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惠香 ...

  •   老爸的发现给了很大的启发,至少现在知道这本书是一歌二喉。

      若荷准备从头开始。但先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按时间顺序做一个时间表。把第一回当作第一年,根据故事情节排列,看看到前八十回总共过去了多少年?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难不倒若荷,她打算做个小程序,但后来想了想,把写的指令填到了游戏中,看看有什么反馈。

      如她所愿,上了一趟厕所的功夫,就有了结果。

      游戏按指令把书中所有描述时间的词整理了出来,很快做出了一个《红楼梦》时间表。

      她一时有点恍惚,不觉得自己是在闯关玩游戏,倒像是得了一个强有力的帮手。

      她发现时间表中显示书里出现了一个明确的节气“冬至”:

      《红楼梦》第十一回,秦可卿生病,“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查黄历,整个清朝只有嘉庆18年即1813年十一月三十这天正好是冬至,而在康雍乾三朝都不符合。明朝也有符合的是万历21年即1593年和崇祯15年即1642年。1813年太晚,1593年太早,也就是1642年可能和小说有关联。

      再分析书中从这个时间点到秦可卿去世到底有多少光景?

      书中交代:期间贾瑞因为被王熙凤作弄病了一年光景后死了。到了冬底,林黛玉父亲病了,黛玉回乡,9月父亲没了,消息带到京城时,秦可卿去世。

      所以秦去世的时间点是1644年。

      1644年发生了什么?崇祯去世。

      作者为何隐藏这个线索?或者,它是一条线索吗?

      不过这个时间点更让若荷相信这是一本写明末清初的作品而并非乾隆年间。

      因为这个时间表,若荷还发现了书中一些矛盾之处。

      譬如黛玉,第一次说到她的时候只有5岁,但“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她母亲病逝,下一年的正月她到了贾府,却变成了10岁。

      为什么10岁?

      因为书上说她到贾府后“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

      《红楼梦》甲戌本第四回又写道: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

      《红楼梦》第四回: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所以宝钗13岁。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所以这时袭人13岁。

      《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所以宝玉11岁,

      第三回,(黛玉)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所以黛玉应该有10岁。

      然后第二十回,《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对黛玉):“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从这一段似乎黛玉与宝钗入贾府的时间相隔好几年。

      这些矛盾是不是也正好说明了弟弟认为的作者起码有两位?

      如果起码有两位作者,吴伟业是不是其中之一呢?

      那得再从卞玉京和史湘云身上找找有没有线索?因为这是和吴伟业最相关的一个小说人物。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游戏中设定为湘云去体验。湘云一直到第十九回才突然出现的,所以在游戏中也感觉很突兀。

      一直到第二十一回,就真的发现了一个和卞玉京相关的内容,若荷认为这一定是作者放在文中的code。

      怡红院有个丫头叫蕙香,和宝玉是同一天生日。但“惠香”是卞玉京的号呀。

      看看书上是怎么说起的:

      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

      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

      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

      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

      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宝玉从来都是怜香惜玉的,这天却突然对丫头发无名之火。

      那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之前因为宝玉一早跑到黛玉和湘云的房中去,还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来洗脸,又让湘云帮梳辫子,袭人看到后就不理宝玉了。然后宝玉也赌气,就有了上面那段对话。

      分析这段话的起因是湘云,“蕙香”也就跟湘云有关了。看来这真是作者的写作习惯,来告诉读者他的真正目的。就和前面迎春写到香菱那样关联起来一样。

      卞玉京别号惠香,书中蕙香原来叫芸香,芸香倒过来就是谐音湘云。卞玉京和湘云的关联前面已经讨论过了。

      蕙香改成四儿后在宝玉的生日会上还说过令大家惊讶的一句话是:同一天生日的是夫妻。也正因为这句话,后来被王夫人抄捡大观园时借题赶出家门。

      大概只有吴伟业才会觉得惠香这个名字哪是人人都可以取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还扯上兰花,当时四儿说的话中并没有提到兰花,但卞玉京就是善于画兰的。

      钱谦益曾有《冬日嘉兴舟中戏示惠香》和《别惠香》等很多提到惠香的诗。陈寅恪在写柳如是的传记时花了大量的笔墨求证了惠香即卞玉京。

      钱谦益在苏州偶识惠香(卞玉京),并得知卞玉京和柳如是情同姐妹,在卞玉京和吴伟业陪同下,乘舟去找在勺园养病的柳如是。

      钱谦益和柳如是后来为了吴伟业和卞玉京的再次相遇也是操碎了心。

      但若荷没能在吴伟业的诗词中找到惠香这个名字,这是很奇怪的,难道为了《红楼梦》,连着这个也隐藏了?

      吴伟业不但和柳如是一家关系很亲密,吴伟业和柳如是的前一任男友陈子龙也关系密切,两人为同科举人,吴伟业称陈子龙“诗特高华雄浑,睥睨一世。”

      后来,南明弘光元年,清军屠江南,陈子龙与夏允彝谋规复江南,后事败,隐于嘉善陶庄之水月庵,这个水月庵是不是就是《红楼梦》里面的水月庵呢,名字一模一样。

      所以若荷推测吴伟业是弟弟口中的B,即写了最初版的《红楼梦》的可能性大,主角就是柳如是,而且应该是开头的香菱和后来的黛玉为同一人。

      原因呢:

      香菱原名英莲,柳如是曾自号“影怜”,谐音。这个已经知道了。

      《甲戌本》第三回回目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后来版本才改成了: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但那时候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还没有去世,她去外婆家怎么成了荣国府收养了呢。

      柳如是当年倒确实是被收养过。所以会不会最早的版本,“香菱”就是女主,林黛玉的出生就是从香菱开始的?

      书中有一段黛玉跟宝钗说的话,黛玉道: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林如海探花出身,四代侯爵,黛玉没有嫡亲的兄弟,林家家业去哪儿了?

      所以这时候的林黛玉不像是林如海的女儿,倒像是被拐卖的英莲。

      还有后面薛潘看到黛玉人就酥了,又从虎丘带家乡土产给黛玉这些情节,放到香菱身上似乎更合理。。。

      所以弟弟的ABC理论对的话,假设C改了后,依然留下了一些痕迹和矛盾之处。

      但是为啥C要花十年时间来改而不是直接重新写一部呢?

      若荷记得吴伟业在去世前曾写信给冒襄,会不会是他的遗托?另外书中这些影射历史的方式或者分身的手法一定也让冒襄觉得很新奇,譬如这个四儿,是否还影射了谁?

      若荷越想越出神。

      弟弟下了课跑来问姐姐的时候,若荷正发愣想着ABC的问题,手中却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笔转得飞快。

      弟弟抢过笔,问:“姐,昨天那个观点怎么样?是不是要往这个方向找?”

      若荷努努嘴让他自己看电脑,自己还在沉思。

      “哇塞,这么高效率!”看到姐姐找到的新证据,弟弟惊喜道,“有个B,是不是还有个A?是不是那个改《石头记》成《情僧录》的情僧或空空道人?”

      “对哦,”若荷拍了一下桌子,道:“你说情僧提醒到我了。我以前查过一个叫方以智的人。他最后在南京出家。但因为时间合不上就放弃了,如果有个A,那就有可能是他。”若荷高兴地又重重拍一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