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红藕香残 ...

  •   再醒来,宋锦书人已经在火车上了。她病了,在火车上又迷迷糊糊的睡去。
      ……
      “锦书,你醒了!”杨如堇恰巧进来。
      “如堇,你怎么回北平了?”宋锦书看着杨如堇,一脸迷茫。
      “这儿是上海,不是我回北平了。”她笑着摇摇头。
      “怎么会!”她惊呼。
      “是杜泽清和林海昌托关系,送你过来的。你大病了一场,不记得也正常。”她顺势坐在床边,“锦书,你在北平的事儿我已经知道了,林海昌对外称你来上海看病,如今恰好趁这个机会,从北平脱身,再怎么样,这租借里头还算安全,到了上海,你也一样能唱戏。等过段日子,我想办法联系沈家,送你去香港,如今待在上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北平那边他们会安排好,你不必担心。”
      杨如堇苦口婆心的劝道。
      宋锦书点点头,随后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般,急忙抓住杨如堇的手:“如堇,你告诉我,晓儿怎么样了?那天我推门,晓儿她…”回忆起那天,宋锦书心绞痛。
      “应该是无碍。”杨如堇眉头微蹙,继续说道:“杜泽清不会让她有事的。杜家虽然没落了,可人脉还在,杜泽清也不是个简单的人。”
      “锦书,你可知杜泽清和晓儿的关系?”杨如堇看着她。
      “他们有什么关系?”
      “你还记得多年前,杜跃安升官没多久,就急急定了对头李家的罪,李家冤死,李家的独女被杜家收在家中,后来听闻那姑娘被折磨而死。”
      那年冬日,杜泽清的父亲杜跃安刚升职没多久,便定了对头李家的罪,后来,李家上上下下冤死,只留下李家的女儿,却被杜家收在了家里,一年前,那姑娘被活活折磨而死,最后连个埋骨地都没有。
      “莫非晓儿是李家的姑娘?”宋锦书十分吃惊。
      杨如堇点点头,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真相不难猜出。
      “她原名李桐晓,正是已故李大人的独女。她从未在外露面,我们认不得也正常.”杨如堇不由得叹气,继而道:“杜家同李家的关系或许和传闻中有不同,我们或许错怪他们了。”
      她也是名门小姐,可又是怎样的遭遇,让她竟被人割了舌头,到头来流落街头?我们无从知晓。杜泽清与宋锦书打交道,也是在晓儿来了她身边之后,那这一切,就说得通了。显而易见,他是为了晓儿来的,如堇说,如今晓儿在他身边,她倒也屋其他担忧。只是那日晓儿伤重,似乎已经没了气息,不知道如堇是不是隐瞒了些什么。
      “对了,沈先生和你父母已经到了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学生们暂且安置了下来。前几日,我已经差人送了信过去。”杨如堇拍了拍脑袋,想起了这件事儿。
      “如堇,谢谢你。”谢谢在乱世里,还惦记着她的安危。
      “你怎么还同我客气起来了!”她故作傲娇。
      杜鹃和阿文跟着宋锦书一起来了上海,如今在租界里找了份工。长辛班的其他人,听阿文说,分成了几波,出了北平。两日后,北平来了信件,是林海昌写的,报了平安,信中说晓儿已无事,吴管事也被处决了,他马上也要跟着杜泽清离开北平。此后,再未收到其他来信。
      下午,杨如堇带着位外国友人从外边回来,两人亲昵地挽着手。
      “锦书,这是Leo,我的未婚夫。”
      “这是锦书。”杨如堇又转头,向他介绍着。
      “你好。”Leo伸手,准备同她握手。
      “您好。”宋锦书轻轻回握着。
      十月中旬,宋锦书收到了沈临怀的来信,得知他与父母安好,这颗心暂且放下了。
      十月底,杨如堇同Leo在教堂举行了婚礼。没有许多宾客,在场的都是杨如堇的至亲,神父宣读了誓言。两人在十字架前接吻,彼时外边恰是战火连天,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登陆上海。
      宋锦书还未等到沈临怀的回信,Leo已经买好了去往香港的船票。十一月初,她已经站在了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的甲板上。
      在相别了四个月后,宋锦书和赵如清再重逢。
      赵如清抱着她,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这个时候,依旧没有林海昌和杜泽清的消息,离开北平并非她自愿,离开前,刘玉荣拜托她的事儿,还未完成,如今也不知道刘玉荣是否已经带着李老爷出了北平,还有张秋贞,一点音讯都没有。
