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那是潼关原本的守城主将张忠,是齐修平父亲的旧部,对齐修平和齐家军的到来,他设宴欢迎,慷慨地交出了指挥权。他们纵酒欢呼,一见如故,他们约定“死生挈阔与子同说”,他们高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约好了,一同做大周的魂。如今张忠叛了齐修平,叛了大周,他洞开了城门欢迎北塞胡兵,他向敌人递去了这次出关之战的排兵图,他低着头向胡兵首领乞求粮食。城中粮食早已吃尽,树皮野草也被扒的干净,张忠先杀了自己的战马,再杀了自己的爱妾,下箸的时候,齐修平看着这个和他父亲一个年岁的老将泪流不止。齐修平知道他为什么背叛,张忠根扎在了潼关,他的母亲咬牙不肯吃最后一口粥活活饿死,他还有一双儿女,初见时灵动活泼的孩童现在饿得连哭都不会了。
      然而北塞胡人也没有信守承诺,张忠被杀死在他脚边。
      最后一个守在齐修平身边的将士是随他来潼关的副官尹州,那是一个高挑的汉子,三十出头了还未娶妻,笑起来比大姑娘还腼腆,那日初到通关时,借着酒醉,拿着一块玉佩,醉醺醺又不无得意地说,与一户大家小姐已私下结了终生,大户老爷嫌他没本事,小姐说愿与他私奔。他摩挲这玉佩,说他来这潼关啊,等打胜了仗就能升官,到时候就回乡里,向大小姐迎亲。“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北塞胡兵的长刀一把穿过了他的胸膛。将士的鲜血依旧滚热地淌,那不知在何处的美娇娘啊,是否为他流泪。他日故人做黄土,你是已为新妇,或是生死枯等?
      曾经齐修平,亦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将雄,出身将门世家,武艺高超,凭三道防线一座石城,将北塞胡兵拦了两年,诗人以“杀人如剪草”歌颂他武艺高强,乱世出枭雄,有人感叹齐修平生逢其时,只有他知道,他更希望,自己这一身本事,是应用到开疆拓土上而非保家卫国。他不是生于乱世,他是生于盛世,他见识过雍容与繁华,也无奈见证了衰败。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他只恨,自己的功成名就,踩着的不是胡人的尸骨,守城两年,未能将胡虏屠杀殆尽,而今,自己也成了别的将领的手下败将。
      潼关败地迅速,潼关前三道防线却垮地蹊跷。
      历、岚二城地势开阔,易攻难守,加之守军松懈,兵力虚弱,根本无法抵御膘肥马壮的北塞胡兵。而潼关两面环山,地势居高,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齐修平到来之后,联合守城周军,与齐家军共同布防了三道防线,易守难攻。北塞胡兵被阻拦两天,寸步难行。可是次年三月,北塞胡兵,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攻破防线,直达城下,大伤了齐家军元气。
      周朝帝王昏聩,接手过繁华盛世,却不愿面对衰败,深居金碧辉煌的皇宫中,听到齐修平弃城的行为只觉得愤怒,泱泱大国,怎可向夷族示弱,居于关内不出,这根本就是懦弱。皇帝不懂,周朝打不过,但耗得起,占着富庶南方的周朝不必背靠荒原的北塞,自大且无知的皇帝只知道,他需要一场胜利,来扬我国威,稳我民心,齐修平抗命不出,是对皇权的挑衅。齐修平上书,说潼关若败,北塞胡兵过了潼关边如入无人之境,在无阻拦,皇帝看到奏折,气得把龙案拍的砰砰响,说我大周怎可能败!
