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前言之靖国篇 ...
-
是日正值阳春三月,阳光和煦,一个女孩迷迷糊糊在院中椅子上睡熟了。
这女孩,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身着淡紫色绣花裙,肤色白中泛红,仔细观其容貌,一双眼睛狭长,两眼间距稍宽,两片丹唇不薄不厚,这样貌和这满园的春色相比少了几分惊艳却平添了几分疏远,可偏偏两侧圆润的鼻翼又使这人多了几分活泼,倒也不给人刻薄之感。
这位便是当今靖国国君的长女颂瑶公主,其母是浣贵妃陈潆惠。
说起浣妃,她是已故西凉王陈璇的长女,虽出身武门,可性子却沉稳的很,不同于一般的武官世家子女,她自幼喜欢的就是研究治病之术,对于打打杀杀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
西凉王倒是支持,刀剑无眼,学医总归是安稳些。因此从小这陈潆惠便随军医学习,熟读医书。
她未出阁之前在西北住过几年,直到靖国二十九年,先帝靖顺帝下旨给陈亦洛和当时还是太子的靖帝临泽赐婚。
次年,颂瑶及其弟李晋璞相继出生,靖国三十二年,西凉王幺女陈襄栾嫁给了当时的五皇子临霁。彼时的陈家风头无两,朝中大臣或意图攀附,或嫉妒,却无一敢轻视。
靖国三十五年,西北突发暴乱,边境各部蠢蠢欲动,形式严峻,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担此重任。
是以西凉王以熟知西北地形为由自愿请缨挂帅出征前往西北负责平定西北战乱,这场战争损失惨重,幺子也意外在战乱中殒命,但在持续一年后终得以平定。
百姓纷纷都道西凉王战功赫赫,德才兼备,堪称贤人,在百姓中名声更甚。
靖国三十九年,五皇子临霁意图造反被先帝处死,时任西北大军总统领的西凉王长子陈经远也被坐实与五皇子造反一事关联,皆殃及全家。
举国哗然,一时间对西凉王褒贬不一,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有说五皇子和陈统领不过是为西凉王挡抢罢了,背后主使实是西凉王,亦有人不信二人密谋一事,背后必有人诬陷,然众说纷纭,孰假孰真,在一场杀戮之后,无从考证,或许,真相并不重要。
好在先帝念在西凉王劳苦功高,留了西凉王性命,同时陈家兵权被夺,其势力也被削减,声望不再,甚至于朝中有人议论西凉王也涉事太子一案,只言片语的也都被先帝压了下去,这些前程往事才算是翻了片,但陈府也自此没落。
院中,侍女们忙碌着,一阵急切的脚步声打破了院子的寂静,一个身材窈窕妙龄少女急匆匆进门来,这少女一身鹅黄色束腰长裙,一双眼睛圆溜溜的灵动的很,这就是颂瑶的大婢女小令,呆在公主身边有六个年头。
她看到躺椅上的公主,着急地附身凑近颂瑶公主耳边要说些什么,旋即颂瑶听到动静,睁开眼睛,微微咳了两声,问道,“你打听到什么?”
小令面露忧色一边扶起公主一边低声回应,“公主,我刚刚听皇后那边的人说筱月公主断不会去慕士和亲的…”
颂瑶听罢点头微笑,右手抱胸,左手用手指关节处微微托住自己下巴,手指还不时触碰下巴,她在思考的时候习惯于这样的动作。
小令顺势道,“贵妃娘娘在后宫位分也是高的,娘娘自有法子为您避开,再说后宫也不是就两位公主。”
“母妃不过是个后宫之人,这件事哪那么简单?”
