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3、第 123 章 ...
-
姜扶生的心思黏在那几车海货上,沈全捧出的这笔分红虽然数额巨大,但远不及那几车稀有的海货让她激动。
沈全一走,她便催他爹雪停后把留在小谷村的家人都接来城里。
“还有大舅家也接来,冬至节那天,全来家里。”
姜扶生眉眼弯弯地豪气挥手:“到时候,咱搞个海陆空饺子大荟萃!”
海陆空饺子大荟萃?
姜松一怔,似乎在哪里听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还是三叔提醒他:“这不就是咱家刚准备卖饺子时,听小六说鸡肉、鱼肉都能做馅儿,犯馋,小六给许下的饺子大宴么!”
“当时听着还像做梦呢!”
姜扶生笑着使劲点头,“这几车海货送得及时,过几天就是冬至节,咱们正好趁冬至节吃饺子把这梦给圆了!”
听到有特别的饺子宴,姜宝诚先带着在场年龄最小的姜宝礼和董甜甜欢呼了起来。
其余各人脸上也逐渐浮起笑容。
原本在厨房忙了一晚上,白氏累地腰都快直不起来了,此时脸上却又重新焕发出神采。而姜松、姜竹,还有姜宝月等几人也是一样。
那几个年纪最小的,是为了好吃的而高兴,而他们这些曾经历过挑担摆摊卖饺子的,心里的兴奋,则是来自于回想过去,今昔对比下产生的喜悦感慨。
“这才三年不到吧?咱就有这么大的饭庄了!”
“我还记得当时第一天摆摊,咱们肩抗手提,拎着桌椅、炉子碗筷进城的情形,那时候我心里想着能有个小铺子,或者有个拉车的牛就心满意足了……真是不敢想会有今天。”
“一说饺子,我就想起来那年中秋节咱接了个单子,一家子熬夜包饺子,连水都没空喝,生怕付不了货,既折本还得退人家订钱。”
“我也记得这事,那单子多少钱来着?”
“我记得!那笔单子不光订了饺子,还有卤肉。饺子好像是六千个,连毛带利也就一两半。”
一两半。
姜家现在一桌普通席面的定价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如今看来只是笔不显眼的小钱,但是,当时却是一个值得全家重视,不睡觉也要赶工的大单子。
“看看咱家现在的光景,就觉得当初虽然难了点,但是,真不觉得苦。”不知是谁首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引得其余人纷纷点头。
姜扶生笑,心中有跟他们一样的滋味。
姜家如今的光景,就是对一切艰辛努力最有效的慰藉。
---
有了这番忆往昔,海陆空饺子大荟萃,便对姜家人有特殊的意义。
自从姜扶生说了冬至节要把它搬上桌,一家人就期盼着。
天公做美,在连下了两天雪后,终于迎来了几个艳阳天。虽然温度还是偏于寒冷,但是长久的日照已经足够道路上的积雪消融。
姜家如愿在冬至节前一天,把留在村里的家人都接到了城里。
第二天上午,庄子上的大舅一家也来了。
大伯和大舅家现在成了亲家,姜家和范家关系更近一层,互相招呼起来自然更加亲热无比。
大舅一家刚进门,大伯就搭着肩将大舅迎了进去。而大伯母在满意地打量一圈范翔后,也说笑着和大妗相携往屋里走。
说来,大伯和大舅两人给外人的印象很相似,都属于憨厚少言埋头苦干的形象。但是在大舅面前,大伯却变得热情外露,话多了许多。
寒暄几句,他就热情地拉着大舅去见识海货。
“这么大的大虾、手掌大的螃蟹!”大伯连说带比划,“还有怪里怪状的鱼,你保证没见过!”
大舅听得面露惊讶,旁边的大妗和范翔也一脸稀奇地挪不动脚了。
于是,原打算迎人进屋的大伯母,也挎着大妗的胳膊往厨房走。
那几车海货,自从进入姜家后,已经陆续迎来了好几拨“观光客”。
最开始,是姜家自己人,然后,是厨房的大师傅们,之后,与姜家交好的几个朋友也来凑了把热闹。
这些人里,除了姜家人,其余人对海货并非从没见过,像是崔勇和卢大为,他们年少学厨时,在师门里可见过不少珍惜海货。
但是,这些珍惜海货大多数都是耐储存的干货,偶尔才能遇上一回冷冻的鲜货,像是姜家这回收到的一次聚齐这么多种类的,差不多也是第一回见。
做厨师的瞧见这样难得的食材,不免手痒,惯常表现冷漠的崔勇,硬是靠着对姜松如影随形的眼神示意,还有催逼师弟卢大为在姜松耳边进行的唐僧念经式的不断念叨,磨走了小半车食材。
就连今天的饺子馅儿,凡是涉及到海鲜的,他也都揽了过去。一副要将这有限的海货全用来磨炼厨艺的架势。
他此时已经把中午需要用到的海货拿到厨房去了,因此,不用去冰窖,大舅一家在厨房就看到了“手掌大的虾”、“怪力怪状的鱼”。
“那碗里黑乎乎的长刺的是啥?”大妗好奇问。
“泡发的干海参。”崔勇就站在案桌边上,把桌上的食材看得死紧,听见大妗问话,难得地对着陌生人开了回口。
“哦。”大妗似懂非懂,瞧见崔勇严阵以待的模样,担心自己一家妨碍到对方,大致看了一遍,就知趣地出了厨房。
这么短的功夫,也只是眼上看了个新鲜,除了虾和螃蟹好记,剩下几样叫啥名,完全就是听过就忘。
不过,就这,也够她过年回村里吹嘘的了。
等到进了屋,发现三喜拿着一本有图有字的海货小册子正在给家里小孩做科普,嘴角一翘,也凑到了跟前。
“我得多听听,不然,过年跟村里人吹牛,光能说出个虾和螃蟹,其他的名字一样都叫不出来,那吹也吹得没意思。”大妗一本正经地说。
石磨巷那边今天提前收摊,三婶和三叔带着小堂妹姜宝星半上午就过来了。
姜宝星这会儿坐在三喜腿上听她科普,而三叔和三婶则已经挽起袖子,准备拌馅儿。
听见大妗说的玩笑话,三婶跟着凑趣,叫三喜念得大声些:“叫我们也听听,不然等到过年吹牛,就全叫嫂子一人吹牛出风头了!”
三喜声音一顿,马上就抬高音量继续。
她手中拿的小册子是姜扶生制作的,每页上面只画了具有各动物特征的简笔画,底下标着对应的名字。
其余的内容一概没有,三喜现在嘴里说的,全是凭记忆从姜扶生那里复述来的科普。
姜扶生边帮忙,边留神听三喜说话。
越听,她心中越开心。
居然复述地一字不差,连语气停顿都一样……
她家这是捡到宝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