”可是母亲却答道“你不可能什么也不要的”。
      是啊,人是不可能完全禁锢住情感的。没有情感实际上也是没有自由的。
      就如同舞女邻居,一个仅凭自己喜欢就去跳脱衣舞的女孩,显然是灵魂自由的人。可当她在自己工作的艳舞酒吧遇见父亲时,还是慌了心神,不知所措以至于半夜向朱莉求助。当朱丽叶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一份工作时,女郎回答“我喜欢,每个人都喜欢,不是么?”
      这同样也表明了灵魂自由与情感自由的相生相克。
      人活于世,道德始终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社会的形成状况,同时也束缚着人个体上的自由。当个人愿望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时候,被吞噬的只能是个人。一个已不受普通道德约束的风尘女子,竟也有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道德生存底限。基斯洛夫斯基的意图是不言而喻的。若非除去身上的皮囊,人将终不得自由。
      三、追求幸福的道路
      私人性情爱自由的欠缺,人的在体性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获得幸福呢?
      人生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三条:
      第一条道路是道德寂静主义的知足而安,即认为生命热情和愿望都是无用并且伤身的,我们应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热情和愿望,安于自己生命的欠然。
      第二条道路是升华型的道德理想主义,我们应该将私人的热情和愿望转移到国家、集体、甚至总体的人类的生命热情和愿望中去,以此来克服生命欠然。
      个体命运的性情告诉我们,身为这样的人,就应该这样活【上述方式任意选择一个】。否则,我们的个体生命就会在自身的在体性欠缺与生命理想欲望的落差中悲观和绝望。
      难道我们的人生就只能如此,不选择,就会痛苦,毫无快乐可言吗?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
      其实不然,人的在体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悲观、绝望中去追寻生命的热情和意义。就是追寻幸福的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是直面、承担痛苦的自由主义伦理观,面对人生中的悖论,我们既不逃避,也不超越,而是珍惜生命悖论中的爱的碎片。
      正如影片的结尾,朱丽叶将遗产送给了丈夫的情人,并接受了安东的爱,与之共同创作完成了丈夫的遗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
      朱丽最后完全置身于情感自由之中,表面上她从“轻”再次回归到了“重”(美好感情的在世负担),实际上回到了真正的“轻”(灵魂的爱的自由)。
      By the window, we find Julie, her face in her hands. One by one, tears appear on these hands. Julie is crying helplessly.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在影片最后约一分钟的长镜头里,朱丽的面颊默默滑落两行清泪,这样的泪水是快乐的哭泣,告知大家她可以再度去爱,重获自由快乐的哭泣也是一种幸福。【在失去丈夫和女儿之后,她的泪似乎干涸了,流泪代表着心灵的复苏】
      四、我们该如何去爱——悖论中的爱是终究意难平
      悖论中的爱就是终究意难平。悖论中获得爱要通过三种方式
      首先是:爱就不后悔,我们宁愿成为爱的碎片也要爱,只要拥有过,那生命就没好过,刹那即永恒。
      我们要追求个体生命的热情与理想,由于个体的在体性,爱的在体性就是碎片。随意我们要爱,就要甘愿成为碎片,对他永生不悔,并且学会乐观的面对意外
      再次,爱要学会在悖论中包容和忍耐,体谅每一个成为爱的碎片的生命。
      正如《圣经》中说的:爱不只是感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粗鲁,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无止息【——《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四节至八节 】
      正如朱丽叶的选择一样——不再逃离,勇敢面对过去,包容并体谅丈夫的过往。
      所以获得情感的自由需要另一种爱的能力。这就是追寻爱的第三种方法——获得另一种爱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另一种爱的能力,就是在生命中,拥有信心和盼望,并在信心与盼望中去爱。
      即要要学会欣赏爱的碎片,去歌颂生存惊恐中的宁静,破碎中的无损。
      五、结语——如何去爱
      《蓝》仿佛是自由的晚歌,告诉我们如何在破碎的生命中寻找美好,基斯洛夫斯基说,《蓝》探讨的是私人性的情爱自由的欠缺。个人的喜好和情爱可能是个体生命最自由的空间。可是我们发现,即是认为最自由的东西,他也是不自由的。私人自由她有这一种在体性——我们都无法改变过去。
      如何解决在体性的欠缺与生命理想之间的不平衡,这又回到了开头所讲的幸福道路的三种选择。
      蔚蓝色的自由之爱,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碎片,我们不能把生命中经历看作在世负担,正如《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所表达的,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即是我们的肉身是沉重的,可是我们的灵魂却是轻逸的。
      有缺陷的爱,才是完美的爱吗?
      所谓的没有缺陷实际上就是一种缺陷
      我们要怎样去爱呢?
      生命是无数个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个体的爱与幸福是有缺陷的,在偶然中成为碎片,我们要珍惜爱的碎片。
      我们要执着与自己的生命热情,即便生命成为碎片,但依旧是美好人生。
      爱是支撑人类生命的动因,即使爱的不自由,也要坚持下去。
      正如美丽心灵所讲的故事,在身体缺陷中活下去,同样可以刹那芳华。
      或许转过身就会寻到真爱。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