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
-
日子如流水而过,自魏父去东平已一月有余。
在此期间,魏爷魏奶领着琼娘、魏秀、刘氏、雪芽等一大家子人将山下六亩的高粱、玉米,还有山腰上种植的地瓜、大豆、花生陆陆续续的收割完毕。
又重新种下新的农作物,山下的六亩良田,四亩种上了小麦,还有两亩种了红薯。山腰的荒田上种了白菜、萝卜和土豆等应季蔬菜。
一家子忙忙碌碌了大半个月,才终于将所有的粮食全部收入仓中,所有人都长出了口气。
这天傍晚,琼娘看着厨房满满的食物,下决心做一桌好菜,犒劳犒劳大家。
琼娘走进鸡圈里,寻了一只老母鸡杀了。
热水褪毛,开膛破肚。清洗干净之后,放进瓦罐里,盛入清水,放入八角、桂皮、红枣、枸杞等作料煨鸡汤。
琼娘又从橱柜里舀出两碗玉米面,到入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静置醒发。
大灶旺火,上两层笼屉。下层笼屉正在焖至高粱饭,上层笼屉里放置着地瓜。
琼娘打开笼屉,用筷子轻轻戳了戳地瓜,感觉八成熟了。
便夹出两个地瓜,去皮,捣制成泥,再加入适量的食盐。
将之前发好的玉米面与地瓜揉成一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然后擀成厚薄适度的小圆饼,刷上一层薄薄的猪油,在撒上一层黑芝麻,放入饼铛中焙熟。
这样焙出的饼咸香可口,又略带一丝甜味。
琼娘忙碌中抽空看了眼瓦罐中的鸡汤,将整只鸡捞出,骨肉分离,将骨架继续放入瓦罐中继续熬汤。
剩余的一部分鸡肉撕成条状,放入熬得香浓的粥里,做成了美味的鸡丝粥。
另外的一部分鸡肉放置微凉,切片装盘,一道白切鸡就做好了。
琼娘还精心调制了一碗酱汁,搭配白切鸡,美味十足。
琼娘又炒了几道菜,香菇酿藕丁,清炒莴苣,还有红烧茄子。
琼娘在厨房忙忙碌碌的时候,石头站在厨房门口,闻着香气,咬着指头直喊饿。
琼娘数了数,应该够吃了,便将饭菜一一端去正堂,便喊众人吃饭。
“哇,好香,还是琼娘你的手艺好。”魏秀看着桌上的饭菜,乐的给琼娘直竖大拇指。
“还不快帮我”琼娘嗔怪道。
一家人慢慢落座,魏爷看着满座饭菜,赞赏的点了点头。率先下了筷子,众人也随着提筷子开始吃饭。
“琼娘啊,你卖卤煮卖了不少钱吧,咱们家现在都可以吃上这么好的饭菜了......”刘氏一手拿着一个饼子,不停的夹饭菜往碗里塞,一边还斜觑着琼娘,酸溜溜的开口道。
琼娘放下碗筷,心知肚明。刘氏这是嫉妒了,卖卤煮的钱都交给魏奶了,刘氏得不到半点好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琼娘看了下魏奶。
魏奶在刘氏开口的时候,就忍不住重重搁下了饭碗,“翠花,你想干啥?两个孩子做点小买卖,挣了点钱还不忘交给我补贴家用。你要是有什么不服,你也可以学琼娘做点小生意,到时候你想干啥我都不管你......”