      祸不单行,潼关大旱,粮食吃紧,齐修平向皇城求粮,无人应答。
      一月之后,右相张雄,才派出了侄子,带着一万兵马,到达潼关助阵。高傲的公子哥,翘着脚坐在椅子上,叫齐修平交出兵权,嚷嚷着下令打开城门。齐修平一把杀了他,将一万兵马并入潼关守军,缴了这一万兵马带来的粮草。张雄恨他恨得咬牙切齿。
      没多久,北塞胡兵夜袭防线,三道防线坍塌地迅速。
      潼关地形图朝廷有,防线布防图潼关城内有。
      齐修平不知道是谁卖了自己。潼关大旱,粮仓空匮,城中百姓多饿死,将士也吃不饱肚子,守军溃败,兵力紧张,齐修平再分不出心。
      都官高傲,伏于天子脚下亦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目光止于京都一隅却将天下视作棋盘,寸光鼠目死盯着利来利往。遥远的边城,不过是可以用来博弈捞金的弃子,边沙打不到远在天边,打不到眼前的京都,饿着肚子堵住财狼虎豹的潼关,于权贵眼里不过是需要赈灾粮和军粮的赔钱货,弃之于己无损,粮食进的确是自己的私库。
      齐修平向皇帝再次向皇帝求粮求兵马。等来的确实美其名为监军的阉人和一道出关金令,圣旨洋洋洒洒地谴责了这两年来齐修平缩于关内不出忤逆君主的行为,直言齐修平反叛之心昭昭若揭。
      阉人念完圣旨,气势不敛,口气高傲,直白到\"圣上怒你你安有异心,齐将军在这潼关土皇帝做得逍遥,可别忘家小还留在京都,贵公子不过三岁大,那日奴家抱在怀里,也觉得可爱得紧,齐将军可别给抛了。
      齐修平跪着的时候咬碎一口银牙,起身的时候一柄钢刀落了阉奴脑袋。
      皇帝信不过自己,齐修平一向知道。
      齐家三代,皆为忠骨贞贞的英雄。却皆死于皇帝之手。祖父是齐烈,一剑霜寒十四州的常胜将军,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最终也因功高震主遭帝王猜忌,夺权卸甲。边沙来犯,祖父请战,最终只得了一支千人骑,遭遇万甲边骑,陨于大漠深处。父亲齐铭,亦是沙场驰骋,屡建奇功的将领,将军百胜,却也躲不过被皇帝派了阉人监军的命,桐城一战,父亲惨败,却被监军向皇帝参了一本,告他受了胡人的贿赂故意打败仗。堂堂一爱国忠君的大将,最后竟是死于阉人一杯毒酒。
      能不恨吗?齐修平恨,恨那昏聩无用的帝王,恨那霍乱朝纲的佞臣。
      只是,我替大周打仗,为大周卖命,忠的是那楚姓皇帝吗?
      我忠的,是我身后,千千万万,无辜的大周子民!
      少时父亲曾问:男儿胸有大志,我儿勤苦练剑,是为何志?
      我豪气冲天,道:“我愿如祖父与父亲,剑寒九州,封疆画界!”
      父亲笑的爽朗,说我儿修身平天下,果然没让为父失望。
      而今父上留下铜墙铁壁的齐家军,到我手里,也是成了四面漏风的破屋。
      齐修平不懂,朝中佞臣们是用了什么法子,让皇帝无知至此,放着真正想改朝换代谋坐龙庭的人不管,却把他当眼中刺肉中钉一样看待,防他防得像是虎狼豺豹。先前几次战役,胡人使诈示弱,丢了几个便宜让他们捡,皇帝听闻,更是信了齐修平不愿出关不是打不过是不愿打的谗言。
      新都安京的“安”,真不知是国泰民安的“安”,还是安于一隅的“安”。齐修平不无嘲讽地想。
      齐修平不是没有求助过,派了使者向四方节度使请求援兵,他们设立酒池肉林,摆上珍馐呈上美人,妄图让肚里只有草皮的使者乐不思蜀。他们听到援兵请求,嗤笑不理,在这家国受难之时,占山为王,无动于衷。他们就像食腐的秃鹫,盯着苟延残喘的潼关,等他咽气的时候,赶上去分食一口尸肉。
      齐修平下了征募令,七十岁下,十五岁上,强制征兵。
      一纸令下,无人理会。
      民众没有粮吃,当了兵同样没有。
      齐修平在张贴告示处,向百姓跪下了。
      一张张枯槁的面容朝向他,一语不发。人群中已经见不到婴孩了,幼儿难养活,何况在这不能饱腹的时期。潼关城内已经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了,齐修平知道,他比谁都清楚。
      一名妇人麻木地看着他,转身离去,陆陆续续,告示处人群散去,寻找食物才是当务之急。
      齐修平嚎啕恸哭。
      他还是下令了,抓壮丁充军。这是他最不想面对也不得不面对的,让自己的兵对自己的民出手。
      垂死挣扎,最后也是没逃过城破被屠的必然结局。
      胡人首领拖着手下败将,屠杀着仓皇逃窜的老弱妇孺。身后的血肉被磨破,在官道上脱出一道长长的、深沉的血迹。
      我曾说我要做大周最锋利的矛与剑,为大周射鹰猎狼,但当豺狼步步紧逼时,我却是一张破败的盾,无力挡住他们分毫,我的身后,狼狗撕咬我的子民,胡马践踏我的家园。
      我只能用这断臂,摩挲滚烫的道路,用这残躯,丈量千里河山路,用这血肉,感受这片我深爱的土地。
      黄沙吞没了我的手足,鲜血脏污了我的同袍,尘土掩埋了我的将士,他们将命运交于我,为我死守这一四方土城,我却无力为他们挣出一条生路。
      “生是盛世民,死化残国鬼,环徊不死城,待迎黄金甲。”潼关军谣唱到。
      待我身陨,我将化作这潼关的春风,拂过这万里河山,看这江南岸绿繁花似锦;我亦化作这潼关的磐石,寸步不移,日日盼着大周将士,收复家国,重回潼关,我带万千亡魂,恭迎将军到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