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3.朱

      世子妃先开口,指着赵宴,对身旁的柏哥儿说:“柏哥儿,还记得对面的人是谁吗?”

      两岁的柏哥儿奶声奶气地说:“是爹。”

      在座众人皆是哈哈大笑,夸赞柏哥儿聪慧。

      世子妃揉了揉柏哥儿的头,谦虚道:“儿媳每日都给柏哥儿看他父亲的画像,柏哥儿久而久之也就记住了夫君的样子。原本儿媳还担心柏哥儿只认识画像上的父亲,看到活生生的人会有些害羞呢。”

      侯夫人笑道:“有甚害羞的?他们是父子天性,自然是熟悉的呢。”

      世子府点头:“婆母说的是,倒是儿媳多虑了。”

      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的柳姨娘坐不住了,她强行把坐在椅子上摇摇晃晃不安分的儿子永哥儿摁在座位上,看着世子说:“世子爷不知道,我们永哥儿也可想他的父亲呢。对不对,永哥儿?快叫爹。”

      柳姨娘是和世子妃进门相差一个月,又都是前后脚怀上孩子。柳侧妃被大夫检查出来是龙凤胎的时候,很是得意了一把。看,她虽然不是正室,也晚一步怀上孩子,但一怀就是俩。

      这要是两个都是儿子,她可是能和世子妃地位相当的了。就算是一儿一女也行,那也是有这龙凤呈祥的好寓意的。

      而且一般来说,如果女子怀的是双胎,一般都是不足月就就会生。要是她的儿子比世子妃的孩子出生还早,占个长子的名头也是大有好处的。

      可惜,世子妃先柳姨娘一步生产,还是个儿子,嫡长子的地位实至名归。

      即便柳侧妃剩下了一双龙凤胎,也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柏哥儿自小接受的就是侯府直系的嫡长子教育,加上他自己也聪慧懂事,一直以来备受大家宠爱。

      反观晚他几天出生的永哥儿就差多了,因为是庶子,没必要那么优秀,永哥儿到现在都还没有开蒙。每天就只知道和婢女们玩。

      永哥儿一早上就被叫起床,不能像往常那样睡懒觉本来就不太高兴。然后又是不让吃饭地在这做了许久,现在还让他喊一个陌生人,永哥儿非常地烦躁。

      于是他暴躁地扭动着身子,企图逃脱柳姨娘的桎梏。但是他越动,柳姨娘的脸色就越沉。直到她感觉自己快摁不住他了,气急之下狠狠掐了一把永哥儿腿上的肉。

      腿上被掐的永哥儿感到了疼痛,直接“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在这个饭桌上尤为注目。

      侯夫人觉得有些不悦,自己儿子回来这么一件高兴的事,竟然有人在这哭。她对柳姨娘呵斥道:“这是怎么回事?永哥儿要是不会喊你就别逼他了,哭什么哭,这大喜的日子。”

      柳姨娘一时之间有些慌乱,她只是想煞一煞世子妃的风头,却没想到自己儿子这么不配合。她慌忙解释道:“不是这样的,永哥儿他会喊的,他真的会。永哥儿,不准哭,你快点喊爹。”

      她越是这样催,永哥儿哭得越是厉害。

      柳姨娘都快要气炸了,她现在架在那,也没有台阶给她下。

      后来,还是世子妃看不下去了,出来打圆场:“永哥儿怕是饿了,大家也都坐了有一会儿了,我看不如现在上菜吧。”

      世子点点头,这个事就算翻篇了。

      下人们陆陆续续地把菜端了上来。

      世子妃状若不经意地瞥了柳姨娘一眼,眼含讥诮,仿佛对于柳姨娘刚刚那个哗众取宠的行为很是看不上眼。

      柳姨娘牙都快要咬碎了,世子妃这个假正经的女人,惯是瞧不起她的出生。她好不容易能在子嗣上赢她一把,这次却被她狠狠地打了脸。

      旁边的白姨娘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不是她不想说,而是没她说的份。柳姨娘曾经虽说是寄养在侯府,但是柳姨娘的父亲确是沧州正六品的官员。说到底,留柳姨娘再不济也是一名官家子女。

      可是这样的身份都不被尚书嫡女出生的世子妃放在眼里,更别说还是通房出身的她。

      每当这个时候,白姨娘都会在想,绛绯是不是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所以才不愿意进这后院,毕竟留在书房里,还能时常见到世子爷。

      钟鸣鼎食之间,吃饭自然是有规矩的。

      食不言那是基本功,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那几盘,不能站起身来夹别人面前的,也不能把胳膊伸长去夹别人面前的。

      除此之外,夹菜的时候不能发出筷子碰到盘子的声音,也不能发出咀嚼的声音。

      怎一个安静了得。

      今天是休沐日,官员不用上朝。赵宴刚从江南回来,也不用去当值。若是皇上对这起江南贪墨案有什么想了解的地方,会派人来宣他进宫。

      众人很快吃完了饭,就各自散去。

      侯夫人把世子和世子妃叫到她那里去,说是有事要说。

      进了房,侯夫人对着世子欲言又止,赵宴也不主动出声询问,只细细地品茶。

      世子妃见此,体贴地给了一个台阶:“婆母是有什么事想说吗?”