刘氏被魏奶训得不敢吭声,低头只顾着往碗里刨饭。
琼娘见此嘴角微微翘起。
又过几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
一大早,魏爷就去后山砍了几支茱萸,由魏奶亲自给家里的几个孩子佩戴在身上,祈祷孩子们未来百事俱高,家中兴旺顺达。
魏奶从前几日就开始准备,把糯米磨碎过筛,反复几次直到糯米磨成细粉,大米也磨成细粉。
将糯米粉、大米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加水,搅成糊状。做成各种形状的花糕,然后放入笼屉蒸熟。
红豆挑出沙粒,用清水反复淘洗,之后也放入笼屉中大火蒸制半个时辰。
在把红豆取出,捻成糊,放入适量细砂糖,加水,放入锅中继续熬煮,直到熬成红豆酱。
家里还有去年腌制剩余的桂花酱,糯米糕出锅后,涂抹上一层红豆酱,在放入一勺桂花酱。如此,重阳糕就做好了。
魏家村过重阳节的习俗一直都是做重阳花糕,饮菊花酒。
到了晚间,一家子凑在一块热热闹闹的分吃了重阳糕,一人饮一杯菊花酒,重阳节就算过完了。
重阳节之后,一家子又恢复了往常忙碌的生活。
琼娘、魏秀和雪芽三个轮番去镇上卖卤煮,魏奶压着刘氏每天在家里打络子,裁棉衣,做鞋子。天气越来越冷,衣服鞋子都要提早备好。魏爷每天守着庄稼,侍弄的很勤快。
这天琼娘从镇上摆摊回来,魏奶特意把琼娘叫去。
“琼娘,前段时间正值秋收,又过了一个重阳,总算是忙的停当了。我今天已经遣媒婆给苏家送了二十两银子,又塞给了媒婆五两银子。那媒婆拍着胸口给我保证的,一定会退了这门婚事。你可以放心了……”魏奶高兴的告诉琼娘。
琼娘听完之后,也是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心上的大石头总算可以挪掉了。
祖孙二人,正开心的时候,魏秀突然闯进来,急吼吼的拉着琼娘往外跑。
“娘,下晌燕尾湖要开始捕鱼了,我和琼娘一块去凑热闹。”
“现在就开始捕鱼了”琼娘疑惑的看向魏秀。
“村长大伯说,今年雨水多,估计又快到汛期了。所以今年早点开始捕鱼……”魏秀对琼娘解释了一下。
琼娘跟着出门的时候,看到门边一脸渴望表情的雪芽,顿了顿,拉着雪芽一块往燕尾湖而去。
燕尾湖在村子的西面,魏秀领着琼娘和雪芽穿过几户人家,抄近路绕了过去。
燕尾湖正围了好多村民。翠翠,英子等几个玩的好的小伙伴已经等了许久了,看到琼娘和魏秀过来,都很激动。
“琼娘,你最近在干啥?,我几次上你家都见不到你……”翠翠拉着琼娘鼓着脸颊抱怨道。
琼娘抱歉的笑了笑,表示自己真的很忙。
旁边有一个脸上带点雀斑,看上去去胖胖的小姑娘叫英子,前段时间去外祖家了,才回来。
琼娘亲切打招呼“英子,你这次怎么去这么长时间呐?”。
“嗨,我舅舅一家子都搬去了镇上,老家只留外婆一个人了,我得多陪陪她老人家呀……”。英子叹了口气。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琼娘知趣的没有多问。转向了别的话题。
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
琼娘参与了几句,便抬头打量湖面的情况。
湖里有三四艘小船,有七八个壮汉站在小船上正在几个定好的点大面积的撒网。
每年的秋季捕鱼都是村里的一大盛事。打捞出来的鱼每家每户按照人头划分,剩余的一部分鱼就会拉到县城卖给酒楼。
得到的钱,一部分留给公中公用。剩下的钱也会平均分给每家每户。
因此每到这一天,村子里热闹的都跟过年一样,不仅仅可以吃到鱼,还会分到钱。大人和小孩都非常兴奋。
渔网撒下去,必须至少等待两个时辰,才会开始起网。
周围围观的乡民都很兴奋不愿意离开,守在湖边,想亲眼看看今年是否会是个大丰收。
两人时辰之后
先前撒网的几个壮汉登上小船,先查看渔网的情况,确认没有什么情况之后才示意拉网。
刚开始七八个汉子拉,后来渔网越来越沉,周围的青壮年都上前去帮忙。
一大堆人热火朝天的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将渔网拉上来了。
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也站在湖边,边看着热闹边讨论“今年的鱼收成不错,我看至少比去年多了两成。咱们村可以过个好年了……”。
“不错,今年的鱼苗都是特意找人挑选的好养活的养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抚着雪白的胡须感叹道。
旁边村长堂祖父也激动的到处溜达视察各个渔网的情况。
最后汇总起来,今年鲫鱼收获五百斤,鲤鱼三百斤,草鱼二百斤,鲢鱼一百斤总共一千一百斤,比去年多了两百斤。可把村长高兴坏了。
村民们也都自发从家里拿盆去领属于自家的分例。
村里有规定,每家每户成年人可以领两条五斤重的大鱼,小孩可以领一条两斤的鱼。家里人口多和人口少的,会视情况酌情给予。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魏秀那边一看到鱼打捞上来之后,就飞快的跑回家去拿出两个大盆回来。
魏家一大家子有八口人,六个大人,两个小孩。一共分到了十四条鱼,家里人多。堂祖父有额外给了两条小点的鲢鱼。一共十六条。
魏秀拿来的两个盆子都快装不下了。而且今年鱼肥,个头个顶个的大,太沉了,琼娘三个也端不动。
魏秀只得再次跑回家,喊刘氏来帮忙,在家里,她的力气最大。
琼娘等了好半天,刘氏才晃悠悠的走过来,看了看盆中的鱼,嫌弃的撇撇嘴,“怎么才这几条,大伯年年都小气,都不会多分点给我们……”。说着端扛起盆子就迈开大步回家了。
琼娘看了看刘氏的胳膊,在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对刘氏的力气有了一个深刻清晰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