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 70 章 ...

  •   为什么那时候的观众会买账呢?难道那时候的人对家庭反而不像今天这么看重?难道他们的婚姻观更开放?难道他们支持open marrige?不可能啊。小沐摇了摇头。

      “相爱的人不是小三,不被爱的人才是小三。”这是某位作家在二十世纪初说出的豪言壮语,因为出轨被抓,迫于无奈,他说出了这样的话。线上线下一片哗然,在纸媒还没死绝的时代,多家报纸批评了他的不当言论,说这样的话会带坏青少年。结果怎么样呢?看着他作品长大的青少年,价值观都很正,反小三,防闺蜜,支持原配,支持大奶,支持原生家庭。反倒是不屑看他作品的中老年,成了真正迷茫的一代。

      不信去民政局看看,每天排队离婚的有多少对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最美不过夕阳红,人生难得老来俏,七十岁一样可以追求幸福。

      更不用提四十岁成功男人的集体出轨现象。他们因为年轻时候玩得少,见得少,没有体验到足够的情感经历,就忙不迭地结了婚。结果到了不惑之年,心里痒痒,重新出发,奔向时代的洪流,寻觅第二春。

      可问题是,幸福到底是什么?

      大爷和秦女士在信中多次探讨这个哲学问题。“你理解的幸福,是不是我理解的幸福。我想给你的幸福,是不是你想要的幸福。”

      这种事谁说的清楚呢?小沐连明天早上到底是吃面包牛奶,还是豆腐脑油条都想不清楚,如何能准确回答出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呢。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说出的梦想未必就是真正梦想。

      “只要跟你在一起,就是天天喝粥吃馒头,我也愿意。”这也是上个世纪影视剧中经常可以听到的台词。那个时代,好女人不爱钱,好男人没有钱,为民为国,两袖清风。

      歌词里说:“咸鱼白菜也好好味。”咸鱼白菜一顿行,顿顿吃试试看,还能吃出好味嘛。

      本世纪的电视剧不再说这么傻的台词了。前有《蜗居》一语点醒梦中人:“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就是其中一种。”后有《小时代》中顾里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如果今天我是个领着助学金的女学生,你还会爱我吗?”

      可问题来了,难道领着助学金的女学生就没人爱吗?如果有,他们是谁?

      没有物质一样可以有爱,但物质不能总是匮乏。面包会有的,两个穷学生可以吃馒头配咸菜,高高兴兴,但到了成家的那一天,房子、车子、银子一样不能少,父母要养老,孩子要上学,没钱,啥事都干不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话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都能吓倒一批英雄好汉。

      近几年最恐怖的电影,小沐一定会颁给《我不是药神》,就因为里面那句:“兄弟,这世上就一种病,你永远也治不了,那就是穷病。”

      说起钱,就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焦虑。我们这是爱情小甜文,点到为止。

      幸福是什么,即使不能用物质一以贯之,但至少要有物质做基础,不是吗?没有物质,如果也能得到幸福,那全世界一定是流浪汉最幸福。

      小沐曾梦想过做个快乐的流浪汉,离开家,带上一只大碗,太阳底下,随处可坐,随处可睡。可这事只能想想,真到了实操就处处都是烦恼。夏天外面太热,冬天外面太冷,春秋虽然温度合适,可找不到干净的地方,她想躺的是史湘云睡过的青石板,是摇滚歌手躺过的大草坪,这地方在北京,都是稀缺资源。

      幸福至少要包括三间大瓦房,卧室、书房和客厅,一个都不能少。恒温恒湿的空调,最好噪音能低点,晚上开着也不会吵了好梦。吃的么,营养健康,管饱就行。可这就不容易,在学校有食堂,在家有妈妈做,可真到了自己生活,哪有现成的饭吃。外卖,外卖可以解决这一切。想吃什么点什么,天天都能不重样。别说米饭炒菜,就是豆汁儿焦圈,只要想吃,也没有外卖不能送的。

      但外卖需要钱啊,本来饭店的菜就不便宜,还有起送费,再加上包装、配送费,七七八八算在一起,吃碗面条也要三十块钱。刚毕业的学生,交完房租,基本已是囊中羞涩,怎么还能吃得起外卖呢。小沐定了定神,还是得挣钱啊,努力挣钱,用一起方式去挣钱。

