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颦卿及笄成大礼 ...
-
黛玉每日跟宝玉耳鬓厮磨,日日一起研习兵法,操练功夫,写诗作词,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不知不觉中,又是数日过去了,眼见着及笄之日就到了。不仅宫里的娘娘,就是各王公侯府王妃、夫人们也是十分的关注,所以早在黛玉行及笄之礼的前几日,就令人特意为黛玉以及贾母等人,送了许多的物件来,自然其中也有许多的名贵药材、珠宝首饰。
“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这一句话不但是贾母的心里话,同时也是宝玉等人的心里所想。这及笄之礼可是非同小可,比起成年男子的加冠之礼,不遑多让,一点都不能含糊。别说是元春、贾母都极为重视,就连各王公侯府王妃、夫人们,也是十分的关注。
黛玉的及笄之礼极其的繁琐而隆重,虽说前去观礼的宾客并不多,可是在所去的这些人里面,又有几个不是非富则贵的?她现在虽然顶着侯府千金的光环,可是这一整套的礼仪以及所需的东西,又岂只是一般侯门千金所能有资格享受的。
贾母老太君是正宾,探春做赞者,及笄之礼的有司,便由王熙凤担任。等到一切都分派妥当之后,身为赞者的探春便先走出来,先在金盆里面净了手,随后便在适当的位置就位等着。
这个时候,黛玉便在紫鹃雪雁的挽扶下,姗姗走了出来,长发披拂,身着橙红色金绣的彩衣,脚踏绣鞋缓步而出。她先来到花厅正中,朝着南面而站,向观礼的宾客飘飘行礼。今天虽然前来道贺的宾客并不多,可是每一位可都是大有来头的,拜过来宾之后,黛玉便来到自己应在的席位之上,缓缓地跪坐下来,探春便为黛玉梳发总髻。
梳完发髻之后,黛玉便向东面而坐,王熙凤便奉上了罗帕与发笄,贾母便走到黛玉面前,高声吟颂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绵鸿,以介景福!”言毕,便跪坐下,亲自为黛玉梳头加笄。
探春为黛玉正了笄。而后黛玉起了身,再次拜谢了在场各位贵宾。而后,黛玉退回到东厢,探春便从王熙凤手中接过衣裳,到东厢,为黛玉换上了水绿色的衣裙。
黛玉出了东厢之后,便冉冉来到贾母面前,行了跪拜之礼。贾母心里真是悲喜交集,“敏儿,你在天上都看到了吗?玉儿现在已经长大了,娘现在替你为她主持及笄之礼!”
而在场的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人心内,也是各自凄然。她们膝下都没有女儿,心内多少都有些遗憾。之后,黛玉面相东而坐,贾母再洗手,再复位,探春便奉上了发钗,贾母接过之后,便来到黛玉跟前,继续高声吟颂祝辞:“旨酒嘉荐,有飶其香。咸加尔服,眉寿无疆。永承天休,俾炽而昌!”而后,探春便为黛玉去发笄。
贾母跪坐,为黛玉簪上发钗,今日,黛玉这及笄之礼上,几乎所有的衣裙以及首饰,都是元春从宫里精心挑选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衣裳还是发钗,还是其他的东西,无一不是极其的讲究,无一不是极尽华美。
簪上发钗之后,探春便为黛玉正了发钗。黛玉回到东厢房之后,探春便替她换上了与发钗颜色较为相配的衣裳。
三出东厢之后,黛玉身着深色衣裳,面向贾母,行正规拜礼,然后向东而坐,王熙凤便奉上钗冠,贾母亲手接了过来,并且来到黛玉面前,继续高声吟道:“事亲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顺,恭俭谦仪。不溢不骄,毋诐毋欺。古训是式,尔其守之!” 探春便为黛玉除去发钗,贾母便亲手为她戴上了钗冠。
探春又为黛玉正了钗冠。众宾客便向黛玉四次作揖。黛玉再次回到东厢,探春便再次为黛玉换上与钗冠相应的衣裳。
黛玉及笄礼仪式刚结束,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便到了花厅传元妃娘娘懿旨:“荣国公第四代孙贾瑛,天资聪慧,人品贵重,文武双全,国之栋梁;江南巡盐台御史林如海之女林氏,秀外端庄,娴熟大方、温良敦厚、才貌出众。堪称天设地造, 贵人愿成人之美, 着二人择良辰吉日早定鸳盟”。
宝黛二人都沉浸在深深的幸福之中,两人深情相对,浓得化不开的爱恋让他们忽略了其他人的存在,天地间只有两颗心在激烈跳动。
恍恍惚惚中,宝黛在众人的簇拥下,瞧着贾母代表女方,王夫人代表男方郑重谢过皇贵妃大媒,双方交换庚帖,议定纳彩小定等等的一切个日期手续,喜庆的欢笑几乎要冲破花厅的房顶。
这里面,同样包含宝钗、湘云的真心祝福,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的复杂心情。即便人们在亲眼见证这些的时候,都很是不敢置信,心中都好像悬着一个难以解释的疑问:这样完美这样奇迹般的婚姻,真的能够一切顺利,修成正果吗?究竟是谁在其中推动了剧情的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