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十来名匠人 ...

  •   “去,快去拿给她。”县令没想到她竟然还会做香丸。

      不一会儿,空气中渐渐弥漫出清爽宜人的清香。县令仔细地品着香,米元二人拉着杨捕头随意地坐在石桌边喝茶吃点心,自来熟得很。

      杨捕头是不懂什么香的,不过是闻着舒坦:“这香真是你调制的?”

      “是呀。”只不过这方子是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说起来真要谢天谢地,曾经的那些好奇心那忍不住手痒摆摆弄弄,不然如今不是在山洞里被蚊子咬死就是被活活饿死。

      县令道:“说吧,今日有何事?”

      米元就喜欢跟聪明人说话,不累:“县令认为这香如何?”

      “很好。”县令不假思索,坐在米元对面。

      “若是我要做这省读香的生意,县令以为如何?”

      县令浅笑道:“不错。”

      县令就是县令,到底是言简意赅,避免言多必失。不表明态度是吧,明明很心动呢,要不是知道他有门路让这门生意走得更远,她才懒得送来。米元后悔了,深感失策,应该吃完点心就走,等着他上门求者她买,哼。

      “县令也觉得这门生意可做,那我便放心了。今日我们就先回去了。”米元看了一眼李三,二人干脆地起身往后门去。

      杨捕头看了眼县令道:“我送送他们。”

      望着二人齐齐走去,杨捕头忍不住好奇:“米姑娘,借一步说话?”

      李三朝米元点了点头,由一旁的下人领路。

      “米姑娘,这是打算定亲了?”杨捕头笑得喜气洋洋,他那次可是下了二十文的注,要是赢了,能得至少半两银呢。

      “定亲?我跟谁定亲我怎么不知道?哪传出的闲话?”

      “那……我看你们经常出双入对,是不是好事将近了?”

      米元很不明白杨捕头为什么每次见面都要跟她说些奇怪的话,不解地望着他……

      “咳咳,实话跟你说了吧,几年前李兄弟那件事啊,衙门里一听说都十分好奇,当时颇有争议。于是兄弟几个就下了一盘,赌他到底是如林家人说的不行,还是被冤枉的。只是还未查出个所以然来,这事就嘎然而止了。遗憾哪……”

      米元好奇起来:“什么案子?跟我定不定亲有什么关系?”

      杨捕头觉得这里头有什么不对,一时来不及细想:“李兄弟没告诉你?他成过亲这事你知道吧?哎呀这事说起来可复杂了……”好一通解释总算把事情说明白了。

      米元这才突然明白:“所以上回你说他不行是这个不行?”

      杨捕头打量了她一下,没有姑娘家该有的羞涩,便更高兴了几分,他当年是赌了李三“行”的,一直记得李三一方面是因为这案子羞于启齿,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下注的人不少,若是猜对能白得不少铜板呢:“是啊。但他到底是行还是不行,我还得打听打听,你说呢?”

      米元对上他囧囧的眼神,好一会儿终于明白了:“哎呀杨捕头,你搞错了,我跟李三哥可不是那种关系,这种事我怎么会知道。”

      “那你跟他出双入对?”

      “我雇了他干活儿,还有他的车。”

      ……
      “罢了,你去吧。”心灰意冷地朝米元挥手,又招了个丫头带米元出去。

      米元心里却乐滋滋的,没办法,就算再理智不过,还是会把李三跟她那渣的不得了的前任联系上,听到他有这么一段过往,心里竟然偷偷的盼着他不好呢。

      李三已经等了有一会儿了,她走到驴车前就冲他笑。李三只当她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看她这副傻呼呼的样子便觉得好笑。

      两人你乐着你的,我笑着我的,驾着驴车回去了。

      驴车刚进村口不久,就听见后头马车的声音,回头望去,老远的地方像是有三辆马车驶来……

      “稀奇哈,咱们村如今都有马车来了,看这阵仗怎么也不像路过。”米元好奇啊,不用想总归不是小事。

      李三匆匆看了一眼:“也许你的生意来了。”

      “不会吧,我什么生意能赶三辆马车来?不应该我送到县里么。”米元一点不在意道。

      李三瞥了她一眼不再说话。

      马总是跑得比驴车快的,当马车经过米元他们身边时还给马车让了道。

      果不其然,当李三把车赶到米元家门口停下,门前已经停了三辆马车。一位蓄着山羊胡的男子对两人看了又看,上前问道:“可是米元姑娘?”

      米元跳下车:“是呀,你是谁?”

