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民间海上贸易 ...

  •   三、宋元时期中日的民间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中国与日本的官方关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也就不存在以朝贡和回赐形式进行的官方贸易。但是事实上,中日贸易在宋元期间的兴盛大大超过唐代,中日双方的商船在东海上往来络绎不绝。元人所修的宋史就留下了许多宋朝赴日商人的名字,宋朝有些商人还在日本的博多湾购置了住宅。元朝的对外政策是非常开放的,为中日贸易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尽管元朝两次东征日本失败,但元统治者为了吸引日本来朝,对待日本的入元贸易船依然非常宽大优厚。

      ◎宋元时期中日贸易的过程

      据统计,在北宋的160余年中,宋商船赴日大约为70次。北宋商船到达日本博多湾后,日本太宰府即派官员前来检验,内容包括宋市舶司所发的公凭、所载货物的明细等,然后上报太政官,等待批准。太政官召集有关官员商议同意后,宋商即可赴指定地点进行贸易。宋商一旦被批准进行贸易,其食宿即由太宰府的鸿胪馆负责供应,直至贸易完成起航回国。由于赴日贸易获利巨大,宋商非常积极,赴日开始频繁。最初,宋商船入日大约是一年一船次,到988年变成一年二船次,至1008年增至一年三船次,再过10多年竟然达到了一年四船次。这令日本有点难以承受了,因为如此频繁地接待商船也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日本朝廷规定,宋商船来日贸易必须在指定的年限进行。为了追逐利益,宋商人并不严格按照日本朝廷的规定。针对日本朝廷的政策,他们也想出了种种的对策。日本太宰府不许非规定年份来日的宋商船进入博多港,宋商船就来到别的港口,托词遭海风飘流至此,要求进行贸易。经过日本政府讨论之后,有的商船能够得到贸易的机会,有的还是被拒绝。

      南宋时期宋日贸易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与武士平清盛执政有关。平清盛执政后,撤销了禁止日商出海贸易的禁令。因此,宋日贸易呈现双边活跃的状况。在中国的史书里,记载日本船只漂流至中国求援的史实非常多。如:淳熙三年,风泊日本舟至明州,诏给钱米;淳熙十年,日本舟漂至秀州,诏给钱米;嘉泰二年,日本舟至定海县,诏给钱米遣归国。宋商方面,为了方便贸易,不少宋人甚至还在日本购置住宅。他们聚居的地方现在叫做园町,园町离博多港不远,它是因平清盛大力发展日中贸易而产生的。据说当时的中国商人聚居在一片名为大唐街的地方。日本史籍记载,1151年曾发生太宰府官员袭击大唐街,抢掠王升家等宋商财物的事。由此可见,当时赴日贸易的宋商是多么的富有。平清盛死后,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取而代之,镰仓幕府继续了平氏的做法,因此日本入宋的商船日见增多。

      元朝灭南宋,并没有影响日本船只来中国贸易的兴趣。相反,元朝希望日本船只前来。忽必烈在位时,四藩皆服,唯独日本不见朝贡。元朝为了诱使日本来朝,对待日商甚为宽大。即使是元朝二次征伐日本都惨败而归,也不禁止日商入元。1292年,日本的商船来到四明市要求互市,四明地方官侦知日本船上备有武器,恐怕他们有什么企图,因此上报元朝廷。忽必烈命令元将哈剌率军赴四明防卫,但仍然准许日船贸易。1338年,日本足利尊氏在室町建立幕府,天皇因镰仓幕府覆灭而获得的权力又告失去。1341年,足利尊氏派出两只天龙寺船赴元贸易。所谓天龙寺船,是指为了筹集兴建天龙寺所需的款项而派出的贸易船,天龙寺是足利尊氏为纪念已故的后醍醐天皇而修建的。因此,天龙寺船贸易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天龙寺船贸易所得的收益专款专用,用于修建寺院,在其他方面与一般的贸易船并无不同。

      元朝国际贸易发达,有一整套管理国际贸易的办法。元在各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本国和外国的商船。元市舶司对所来商船的货物明细进行点验,验完后进行抽分,比例细货大约为1/10,粗货约为1/15。手续履行完毕后,外国船只方可进行贸易,限于4个月内完成贸易。由于日商至元屡次生事,因此元要求日商随船所带的武器必须上缴市舶司,待返程时再归还。外国商船的所有贸易必须在元政府的监督下进行,未经政府的贸易视为非法,非法贸易船只将会被罚没。尽管元朝对日的贸易条件严格,但是由于获利甚丰,日本的商船依然非常积极入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民间海上贸易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