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庆国骨科(一) ...
-
澹州多雨,天气又多变,往往上一刻还是晴天,下一刻天幕就被阴云笼罩了。
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期而至,绵绵密密下个不停,打在人衣服和头发上,湿湿润润的,不讨厌,但也不舒服。
范闲拿着一串糖葫芦,悠哉悠哉的在青石板街踱步,一双黝黑的眼睛,明亮,慧黠,正用欣赏的眼光流连四周,这环境,纯古色古香啊,在现代还不知道要被旅游局圈起来卖多高的门票呢。
雨势渐大,范闲无奈的发现自己没带任何雨具,这里离五竹叔的杂货铺又远,用轻功倒是能很快赶到,可是这么点小事不值当啊,他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往街道旁的屋檐下走去,打算避会儿雨,反正根据他的经验,这雨下不了多久。
屋檐底下已经有三五个人在避雨了,看他们衣着,都是读书人。
范闲抬头,看了一下门匾,原来这是一家书肆,再看店内,柜台上已经围了一群人,只不过文人讲究体面,倒也没有喧哗的,个个温文尔雅,轻声细语,声音合起来,虽轻却也凌乱,范闲一时半会倒也没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随即不感兴趣的把目光收了回来,兴趣盎然的抬头打量长满青苔的灰色瓦片,和那滴滴答答的落雨。
一阵邪风吹入檐下,带着透明如线的雨丝,一股微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只听一声轻微的“呀!”声从旁边响起,原来是其中一个青衣长衫的读书人,他两手拿着一张带字的大块纸张,正慌张的往后退,退到了墙根处,嘴里还念叨着:“这雨往檐下跑什么,可别打湿了我好不容易买来的报纸。”
原来他在檐下等的无聊,见雨还不停,就没忍住掏出了方才买来的报纸,在檐下看了起来。
“报纸……”范闲怀疑自己听错了,忙转过头仔细的打量那士子手中的纸张,四张A4纸大小的纸张合拼起来,中有折痕,铅色的文字密密麻麻,真眼熟,可不就是前世被新媒体淘汰的报纸么。
有意思……范闲嘴角勾起一抹笑,看来这世界上是有一个或者几个跟他一样来自地球的老乡,看起来老乡混的还不错,报纸都办起来了,这种掌握文化口舌的事,可不是有创意有钱就能办到的,上面得有人。
于是范闲看向那青衣士子,温言笑道:“兄台,这报纸是何物?可否借我一观?”
那士子性子疏阔,闻言并不因自己没看完别人就来借而不悦,大方的把报纸递给范闲,还出言解惑:“报纸这新鲜事物,也是近几日才传来澹州的,咱们澹州偏远,听说京都和其他地方早就流传开来了。”
“原来如此,多谢兄台解惑。”范闲道谢,一目十行快速的扫看报纸,新闻没什么好看的,大儒讲解的经义他也不感兴趣,文人辩论更是一扫而过,却在看到第四个版面时瞪大了眼睛:西游记连载!天龙八部连载!
天呀,他这老乡跟他一样搞文学的?缘分啊缘分,这真是异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啊。
“小公子,你也喜欢小说?”青衣士子看范闲盯着西游记和天龙八部的连载章,笑道,“我们书院的人也都爱极了这些故事,初时读来虽然有些别扭,但越看越欲罢不能,也不知是什么人如此大才,胸中竟有如此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
听到士子语中的赞叹,范闲嘴角抽了抽,还能是谁呢,金庸大师和吴承恩大师呗,想到这,范闲赶紧去看作者署名处,赫然是“金庸”和“吴承恩”,忍不住笑了,看来他这老乡还是挺有节操的,没有做文抄公。
把报纸还给了那士子,范闲道谢后,转身进入书店。
书店里,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店掌柜守在柜台正在盘账。
见范闲进店,店掌柜一双利眼,打量范闲虽穿的不华贵,但那料子细节处却能看出不凡,再加上那通身的气度,一看就是哪家的小公子,也不敢怠慢,忙迎上前招呼:“公子想买些什么书?经史子集,本店都全。”
范闲笑道:“听闻贵店售卖报纸,现在可还有?”
