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二十三点一 ...
-
像是拦腰横劈,削去上面半个山体,留下半山高的一大片平整地带,适合动武应应景,附近小打小闹的人起了个大气的名儿,半山武场。
本来这是个江湖混混们解决地位纠纷、吃喝嫖赌的风水宝地,后来慢慢发展到远近闻名、江湖留迹。虽然名字很正经,但用途丁点儿没变,一直发扬传统,努力打架斗殴。
再发展,有了“半武宴”,一是地名的简称,一是宴饮的性质——半文半武。不过,文不成武不就。
旁边挺拔的山峰给这半山平地添了阴凉,是个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在群山环抱翠峰如簇中,一侧断崖下还有条河,从半山武场跳下去,有点深但还拍不死人。
一条锁链连着断崖和对面山峰,隐入丛林深处。对岸山林合抱中是“征战地”,一片山谷。
匪徒混混神棍们夏季大都聚在半山武场,搞些“动作”来活动活动被日头晒懒的骨头。
比武大杂烩,赢了有酒喝,各位兄弟们都还是舍得这些酒的,一人吐出一口也够第一名泡个澡了。这时,就是见识各家酿酒藏酒本事的好时候。
酒香萦绕,两日不绝。
武器也层出不穷,惊破吃瓜人的下巴。有使杀猪刀的,有用烧火棍的,还有甩一手给媳妇“负荆请罪”用的荆条的,五花八门,有人是长年累月深谙门道,武器虽奇葩,招式却实用。有的只是入门级,增添下酒配菜料来的。
最后还会有大当家们、各领头的出资凑顿酒席,这是树威望的好时刻,更是白吃白喝的绝佳时机。
开席前,头头们例行讲两句,从满肚子酒肉里拽出几点墨水,感慨一番,底下人热气上头附和一番。
各小帮小派的混混们吃着也能打起来,氛围使然,事儿倒不大。边吃边比划,和谐得两不误。
———
征战地——并不是当年真正的铁血沙场,传说是战争结束后将士们收拾兄弟残骸时选的埋骨地。
征战地山清水秀,但暗里危险丛生。
就在边疆和家乡之间,埋葬英魂,镇守故土,但也止步于此,不见人还。
行云归来,旧家不再。
当然,征战地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当年擒贼首之地。
当年有一个将军,假死脱局,只剩□□马游荡天际,踢踏野草。战报传至京城,掀起大浪。上至趋炎附势朝臣,下至愚昧百姓,纷纷怒骂惊惶。
三日后,外敌意欲大举入侵,将军与手下将领设奇谋擒贼首,并大破敌军。
捷报传至京城,小人巧言,蒙蔽圣听,上奏言“将军行事冒进不妥,没有万全之策就轻易投降,有辱国之气节,虽胜而不磊落,无法使周边小国心悦诚服。再者,臣言此计并非出自将军,极可能是将军投降假死后镇边将领顺水推舟为之,将军心中有愧,复回协助镇边将领行事。”
民间谣言四起,不堪入耳。
原来将军授意手下将领假意投降,渔翁在后,破了两相僵持的困局。
当年大漠风沙不知到底寒了谁的心。
将军百战,一朝诈降,身名俱裂。
———
权老大后来收拾了半山武场附近的摊子,开始搞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
他不仅收拾了人马,整顿了山寨,还写了好多版本的传说让手下人散出去,说这叫历史文化,好吸引来客。
这个混混头儿——权全,长得还不错,是头头们中的老大。
他和江湖名门有些交情,传闻武功不错,但由于经常和小弟们聚众喝酒胡侃,且没有一个小弟见过他出手,所以都把这茬归到了权老大吹的一个牛皮中。不过这可真不是从权老大这儿吹出去的。
权全和各门的一些掌权人一起举办了每两年一次的“半山比武大会”。
一些门派会通过半山比武大会招收徒弟,而一些武痴也会参加比武大会磨磨刀剑长鞭。
———
这次比武大会参试者主要想奔向阚沙门下,期望得其高看。阚沙是此次大会主要收徒人,在江湖上与扈庄齐名,高徒辈出。
扈庄也来了这次比武大会,不过并未在明面上宣扬。他想看看,挑几个徒弟到扈家庄,给师门增添点儿壮丁,人多热闹,活儿也有人干。
这个门派名称当时叫出来时,着实令世人喷笑,常有人以此为乐,到处嚷嚷这个笑话。后来,扈庄声名鹊起,一下堵上了那些人的嘴。
半月前,扈家庄。
“何人解我苦闷,不使春景虚度?”那人简单白衣,躺倚在树上,眉间微蹙。
“啧,故作姿态。”
“哦,师父又想玩弄别人了。”
“不知道哪个小子有福消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