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石蓁蓁看到赵婶在垂花廊下纳鞋底,想到上次赵婶说想听她讲故事,干脆就讲给找赵婶听听。他们老一辈人经历的事情多,说不定能给她什么启发呢。
这话本儿石蓁蓁才刚写了一个开头,三言两语就把故事给讲完了。赵婶正听得有味儿,看她不说了,一边拿针在头发里顺了顺一边道:“后面呢?后面怎么样了?”
“没了。”石蓁蓁托着下巴苦恼道:“按照故事的走向,应该写他们遇到了什么阻碍、发生了什么误会。什么小姐家太有钱瞧不上书生啦,或者小姐的爹娘给她看好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小姐很不乐意了之类的。”
赵婶道:“也可以这么写啊,不过这套路我在别的故事里听过不少次了,感觉都差不多。”
“是吧?是吧?”石蓁蓁恍如遇到了知音,“我也是觉得这么写太俗了,所以想写个不一样的,然后就卡在这里了。赵婶,你有没有好的主意?”
“哎哟,我哪儿有什么主意?”赵婶听石蓁蓁问她,不好意思笑道:“我听故事还行,写故事是你们这些读过书的人的事情。”
“赵婶,你别这么说,你是长辈经历的事情多。”石蓁蓁鼓励她道:“要不,赵婶你跟我讲讲,你听说过的媒人说亲遇到的波折之类的呗。”
“你问这个我倒是可以说说。”赵婶一听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家隔壁就住着一个媒婆,当初我那儿媳妇就是她给说的,她来我家串门儿的时候总能听她说她做媒时发生的事儿。”
“有这么一桩亲事,男方家境殷实,女方家也不算太差,而且那姑娘手巧又勤快,做鞋裁衣织布样样拿得出手,过年也能整一桌年夜饭出来。那小伙子也是又高又壮,在咱这镇上的木匠那里学手艺。挺般配的一对儿,可偏偏没成。”
石蓁蓁捧哏道:“怎么没成啊?”
“都是男方那当娘的事儿多,非得想拿捏那儿媳妇。你说这俩人正说亲还没成呢,就想着拿捏儿媳妇,这谁敢嫁过去啊,女方的爹娘听女儿说了后,心想自家女儿嫁过去,不说享福吧,也不能过去光给人挣钱干活去啊,立刻就不愿意了。”赵婶说着极为感慨,“你知道那当娘的是怎么拿捏那姑娘的吗?”
“怎么拿捏?”
“这镇上每半个月就有一个大集,附近村里把自己家做的柳筐柳枝篮子、树上结的果子、做的布鞋、织的土布、酿的酒醋之类的都拿到镇上买卖。那姑娘就把自己织的花布给拿到镇上卖了,正好被同样来镇上赶集的男方娘亲看见了,就拉着姑娘一起买东西。那老娘们不知道咋想的买点心买醋买糖,自己不给钱让那姑娘给。姑娘不乐意掏钱,就说姑娘不孝顺。哎哟哟,没见过这样的老娘们,还没过门呢,就拿婆婆款儿,就因为这个亲事没成。后来这事儿传出去了,家境差不多的都不乐意把闺女嫁他家里去,后来他儿子娶了一个哪哪儿都看不出好来的媳妇儿,凑合着过呗。”
石蓁蓁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感觉开了眼界了。“不是说男方家境殷实吗?怎么让姑娘掏钱买东西?”
“嗨!一来是抠门占便宜,再来就是拿捏姑娘呗,进门儿之前先把姑娘训老实了,让姑娘干什么干什么,一家子的家务活儿就落姑娘身上了。依我看啊,那老娘们就是脑子不清楚,不会过日子,应该多跟我学学。”
石蓁蓁看赵婶一脸得意高兴的模样,便笑着问道:“怎么说?”
“我这个人吧,手脚勤快是勤快,就是嘴碎,看不过眼的地方非得唠叨唠叨。”赵婶说着叹了口气,“但是吧,任谁被人唠叨多了心里都不痛快。我也想不唠叨别人,可看别人干活笨手笨脚的时候我就特别看不过眼,怎么管也管不住我这张嘴。”
对此石蓁蓁深有体会,刚来莫宅的时候,赵婶没少唠叨她,她听了心里确实很不痛快。听赵婶这么说石蓁蓁莫名就释怀了,原来赵婶也知道她心里会不痛快啊。“还有呢?”