      侯夫人赞许地看了世子妃一眼,对赵宴说:“儿啊,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宴一听这话,心里对她想要说什么已经大概有了谱,却是不搭她的话茬。

      见他只自顾自地品茶,也不接自己的话头,侯夫人有些尴尬,硬着头皮往下讲:“你房里那个通房。。。。。。”

      见他神色未变,侯夫人接着说:“那个通房自小就在你的院子里当差,后来又给你当通房,伺候了你三年,我看是时候给她提成妾室了。”

      “。。。。。。”

      侯夫人和世子妃都在等着赵宴的回答,但他却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喝自己的茶。

      世子妃想要接话,但见他这样,却也不好贸贸然开口。

      一盏茶毕,赵宴放下手中的茶盏。用手蜷起敲了敲桌面:“这个事我心中有数,母亲就不必操心了。”

      侯夫人急切地说:“我怎能不操心,这。。。。。。”

      侯夫人没说的是,这不合规矩。

      遍观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哪个不是娶了正室之后,要么将通房提成妾室,要么把发出去卖了。

      哪有像他们这样的,继续留在房里当通房的。

      便是想在书房里放一个通房,那也不该是绛绯。

      赵宴却不欲多说:“她身子受损,放在我身边,我更放心一些。”

      “便是这样。。。。。。”

      “她为何会这样,娘不是心里最清楚吗?”

      “。。。。。。”

      “过段时间我向宫里请位御医来看看她的身体,之后的事再说吧。娘若没有其他别的事,儿子就先告退了。”

      说罢,赵宴起身就走了。

      留在侯夫人和世子妃在房内面面相觑。

      片刻,侯夫人叹了口气,挥挥手让世子妃也回去了。

      房内的熏香燃着,袅袅地飘散。

      侯夫人坐在榻上,用手拄着脑袋,对着身边的嬷嬷说:“刘嬷嬷,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刘嬷嬷看着眼前的主子,知道她是为刚才世子爷的那番话感到伤心,安慰道:“奴婢知道,您也是不想的,这一切都是意外。”

      “是吗?”

      “是的,世子爷也是知道的,他从来没有责怪过您不是吗?”

      “既然他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为什么自那之后就对我不冷不热的?我是他的亲娘,便是我再恶毒,也不会去害他的子嗣啊!当年那个孩子,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刘嬷嬷安慰地拍了拍侯夫人的背。

      事情还得从世子说亲前讲起。

      当时世子已经二十六岁了,京城里的贵族子弟一般来说都是二十几岁才开始说亲。即便是这样,世子二十六岁才开始说亲也算是顶晚的了。

      那是因为世子在刚过弱冠之时被侯爷送到西北边陲历练了三年,回来了之后,侯夫人在京城贵女们中挑挑拣拣,愣是没有一个觉得满意的。

      公主郡主之类的,率先排除。皇家的女婿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是尚了公主,这辈子的前途算是毁了。

      然后就是其他国公或是侯府的嫡女。贵族男子一般说亲较晚,但是女子,尤其是嫡女都是十一二岁早早就说了亲的。尚留在闺中的十六七岁的嫡女,当时竟然全都是说了亲的。要不就是双方正在说亲的,他们突然横插一棒子,难免得罪人。

      剩下未说亲的嫡女,基本上年纪都是过小,还得载长几年。

      这和自己地位相当的没有人选,侯夫人只好从那些门第较低的人家中挑选嫡女。

      但是侯夫人眼光高,要不是嫌这个长得太平庸,要么就是嫌那个书读的不多。

      这般挑挑选选,竟没一个她满意的。

      暂时找不到相亲对象,侯夫人也不急,还是先给儿子挑一个通房,解决一下平日里的需求要紧。
      于是侯夫人把赵宴喊过来,告诉他,她打算给他先挑几个通房。

      赵宴当时想了想,说:“倒是用不着几个那么多,两个足以。还有。。。。。。”像是想到什么,脸上突然晕起两抹红云。

      侯夫人见儿子难得脸红,猜到他怕是心目中有看中的人了。于是她也乐意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倒是难得见你脸红,怕是有看中的了吧。说吧,娘把那个人指给你。”

      于是赵宴找侯夫人要了那个时候在他院子里当二等端茶婢女的绛绯。

      侯夫人便把绛绯和当时是她房里当一等丫鬟的白姨娘送给了赵宴。

      她只管送人送得痛快,却没想到后来那个让她根本没放在心上的绛绯让她现在伤透了脑筋。

      故事接着说。

      送了人以后,侯夫人倒是有仔细打听过儿子房里的状况。知道儿子只是有点过于宠爱那个叫绛绯的丫头外,一个月里基本都留她宿在房里,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别的出格的地方。

      对于此,侯夫人觉得有点不妥,怎么还有种椒房独宠的意味?但是却也没太在意,毕竟在他看来那两个不过都是让世子爷放松的玩意。喜欢哪一个都无所谓。

      暂时把世子爷的日常需求解决了,侯夫人反而不急了,又慢慢地精挑细选起合适的贵女起来。

      也合该是她运气好,大半年以后,终于让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原来兵部尚书还有一个原配生的嫡女,后来原配病死了,这个原配生的女儿被后母忌惮,八九岁的时候就送到了她舅舅家去住。

      如今她舅家的外公去了,临死前希望兵部尚书能把自己的外孙女带回去说亲,毕竟当时她已经十七岁了。

      好在那尚书良心未泯,还记得自己这个女儿,便把她接了回去。

      这么一来不就正撞在侯夫人的枪口上了吗?

      男未婚,女未嫁。而且兵部尚书掌管着部队调动,是个有实权的高官。两家那是实打实的门当户对。

      于是两家人很快就说到一起去了。

      赵宴早就知道自己要去一位贵女当妻子,听说这个兵部尚书的嫡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舅家的时候也跟外婆学过管家,便没什么意见,同意了这桩亲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