      “在下是县令府上的管家,县令命我带几名匠人来向米姑娘讨教讨教。”

      “这就来了?王县令是说起过要送几名匠人来与我讨教,可是价钱还没谈拢呢,我可要先考校一番的,太笨的基础太差的可不行。你家县令就跟我提了一嘴,细节都没谈呢。”

      “姑娘与我谈即可,县令把这差事交给我了。”

      “说了这么久还不知道管家如何称呼?”米元真是没见过办事如此不牢靠的人,提过一嘴就跟下了定似的,打发个管家带着人就上门了。

      “米姑娘叫我一声王管家即可。”王管家也是很迷惑呀,他原来是府上的一名账房,二少爷被外放,夫人就指了他来给少爷当管家。谁能想到这二少爷办事如此稀里糊涂,不免为百姓忐忑起来。

      “王管家,这人我是要先看过的,他们准备与我交流几天呢?具体又是怎么个章程?”

      两人好一番讨论,那边车上的工匠非常沉得住气,也既下来也不偷看,马车上的帘子是纹丝不动。这边驴车上的李三听得直打瞌睡也不走。最后敲定,凡米元看过眼的即可留下,说是交流,不如说是米元将技法传授一二更为妥帖,留下的匠人住在李三家,每人一日食宿费二百文,住上一个月,另外“交流费”就不按人头算了,直接付一百两给米元。

      这位县令,总是让人有种狠狠宰他一笔的冲动。

      两人谈妥之后,米元总算乐滋滋地打开大门,准备在院子里面对面一对一考验一番。李三搬了三把椅子出来,一把给米元,一把给一旁的王管家,还有一把放在米元对面。

      王管家先从马车上领下来一名年纪不大的男子:“姑娘,我叫陈麻,是碗作,干了有八年了。”

      米元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快请坐!一直在官窑干活吗?”

      “十五岁跟了师傅进官窑干活。”

      “碗作……那别的会吗?”

      陈麻赶忙道:“别的能做的,就是没有他们那么精致。”要是不能留下来,回去要被师傅骂的。

      米元若有所思起来:“下一个。”

      王管家看了她一眼,似乎也没说陈麻落选了,于是起身让陈麻先在一旁候着,又带了一名年纪稍长的男子进来。

      待他坐好,斯斯文文的说道:“我叫张顺,在官窑做了三年,是画作,忙不过来的时候也干写字作。”

      得,那县令也不知怎么安排的,画画写字的也一并送来,这釉料她可没时间研究配色。

      又如此这般地把十来个人都面试完了,便也心下有数。这里多是看重技艺,捂着就怕叫人学了去。一般碗作叫他去做个酒盅可能就做得不是那么好,叫酒盅作去做个碗可能也做得一般般。而不论是做碗或是做盅,你叫他去刻朵花,那是绝对刻不利索。

      送到她这来肯定是要全面发展了,做碗做盅刻花上釉都得一个人能完成。于是她挑选了基础比较好的十人,竟然有些觉得一百两真是亏了。毕竟学了去就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了,不在官窑里干活了出去也是一把好手。

      点了留下的十人,随着李三回去安顿下来,管家和落选的人叫马车拉回去复命去了。与县令详细报告过后管家还要来的,明日过了晌午正式开始交流,管家全程监管,当然住宿也是要去李家挤一挤的。

      临走前管家先交了些银子算作食宿定金,而那一百两在米元的强烈要求下便也先付了五十两。

      半下午,米元找到刘婶,将这个消息告诉她。

      “留了十个人,加上管家十一个,每人每日二百文。做饭幸苦,不过这么多人住在李家也是乱哄哄的,还得收拾。婶和李三一人一半吧。”

      刘婶自然是同意的:“婶没意见,一百文一个人,能吃点好的了。”横竖天天都要做饭的,哪里幸苦了,这还能挣钱。

      “一百文里还有婶的辛苦费呢,可不能都花了,就跟平时一样吃就行。”

      “青草,青草啊,赶紧去地里摘些菜!肉来不及买了,家里鸡蛋不多,我去村里收几个鸡蛋,今晚先对付一下!”刘婶欢天喜地地忙活起来了,一会儿那么多人等着吃饭呢。

      米元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亏,拜个师傅还得天天伺候着呢,师傅怕教会徒弟饿死自个儿还不一定倾囊相授。这县令的算盘打得是乒乓响。不过能得一百两也是好的,攒一攒明年说不定就能买个铺子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十来名匠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