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20章 ...

  •   这天下午李豫收到一条消息:傅从玉那边的回礼我来准备,会以你的名义送出,你以后挂念着我的好就成。
      傅从玉收到一条微信:哈苏没有。几年前的徕卡可以给你,你妹妹送你的。以后记得在李叔那儿多帮我说好话。
      消息发送者都是唐宋。

      李豫回复他,别送太贵的,不然我还不起。
      傅从玉回复他,你妹的,你们什么进展,小豫大发慈悲收了你?

      他敲李豫说,我办事你放心。
      他冲着傅从玉语音,嘿嘿,胜利在望。
      李豫不再理会他,傅从玉他们倒是在微信里你来我往水了一些没用的消息。

      唐宋收起手机后,拿起桌子上的台历,九月和十月被他用记号笔圈得密密麻麻。明天开始课题组正式开题,又是需要忙碌一到两个月的节奏。万幸的是,这次情况好太多,人在他眼皮底下,左右不过五栋办公楼的距离,没有人比他更能近水楼台先得桃。

      唐宋想到此就乐呵起来,环视一圈自己空荡荡的办公室后,他觉得自己的书桌非常需要一件一模一样的水蜜桃。没人送,没关系,自己下单,自己买。

      晚上他们实验室全员在桃李园二层聚餐。他在走进桃李园前给李豫发消息,提醒她按时吃晚饭,晚点下班的时候等他送她回家。李豫很快回信,“我今晚会早些回家,不用你送。”

      唐宋回国后组建的实验室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这是他在江大接受的唯一超过副教授标准的东西。此次研究课题是他主导,成员是学院塞给他的,包括毛院长的两位博士生,同时还有一位舒副教授研究课题与他相近,带着他的博士生团也一起加入。

      七月份,他还没回国,通过跨洋电话知道有一个教授要带着团队加入时,第一反应是拒绝。他还没有自己的学生,算是孤家寡人,可也不能由着学院这么安排。一个小小课题组还没正式开题就搞成三足鼎立,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和谐相处的模式。

      毛院长当时是这么劝说他的,“舒民是燕大梁老的关门弟子。我们这一辈学生物的,没有人没受过梁老教诲。他的关门弟子虽然天分不高,但是为人非常勤勤恳恳。舒民在副研究员的岗位做过十五年,在副教授岗位上又做十年。
      在你的天分面前,他的勤奋确实是一文不值。
      他比你大二十岁,当他得知你回燕大组建自己实验室时,第一个主动申请加入的。他说他如今五十岁,并不希望以后占学院一个教授名额,他在副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也挺好的。只是他还想能为研究做出点贡献,也不愿意耽误手下的几位学生。
      你完全不用担心他在实验室倚老卖老,舒民是一个在同事中和学生中都不会摆架子的人。”

      他自那时开始与舒教授邮件交流。舒教授也的确如毛院长所言,是个讷于言又不怎么敏于行的同行,把他摆在研究员的位置也挺好的。倒是舒教授手下的博士生李远有几分天赋,以后应该可以做出成绩来。

      唐宋到二层包厢后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他抬起手腕看时间,距离约定还有五分钟。大家都提前到达,不错,希望以后这种准时的精神可以保持到课题结束。

      他们团队经过快两周的相处,大家早已没有第一次见面时的拘谨。席间的聊天也随意很多,除了聊过学术圈的一些小八卦外,话题开始围绕着唐宋打转。

      于小洋和李远他们两个是舒教授直博的学生。于小洋博士三年级,李远博士二年级。师姐师弟二人因为是同一导师,平时结伴去食堂次数比较多。俩人除去中午面食部遇到李豫外,前天在学三路还远远瞧见过唐宋和李豫。

      二人打过一轮眼神官司后,又在桌底石头剪刀布,于小洋输了游戏赢得提问机会。“唐老师,今天中午食堂遇到的那位老师是您女朋友吗?”这是她和师弟自午饭后一直想问的问题。

      唐宋停顿一下,他不太敢这时候点头。如果传到李豫耳朵里,他的胜利在望会变成倒在黎明破晓时,“我们两家长辈有些交情,她是我发小的妹妹。”

      于小洋和李远默契交换眼神,对他的说辞将信将疑。
      “那位老师看着年纪不大。您不介绍她是老师,我和师姐还以为她是学生呢。”李远接棒发言。
      “她呀,三个月前还就是学生。刚毕业。”唐宋笑着回答。
      “老师在哪个学院教书呢?”李远继续提问。
      “经管。”

      师姐师弟这次又像是对暗号似的,交换眼神。
      于小洋的眼神似乎在问李远:是不是前天我们在实验室回的帖子里说的那位女老师?学院、性别和入职时间似乎都对上的。
      李远用眼神回应:对。不过还差毕业学校没有核对,师姐轮到你啦。