      这么想想,钱可真是个好东西。

      大爷的公司渐渐走上了正轨,秦女士对他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若即若离。“很想你,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敢见你。”

      她矛盾,她挣扎,她想走出人生的困境,却总是找不到方向。“我是不是爱错了人。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忘不掉你啊。”她是这么说的,她可不是这么做的。现实生活中,她每天都在寻找,寻找适合她的大鱼,比大爷更大的鱼。

      大爷在物质上没有亏待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几乎见不到她。他送了她很多礼物,情人节、圣诞节、七夕、她生日,土洋结合,礼物一定送到。每次收到礼物,她都会回信感谢,“礼物我很喜欢,下次不要这么破费了。”她总是这么说,可他还是坚持送,没完没了的送。除了礼物,他还做过更加简单粗暴的举动,他给了她一张信用卡,走公司的帐,签公司的单。买东西、吃饭都可以用,每月二十万额度。

      小沐不知道她花了多少钱,但她也想有这样一张卡,magic card,每月二十万额度,足可以衣食无忧了。

      秦女士拿到magic card的时候,小沐一家正处在极度贫困中。股市崩盘,父亲赔了很多钱,小沐到今天也不知道父亲到底赔了多少钱。那阵子经常有逼债人来她家催债。父母迫于无奈,把房子卖了。这是小沐在北京唯一的家,家被卖掉了。从此之后,小沐无家可归。

      为什么大爷不能借钱给她父亲呢?为什么他甘心让那个女人花他的钱,而丝毫不关心有着血缘关系的弟弟呢?他们家的窘境,大爷不是不知道。她父亲也不是没和大爷长过嘴,借过钱,但大爷没有借。他说公司正是用钱的时候,周转不开,拿不出来,没办法。

      可是这个女人,每个月却有二十万的额度,用来吃喝玩乐。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话说反了。

      羡慕嫉妒恨,人类最常有的情绪。小沐是人,她逃不过。她对秦女士的恨意直线上升。在她看来,这个女人,什么都没有付出,却得到了一切,现在更是变本加厉,堂而皇之地来骗遗产。如果这都让她得逞,老天爷也太不开眼了吧。

      她盯着电脑屏幕,认真读着每一封信,无论是去信还是来信,她都逐字逐句地读,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信息。在这些信件中,她看到了一家民营企业如何踉踉跄跄地走向富强。她也感受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心里的孤独和悲凉。

      大爷,曾经的诗人,曾经的记者,沦为民营企业家,他心里有多少不甘。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陪客户喝酒喝到吐的时候,身处绝境的时候,他要默念多少遍,“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创业者注定孤独,大爷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和他分担灾难来临时的压力。也没有人知道,为了竞标,他在桌子底下做了多少工作。

      毛利、净利、营业额,上游、下游、产业链,投资、贷款、欠债、借贷,企业家的大脑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处理器,多线程,无休息,做梦也要算账。

      “我现在一睁眼,就要算计这个月工人们的工资从哪来。”大爷在信中写道,“然后立刻就精神了,洗个脸就冲出家,去公司。在公司待着,哪怕什么都不干,我心里也踏实。不在公司的时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感觉欠了什么,到了公司才放心。”

      秦女士是大爷唯一的倾诉对象。尽管对于公司管理、企业经营,她一窍不通。但她善于倾听,更善于开导,她会急他所急,想他所想,千方百计地为他进行心灵疏导。

      好的伴侣,都是心理咨询师。天生的心理咨询师,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培训,天生就会开导人,鼓励人。这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秦女士刚好都具备。

      “慢慢来,比较快。”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小沐已无从考证,但在秦女士的书信中,在2010年前后,她已经熟练掌握了这句话。她写了很多次,用这句话来安慰大爷。“做企业如烹小鲜,急不得,慢慢熬,火候到了它自美。”这样的金句也是屡见不鲜。当然,名人名言的恰当引用,也不少。“以往的胜利教会我们,只要坚持住,胜利就是属于你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