赵婶把鞋底子一收,握在手里道:“我那儿媳妇吧,我提前找好多人打听过。是个实在人心眼儿也好,就是脾气大不服管。可她是个新媳妇儿,有的事儿没经验做就的不好。我就忍不住说她,可她不乐意听,反而嫌我管的宽,结果我跟她处的就不好,我儿子夹中间也不好受。其实我心里清楚,就算我再唠叨她,她也得忍着孝顺我。可过日子不是这么个过法儿,过日子就得一家子和和美美,热气腾腾的才有味儿,整天闹不痛快,这日子就过冷了。”
“干脆啊我出来找活儿干了,小两口的日子让他们自个儿过去。我眼不见心不烦,同时也把钱给赚了。等她怀了孩子,家里事儿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再回去,她肯定得念我的好。”赵婶说着得意地看了石蓁蓁一眼,“看,这才是过日子的法子,针尖对麦芒的时候,总得有人退一步。别看我是退了一步,可我得了个省心还有钱赚,一举两得。”
和赵婶聊了聊天,石蓁蓁还是没什么灵感,索性站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那么小小的一只蚂蚁都能搬着比身体大两三倍的食物走过那么长的一段路,相比她写话卡套路来说,根本没什么困难的。
就在石蓁蓁看着院子里的蚂蚁发呆的时候,隔壁的李小姐来了。她端着一个高粱杆儿扎的馒头筐,瞥了石蓁蓁一眼朗声喊道:“赵婶?赵婶?”
这轻飘飘的一眼让石蓁蓁无比确定她对自己有敌意,可怎么也想不明白她这敌意从何而来。赵婶听到李霜华的声音,从厨房出来笑道:“霜华姑娘来了?”
“嗯,我家的木槿开花了,奶奶做了些软炸木槿片,让我送过来你们尝尝。不光是木槿片,还有一些新鲜的木槿花。”
“哎哟,替我谢谢你奶奶。”
“谢什么,就几个软炸木槿。”李霜华说着在院子里四处看了看,问道:“我莫大哥不在家吗?”
“在家,中午出去应酬,喝醉了回来,在屋里睡觉呢。”赵婶拿了一个木槿片吃了,香里带着一点甜,味道特别好,她吃着转头对石蓁蓁道:“蓁蓁,你去厨房拿个馒头筐来,放这软炸木槿。”
石蓁蓁应了一声去了厨房。李霜华连忙道:“不用,这馒头筐在你们这儿放着吧,我晚点儿再来拿,你们这丫环哪找的,这么没眼力见儿?”
赵婶笑笑,“老爷带回来的,让她在书房伺候。可能没什么眼力见儿,其实人不错。”
李霜华闻言没说什么,不过看上去挺嫌弃石蓁蓁。“我回去了,馒头筐我晚点儿再来拿。”
这时候石蓁蓁已经拿着一个新的馒头筐从厨房出来了,可是李霜华就当没看见转身就走了。赵婶也不明白为什么李霜华不喜欢石蓁蓁,见石蓁蓁自己也不把这当回事儿,索性什么都不说,只招呼石蓁蓁吃木槿片。
石蓁蓁拿了一个吃,觉得太油了,就不再拿了。看到那新鲜的木槿花,便问道:“赵婶,晚饭吃这木槿花?”
“嗯,炒个木槿花,煮个木槿白米粥,再加上这个软炸木槿。”
“好。”石蓁蓁拍手道,“光想一想,今晚的晚饭就色香味俱全了。”
这话本的情节就卡在这儿了,石蓁蓁干脆也不再想,洗净手回房间拿了绣绷子继续绣手帕。在她绣了一条半手帕后,莫绝睡醒从房间出来了。看到石蓁蓁在绣花,想起她说的要挣大钱的话,便走过去道:“你这绣的是牡丹?”
“芍药。”
“这俩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我看都差不多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代表着雍容富贵。芍药有个名字叫‘将离’,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代表离别,这两种花差别大着呢。”
“这样啊。”莫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你这绣一条帕子多少钱?”
“像我这样绣上一句诗词的,十文钱。”
“一条十文钱,你怎么凭这个挣十两银子?”
“所以我买了纸笔打算写话本。”
莫绝皱眉,“写话本能赚钱吗?”
“能卖出去的话就能赚钱,卖不出去就赔钱呗。”对此石蓁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赚钱,只能尽量把手里这本写好看看咯。
“你的话本写好了,给我看看。我给你提提意见。”
“好呀。”
两人正说着话,李霜华又来了,见到他们俩,开口对莫绝道:“莫大哥,你睡醒啦?”
莫绝笑道:“李姑娘怎么来了?你爷爷可好?”
“我来拿东西。”李霜华睨了石蓁蓁一眼,笑道:“我爷爷好着呢,莫大哥有空的时候去我家坐坐呀,陪我爷爷喝喝茶下下棋。”
“最近生意忙,等我忙完了就去拜访李先生。”
“好啊。”李霜华说着又睨了石蓁蓁一眼道:“说你这丫环没眼力见儿,就是没眼力见儿。没听到我说来拿东西来了?你快去找赵婶把我家的馒头筐拿给我呀,就会在那儿傻呆呆地坐着。”
石蓁蓁暗自叹了口气,认命地站起身去厨房拿李霜华的馒头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