      于小洋只好接力提问,“那位老师好厉害呀。毕业能直接来经管教书,不用做博后吗?她和您是一个学校吗?”
      唐宋只当他们是八卦,简历这种官网上可查询到的问题,他不介意如实回答,“不是,她Berkeley毕业。”

      俩人互相看着对方,所有信息都对上。舒民观察着饭桌上自己两位学生,看他们的眼神交流一阵,找唐宋闲聊几句,再交换眼神继续闲聊。他怕两位学生继续问到更加私人问题,唐宋毕竟在海外呆了快十年,未必喜欢在饭局上聊隐私。所以,他打算开口制止自己两个胡闹的学生。

      没等他开口,于小洋又发声,不过她这次比较谨慎,“唐老师,有件事情不知道应不应该告诉您?”
      唐宋问什么事情。

      于小洋说,“前天,那位老师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吐槽过她,帖子被顶上学校论坛热门。”
      她看到唐宋的脸色越来越凝重,赶紧往回找补,“不过您放心,我们在帖子里都是支援那位老师以及声讨发帖学生的。”

      李远也帮腔说,“对,那个发帖学生吐槽作业多课程负担重,我和师姐都发帖批评那位学生。后来,我们向版主投诉,帖子很快被删除了。所以,应该不会给老师带来困扰。”

      唐宋敛起脸上的凌厉,开口,“谢谢你们呀。她一毕业就回学校教书,第一次与学生打交道,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照对自己的标准,结果引起个别学生不满。谢谢你们帮她说话。”
      于小洋和李远连忙说不客气,这是应该做的。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新话题又回到学术讨论上,毛院长的两位博士生在学术话题的参与度明显高一截。不过,唐宋因为心不在焉,八点左右主动提出散席,未尽兴的学术讨论明天可以在办公室继续。

      他没回办公室,而是朝经管楼方向走去。在路上他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帖子已经被删除,好多学生是支持李豫的,她也有能力很好地把控自己的课堂。

      可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他想要保护李豫的赤子丹心,呵护她的纯粹,不想她经受任何风吹雨打,哪怕是只言片语的抱怨,也不行。

      他和楼里的保安已经十分熟稔,点头打招呼后,乘坐电梯到五楼。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见李豫办公室关门。因为没有窗户,他判断不出里面是否有人。门把手拧不动,锁住的。她应该下班回家了。

      他拿出手机拨通电话,地铁上环境嘈杂,信号时断时续,“唐宋,我在地铁上,快要到家啦。”然后没等他回话,信号中断,电话被断掉。

      唐宋下楼后,他没有开车回父母家,而是来到学校旁边的房子。屋里还是早上离开的样子,他没理会餐桌上的三明治盘子和用过的杯子,简单洗漱后,换上家居服躺在李豫睡觉的房间。

      这个房间以前是书房,重装修后才被改成卧室。在昨晚之前也从未住过别人,里面的家具和摆设都是自己远程挑选的。他躺在床上,心中的渴望愈发强烈,强烈到希望她是自己玻璃罩中的玫瑰。可是她不是玫瑰,她是迎风而立的蒲草,是倔强生长的白杨。

      唐宋想起李豫在美国那次肠炎,她发着高烧一个人去医院。如果不是自己的大学同学蒋晗和女朋友碰巧遇上,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晓她生过一场大病。他买机票赶到医院时,李豫已经和病友们一起开心的聊天,脸上一点生病的郁气也没有。

      还有一次,她和一群同学们在校园草坪上讨论问题。他没有上前打扰,只是默默地坐在她身后。

      她的一位白人男同学正在发表不太友好的言论,他质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批评国家操纵汇率,批评罪恶之源的计划经济和产业政策,最后落脚到意识形态威胁论那套陈词滥调上。

      唐宋扭头看到背对着自己的李豫悄悄握紧双拳。他特别担心她会冲上去给男同学一拳,尽管他自己也想揍人。

      不过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她慢慢松开拳头,逐条反驳男同学的言论,尤其是批判他的核心观点中国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她列举例证证明产业政策不是计划经济,美国也有过产业政策。然后让在场的所有同学给国内经济政策出谋划策。

      她的一位同学开出的药方是全面放开市场,国有资产私人化。李豫毫不客气反驳说,这个药方既过时又证明是无效的,拉美国家的现状就是药方的后遗症。

      她的声线是柔和的,声调却是无比坚定,“中国不可能走别人失败的道路”,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那天他要去机场赶飞机,并未听完全部的讨论,不过他有幸没有错过精华部分。

      这一夜,唐宋他带着对小白杨的回忆,拥着她睡过的枕头,一夜安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