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28章 ...
-
第二天上午,陈迦南在二楼书房开电话会,余姚和周妈妈在餐桌旁摘菜。
周妈妈眼圈微红,不过情绪却很高昂。她和余姚说话也没了昨晚的拘谨,开始分享陈迦南小时候的趣事。
“你们小时候那会儿,社会上有不少拐子专盯小孩子下手。我们平时看他看得严,不让他一个人随意乱跑。阿南四岁那年,我带他去附近的银行办事。他人小胆大,趁我一个没留神,自己跑回家。我在银行都急哭了,跑去派出所报警。结果一群大人急了半天,他在家里开着电视看动画片。”
余姚说,“他小时候这么不听话呀。我记得那时候,我奶奶和妈妈也整天叮嘱,不让我接陌生人送的糖果或者玩具,那会儿我对人贩子没有概念,只记得家长听话就成。
有一次,我爸带着我去医院给我妈送饭。我在候诊大厅遇到一个来看病的阿姨,她要送我一个橘子。我犹豫着不敢接,我爸在旁边替我接了,还让我给阿姨道谢,祝她早日康复。
当时我爸说,世上虽然有很多坏人,但也有很多好人。
因为这句话,我爸妈还吵过一架。我奶奶带着我在客厅说,下次有陌生人给我东西,最好还是不要接。接了的话,爸妈会吵架。”
周虹感叹道,“你家人把你教育的很好。”
余姚笑道,“妈妈,您也不愧是教育工作者。”
周虹不好意思地笑了,“哎,职业习惯。”她继续说,“你爸爸和我在阿南小的时候,一个忙着考研究生,一个忙着评职称,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后来有时间陪他了,总想让他少走弯路,平日里,说教就不自主多了起来。他从中学开始,我和你爸爸说教他,他都不吭声。急得我们也不知道他听进去了没?”
余姚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她有爸爸撑腰。每次妈妈批评的时候,她都会第一时间认错,认错后坚决不改,下次还敢犯。陈迦南的痛苦根源不在于不被爱,而是被爱的方式。他其实很乖的,余姚心想。
这几年来,余姚在扫墓的时候或者在夜深人静与陈迦南聊起父亲,聊起母亲,眼泪都会止不住向外涌。但在其他人面前,她可以心平气和地提起他们,仿佛他们还在似的。她确信她的父母对她的爱意,足以对抗痛苦的暗流。
余姚无法推己及人地劝说爱之深,爱之切,也无法劝说陈迦南人在风浪中站直腰背,才能站得稳。这太不切合实际。她给过他很多拥抱,想把自己父母那种平和的爱化作拥抱来传递。即便如此,余姚仍觉得不及他父母的拥抱来得可以原谅,虽然她也不知要原谅什么。
她有心想要帮着缓和他们母子关系。于是开口提陈迦南解释,“妈妈,您和爸爸对他的批评,他虽嘴上不说,大部分时候都默默改正。其实,他很听话的,是乖小孩儿。”
周妈妈继续,“嗯,是乖孩子。我们现在想想,那时候对他太过严格了。”
余姚想试试,“妈妈,待会儿等陈迦南下楼,您给他一个拥抱吧。关于爱,关于过往,一抱可以泯恩仇。”
陈迦南电话会议结束后下楼,看到妈妈和余姚冲他笑,笑得有点古怪。
“怎么了,笑得这么开心?”他问道。
余姚没回答反而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后背,让他挺直身子。她朝周妈妈说,“准备好啦。”
周妈妈这时候也不管手里的菜叶子,抱住了陈迦南。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似乎身份互换了,她反而像是孩子,一直被保护,一直被纵容。
陈迦南有一瞬间的错愕,错愕后看到旁边余姚的表情,她冲他点了点头。他明白了。他本以为有些疑问一辈子都得不到余音和回信,此刻他得到了,也释怀了。
他回应了母亲的这个拥抱,道了一句,“妈妈,生日快乐。我爱你。”
爱之纯粹,人间滋味,有始有终。
等爷爷和陈爸爸散步归来,家里的这一幕世纪和解已经结束了。陈爸爸还欣慰地点头,觉得是自己昨夜劝说的功劳。
回程的飞机上,陈迦南问余姚,“你觉得我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上拧巴吗?”