掌柜的面露难色,店面里的报纸自然是售罄了,只私下里他留了几期,原本打算赠送给本地士绅的,他开书局的,这些关系是必须维持好的。
范闲看掌柜的有些为难,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柜台:“现下没有么?那就等下次有的时候给我留一份,这是定金,到时直接送到范府就好了。”
范府?掌柜的闻言,眼睛一亮,澹州就一个范府,当朝户部尚书并司南伯的府邸,而且范家的老夫人是当今陛下的乳母……心下了然,看眼前小公子的服饰和年纪,想来就是范府的少爷了,于是掌柜的笑眯了眼,开口道:“一定一定,报纸送来,我头一个给范府送去。”
说完想把银子还给范闲,范闲转身摆手走了,开玩笑,他又不是高衙内,不玩欺压良民那一套。
报纸当晚就被送到了范府,薄薄的一小摞,范闲看了看,有好几期呢。
泡了一壶茶,摆了一盘糕点,范闲躺在自己设计,五竹叔动手给做的躺椅上,一期一期的开始看。
因为他穿越前是文科生,所以重点关注第四版面连载的小说。
好家伙,他这老乡要不是有什么金手指就是和他一样记忆超群,看看吧:
第一期:西游记、天龙八部连载。
第二期:增添了还珠格格连载!
第三期:聊斋志异小故事。
……
大致浏览完,范闲嘴角笑意不止,原以为一个人来到了这个一无所知的时代,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却无一人相知的孤独感,要伴随他一生了,却原来,这世上还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灵魂,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相同的三观,他说什么,对方都会懂,对方说什么,他也了解,真好,某种意义上,他再也不是一个人了。
范闲复又拿起报纸仔细查看,果然小说版面的右下方有投稿地址:京都大庆报社。
范闲放下报纸,吩咐丫鬟取来纸和笔,洋洋洒洒的将脑海里的红楼梦写了出来,一晚上自然是写不完整本书的,只写了十章回左右。翌日,范闲兴冲冲的拿着自己的“墨宝”去了五竹的杂货铺。
“叔!叔!”范闲兴奋的推开门,寻找五竹。
“干什么?”一身黑衣,眼睛蒙着一道黑布的五竹,面无表情道。
他一直就这一个表情,范闲早就习惯了,快步跳到他身边,撒娇卖萌道:“五竹叔,帮我个忙呗?”
“说。”五竹声线不变。
“帮我把这个,投到京都的报社。”范闲把手中写满字的一摞纸举了起来,示意给五竹看。
“不行。”五竹言简意赅。
“为什么?”范闲仿佛被浇了一盆凉水,兴奋的情绪降了下来。
“因为我不能离开澹州,我要保护你。”五竹说完,头突然就有些疼,像针轻扎一样,细小却忽略不了。他忍不住抱住了头,曾经他离开了小姐一阵子,回来后小姐就没了,如今他绝对不会犯同样的错。
“好好好!不去了。”范闲看一向强大的五竹叔第一次露出脆弱的一面,心里忍不住难受,忙安抚起来。
唉,走出杂货铺,范闲叹息,本来想让五竹叔出门,他能早点跟老乡联络上的,这下不成了,范闲想了想,朝昨日路过的那家书店走去,不能走捷径,那就走正常途径吧。
书肆见范闲又来了,笑容满面的招呼道:“小公子又来了,昨日送到府上的报纸,可还入眼?”
“还没谢过掌柜的呢。”范闲一边为昨日的事情道谢,一边把手中稿子递了过去,“贵书局售卖报纸,想必在京中也有渠道吧,可否帮我投稿进京?”
掌柜的有些迟疑,心想您还有这才华呢,开口询问:“不知您这文稿可否借我一观?”
要真写的好,他自然愿意帮忙,写的太差的话,哪有脸往京里送呢。
范闲无所谓的把东西递了过去,这时代的人有节操,不像他以前所在的世界文贼辈出,再说以范府在澹州的隐形地位,也不怕对方昧下他的东西。
掌柜的看完稿子后,再看向范闲,两眼就像探照灯一样,大才!大才!他们澹州偏远之地,文风不盛,不料竟也能出这惊世之作!就是这字苛颤了点,咳咳,人无完人嘛。
掌柜的激动的拍了一下柜台,“真是好文!公子大才,放心,我立刻安排人,快马送进京城!”
范闲笑了,又拿出一锭银子放在了柜台,澹州到京都,路途遥远,想来路上花费不斐,他并不想占这个便宜。
掌柜的这次没有推拒,把范闲送出门后,立刻安排人进京,这次就不跟以往一样同商队一起走了,跟着商队,太耗时间,信差独自进京,一来一回能节省不少时间,说不定下一期的报上就刊登了他们澹州人写的红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