小令其实也明白,这贵妃娘娘空有头衔,哪有什么实权,只得宽慰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嘛,您不必担心。”
颂瑶微微挑眉,笑道,“这几日便听着对方是慕士国的三皇子,听闻这人风评不好,奇怪了,这宫里传的沸沸扬扬。”
“您就是想的多,这有何奇怪的,咱们靖国的皇子们在邻国不也风头挺胜,听闻那南国的索洛公主对咱们五皇子可是一见倾心…”
“停,咱们现在是在说正事,瞧你那样,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颂瑶一脸嫌弃,忽然灵光一闪 ,
“不如我把你赐给五弟得了,就是不知道他那风流样,得祸害多少人。”
“公主,您可得了吧,这惠妃娘娘杀了奴婢是小事,狠起来都敢吃了您,这五皇子可是惠妃娘娘心头肉,奴婢可不敢惹。”
“呵,就凭她,一个小小嫔妃也敢骑到本公主头上了?”颂瑶一脸不好惹的样子。
“公主,惠妃娘娘来了。”丫鬟来报。
“啊”,“哦,快请惠妃娘娘进来啊”,颂瑶恢复了往常的端庄持重,“娘娘来所为何事啊?”
“路过院子便进来瞧瞧你,对了,熙儿前几日来你这干嘛了?”
“娘娘真关心瑶儿,时刻关注瑶儿的动向,令瑶儿感动。”颂瑶礼貌微笑道,可确是一副欠揍的语气。
“老娘也不傻,少给我安监视公主的罪名,不过是宫里有人看到熙儿进宫,没去我那,定然去你那了。”
“这样啊,不过是让我帮忙看看他做的文章什么的。”
“那本宫真要替熙儿谢谢公主了,本宫带了些糕点给公主,本宫便回去了。”
“那可太谢谢娘娘了,颂瑶送送娘娘。”
“不必了,公主歇着吧。”惠妃大踏步出门去。
“娘娘,这公主说的肯定不是实话啊,您不仔细问问?”身边的侍女悄声提醒。
“那你觉得我能问出什么啊?”,惠妃没好气反问。
不过她心里一直觉得颂瑶不会是个简单的人,却不会让她讨厌,况且他们姐弟俩对熙儿也没什么坏心思,便随她,反正她也没打算让儿子争权。
侍女点头,“娘娘说的是。”
“您不是说不怕她?”小令满脸嘲讽。
“废话,就她那个爆脾气,惹毛了我能好看?真不知道父皇怎么忍下去她的。”
嘴里说着,心想着这惠妃是个知进退的,何况她的父亲可是当朝唯一可和孙相抗衡的人,说不定哪日可以帮个忙。
“走。”颂瑶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小令刚回过神来公主已经走出门去,连忙跟上,“公主,咱们去哪啊?”
“去母妃宫里。”她有一个想法需要母妃的肯定。
“母亲。”颂瑶轻唤,院子里的浣贵妃一身素衣,穿着不似后宫其他女子般华贵艳丽,身后只简单挽了一个发髻,而耳下的碧绿色翡翠耳坠给本来沉闷的一身装扮带来了一抹生机。
不得不说,她很适合这样的装扮,一如她给人的感觉,她娴静温柔到所有人可以忽略她的存在,待你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她骨子里的坚持。
“瑶儿来了。”浣贵妃正在院里摆弄药材,听到女儿声音便停住了手里的活。
颂瑶挽着浣贵妃一起进屋,“母亲,我来想问您您是否听说过慕士的三皇子?”
“是慕士和亲那位?”
“对啊,您有没有听说过有关他的事情?”
“听闻这位皇子年纪还不到二十岁,我在西域那会他也就刚出生吧,我对这个人实在不了解,不过二十年前他的母后在慕士可是人尽皆知。”
“那是为何?”
“他母后名唤林景逸,便是她当年辅助箫景林平定四海,一统慕士,立下大功,这才坐上慕士王的位置,不过听闻她刚成为王后三年便病故,真是可惜。”浣贵妃一脸的惋惜。
“那您见过她本人?”
“见过几次,不过她身份特殊,也没说过什么话,你打听这么多作甚?”
“母亲,我去和亲吧?”
“想好了?”