      新年,许章焕从法国来了香港,经过一番动乱,两人再见时,又有许多话要说。
      宋锦书再未登台唱戏,长辛班散了,五湖四海的人聚不到一处,还有的人已经在地下相聚,香港不是北平,没有长辛楼,也聚不齐长辛班。
      她同许章焕学着生意上的事儿,闲暇之余,写几篇稿子,投到杨如堇的报社,也算是做了贡献。
      一九三八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七年,长沙炮火连天,长沙临时大学解散,集体迁往昆明。整整一年,宋锦书同沈临怀断了联系。写过去的无数封信,怕是已经在炮火中化作灰烬。
      同年四月,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成立。
      年末,杨如堇怀孕了。Leo不让她去报社,她便待在家中写稿子。第二年入冬,如堇生了个男孩儿,甚是可爱。小孩儿还未生下来时,杨如堇便让他认了宋锦书做干妈。
      一九四五年八月一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黑云压城,城民终于等到了黑云破开,透出金光的日子。
      宋锦书于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带着赵如清回了北平。这个时候,颐和园的海棠花应该开了!彼时北平已在八年的炮火中,被磨去了原本的面目。长辛楼被翻新过,宋锦书站在门前,犹豫了许久,才迈步往里走。
      碰巧,一个穿着长衫的男子走出来。
      “锦书姐!您终于回来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秋贞。
      他穿着黑色长衫,领口挂着一块儿玉,下边是墨绿色的穗。
      “秋贞,还好吗?”相别多年,到头来一句还好吗?竟惹得两人双双落泪。
      许久,两人破涕而笑。
      如今,张秋贞是梨园公会的会长。一别八年,发生的事儿太多,一时之间,三言两语怎样也道不清楚。
      “如今您回来了,这长辛楼也该物归原主了。”张秋贞将长辛楼的房契交还给宋锦书。
      “这是林老板交给我的任务,我终于完成了。”
      “秋贞,你后来与海昌有联系吗?”宋锦书心中隐隐生出期待。
      “没有。”他顿了顿,随即摇摇头。“他将您送走后没多久,他也离开了。离开前将长辛楼的房契交给我,等您回来了交给您。”
      宋锦书在香港时,也想办法寻过他,只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也许,他正在哪个桃花源中,悠闲自在……
      希望如此。
      一九四六年八月,宋锦书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沈临怀。他来见她时,走的很慢,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在一九四二年的夏天,他组织学生躲进防空洞时,被山上滚下的石块伤了腿,落了残疾。
      “乌啼啼不尽
      月满西楼,为托相思意
      春风晚来急
      莫回头,凭栏语
      八年离愁,思思绪绪,难相聚。”
      “十里梨花雨
      小楼空空,西阁飞柳絮
      浮华洗千里
      春和景明,海晏河清,再相遇”
      宋梦则和许惠茵也苍老了许多,两鬓已出现了银丝。
      学堂复员后,宋梦则主动辞了教授一职,在家安心陪着许惠茵。
      至于长辛楼的房契,宋锦书没收。留给了张秋贞打理。
      她同沈临怀搬到了校舍,负责他的一日三餐。
      战火还未断,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九年的秋天。民国至此完结,北平也不再是北平,改为了北京。
      沈丛忆死于一九四九年的秋天,作为国民党余孽,在国民党退居台湾时,下午于家中吞弹自杀了,赵如清随后也跟着离开。至于沈灵均,死在了一九三九年的上海五月,好在是个温暖的日子。李聿明,则是没有半点消息。
      林海昌曾在信中提到,宋锦书离开北平,一路平安到上海,其中少不了李聿明的帮忙。
      建国后,沈丛忆,沈灵均和李聿明的名字出现在了国民叛党的榜上,而沈临怀,却受了嘉奖。
      宋锦书每每想为他们平反,却被沈临怀拦了下来。
      他说:“无论人们的评价是好是坏,他们做过的,无愧于自己就好。”
      死者倘若未活在活人们的心中,那便是真真的死掉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红藕香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