余姚反问了一句,“你自己的看法呢?”
陈迦南想了想,“有点。我的成长过程既不落魄,也不寂寞,所以有时候觉得是自己不知好歹。”
余姚夸奖起来,“不错,懂得内敛自省啦。你再回想一下,自己总结的爱的三要素。得之你幸,不得也莫强求。既要,又要,且要,还要,哪有这么十全十美的好事,真有这般好事情有怎会落在你头上。”
陈迦南有些不好意思,“听君一席话,胜过一碗汤。”
余姚忍着笑,“什么乱七八糟的,打回去重新编。”
没文化的陈迦南决定耍赖。
有文化的余姚在往返的飞机上完成了一篇小文章。小作文以《万物有灵》系列小说的难产母牛开篇,讲了余姚小时候被爸爸带到矿区附近的村子里,见到了很多动物的故事。文章最后点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唤醒小朋友们对万物生灵的好奇心。总之,又是一篇西山居的软文。
陈迦南好奇提问,“余杭给你了多少稿费。百忙之中都不忘给他交稿。”
“他又送了一个包。哈哈哈。”
“我怎么没见到?”
余姚收起电脑和座位前的小桌板,“衣帽间架子上,还没拆箱呢。不过,我还有一篇待写的稿件,这个月完成后作为生日礼物送余杭。”
陈迦南感叹说,“我也想有个好姐姐,好想也能收到用心的生日礼物呀。”
余姚哼了他一声没再搭理他。
其实余姚早就在盘算着今年生日送陈迦南什么。她的灵感还是来自四五月份陈迦南扫描的电子相册。原本她是打算整理一个从一岁到三十一岁的photo book。余杭说纸质书籍不好保存和流传,他可以提供技术做一段Vlog。
当然,现在一切还处于秘密筹备阶段。
接下来的一周,陈迦南出差去处理他那个因为英国脱欧而变得复杂无比的收购案,余姚工作之余开始整理第一阶段的照片。
零岁那年,他先来到世上,三周后她也来啦。
三岁那年,她穿着公主裙拍照片,陈迦南穿成小海军在敬礼。
五岁那年,她在观察兔子脱毛,陈迦南在河里摸鱼。
十二岁那年,她在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唱歌比赛,陈迦南在竞赛考试场上埋头答题。
十五岁那年,她在爬树摘枇杷,陈迦南背着大书包去上奥数培训班。
余姚心想,陈迦南的少年时代,可真惨。
十八岁那年,她在燕大门口拍照,陈迦南也许与她擦肩而过过。
十九岁那年,他们在茫茫大雪的陌生城市熟识。自此有了合照,虽然是十几个人的大合照。
二十岁那年,他们有了第一张二人合照,湖光碧影前,他们笑得没心没肺。
二十一岁那年,他们在大学校园里骑着自行车。深夜图书馆闭馆后,寂静的小路上你追我赶,同伴花花抓拍下这一瞬间。
二十二岁那年,他们在机场告别,当时以为爱意可以对抗时间和空间。
二十三岁那年,他们在波士顿的秋天里留下了一张鬼脸照。
二十四岁那年,他们在纽约破旧的地铁站,疾驰的列车为背景,留下了一张表情严肃的合照。
二十五岁那年,他们有了一张穿白衬衫的合照,这张照片出现在红色结婚证上。
虽然早年没有太多视频素材,不过万幸照片素材足够多。
余姚花了周末两天挑选出近百张照片。她面对照片上这些熟悉场景,犹如拿到了最称手的笔,快速地写下第一版文案。
手感正热的她,顺手把送给余杭的文章也写了。那是一篇讲述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与堂(表)兄弟姐们相处的故事,维系亲情关系的除了血缘,还有时间和真心。既是送给余杭的礼物,也是她写给自己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