“母亲也觉得合适?”颂瑶奇怪母妃的反应未免过于平淡,虽然母妃很少干预别人的决定,可和亲之事绝非儿戏。
“历代公主的婚嫁都由皇上和皇后做主,你有这样的决定自是有自己的考虑。”
“历朝历代以来皇子为了皇位兄弟相残不在少数,我和母妃还有宜儿说不定一不小心便成了牺牲品,宜儿虽无心政权,但前车之鉴,不得不防,颂瑶嫁过去无非就是求个庇护之地,保不保就在天意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颂瑶怕母妃担心,只就轻避重说了些原因。无非自保,说的冠冕堂皇些总归更让人相信。
“瑶儿所言极是。”浣贵妃微笑看向颂瑶,眼神里极尽欣慰。
皇后宫殿内,一身着翠绿色的少女正哭啼啼跪在在一个锦衣妇人身边,这少女生的五官标致,可较之旁边的妇人仍少了几分娇艳。
这少女便是当今最受宠爱的嫡公主颂月,其母便是整个靖国最高贵的女子姬琉皇后,她的哥哥则是靖国太子李晋冀。
此刻,她听闻父皇有意要派自己去慕士和亲,而和亲的人选是慕士国的三皇子萧夜。
坊间关于这位皇子的传闻不多,只听闻这位皇子母后早逝,慕士国王原本打算立其为皇太子,但他对治国之事实在资质平平,平时为人荒谬,故三皇子年近二十也没被立为皇太子,只知道府中还住有一风尘女子,这名女子虽无名分,但有三皇子对其一片倾心。
如此看来三皇子绝非良配。
这少女道:“母后莫非想牺牲月儿来巩固皇兄的太子之位,父皇一早就想让月儿去慕士,母后早就知晓为何不阻拦?”
皇后面露心疼之色,“月儿莫急,这件事情母后定要好好筹谋才是,母后早就托你舅舅去打听这个三皇子,若他真如此不堪,母后怎会舍得让你去嫁,可和亲一事有关两国社稷,若他是月儿良人,母后自然也不能让这件事情落到他人头上。”
“母后这是拿月儿当赌注了,怕只怕父皇决定了母后也难忤逆,母后平日里看似偏爱月儿,可我知道母后所有的算计都是为了皇兄,月儿的幸福又值什么?”
这少女泪眼婆娑,看着让人好不心疼,旁边的侍女玲珑拉了拉公主的衣摆,示意不要惹皇后不高兴。
“月儿这是在说什么,母后日日思虑不就是为了你和太子两人,月儿这话却着实让母后伤了心。”
皇后听罢,看着眼前的女儿,本是生气的语气说到最后竟听着有些委屈,“月儿先下去吧,母后有些累了,和亲之事我自有思量。”
公主满脸委屈地被玲珑扶着离开了。
皇后看着女儿离开的背影,招呼侍女揉揉自己的额头,身旁的嬷嬷劝慰,“公主也就是耍耍小孩性子,她会理解您的。”
“听闻慕士的大皇子萧璧无论人品还是才华都甚得慕士国王的欣赏,上次得见他的风姿也非常人能及,若是选了这位大皇子也就不必顾及月儿的心思了,可这慕士王怎么就选了这位三皇子来和亲呢?不若去查查这个三皇子…”
沉思片刻,扭头对着身后的嬷嬷吩咐,“罢了,查也查不出什么眉目。”
“公主,您走慢些,小心脚下。”
颂月身边的侍女一边追着前面的主子一边提醒,气喘吁吁好不容易追上来,
“公主,您这是为何那般说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一不高兴…”
公主轻哼一声,“张口闭口告诉我一切都是为了我,可到头来,终身大事都由不得我做主,要我为了皇兄远嫁我没有怨念,可我看她多半为了自己的娘家,哥哥继位舅舅表哥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前朝里皇亲国戚夺走皇位,皇家易姓的也不在少数…”
“公主可莫要再说了,这些话若是让有心之人听了去,对您可没什么好处的,这宫中唯一可信的便是皇后娘娘了,她会帮公主的的”,玲珑满脸忧心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