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4章 ...

  •   这几天不仅是明达,连城阳和高阳也常在李二陛下面前提起“小学堂”。甚至连小牛牛都会去缠着李二陛下。
      虽然小牛牛还不知道小学堂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但十九姐说过,小学堂成立之后就可以带她到金水河畔踩水了,小牛牛就觉得“小学堂”一定是个好东西。
      李二陛下见女儿们一个个都将小学堂说得天花乱坠,不禁也对这份“小学堂创建计划”产生了兴趣。
      秉承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李二陛下也想看看这群猴孩儿们到底能搞出个什么名堂!
      翌日下朝,李二陛下召集了几位爱卿到立政殿里共进午膳,饭后君臣几个商谈事情,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小学堂的事。
      李二陛下将明达的画分发给众爱卿。
      左仆射房玄龄自贞观以来就一直负责综理朝政,是出了名的善出奇谋,见李二陛下此刻正用一种殷殷期盼的目光看着他。
      老房子若有所悟,抖着花白的胡须道:“依老臣看,公主们是想找个地方聚在一起读书。公主们好学,这可是件喜事啊。大吉殿原本闲置,给公主们当个学馆也未尝不可。”
      司空长孙无忌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哥,既然是自己外甥女想办学堂,自然是要支持的。
      不过嘛……长孙无忌拍拍凸起的大肚子,拱拱手,微微一笑:“玄龄公说得极是!”
      老房子心中“咯噔”一跳,顿时察觉不妙:长孙老狐狸既然赞成,那就自个儿说点儿什么呗,偏说一句——房玄龄说得对。哼,这是几个意思!
      果不其然,谏议大夫魏征立马就怼了上来:“玄龄公此言差矣,殊不知自古以来,年幼的皇子公主自有各殿保傅夫人负责教导启蒙,还未曾有专门开设学堂的先例。”
      一向口笨的老房子被怼得哑口无言。
      不仅是魏征,给事中马周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明达、城阳、高阳三人躲在屏风后面偷听,暗中观察外面的情况。
      听到有人反对,高阳便气得牙痒痒:“这个魏老头,怎么老爱给人添堵!”说着作势就要冲出去,幸好城阳将她给拦住了。
      其实大家对一件事的态度有赞成,有反对这才正常。反对者可以提出另一种看法和思路,倘若只存在一种声音,那么对于决策者来说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明达继续屏气凝神,时刻关注着事态走向。
      现在的情况是二比二,就不知李二陛下最终会如何决策。
      四位大臣各说各有理,争执一番后,长孙舅舅摸着胡须,微笑着指出画中的一个小人儿,那小人儿已被李二陛下贴心地标注了出来。
      魏征当然知道长孙无忌是什么意思,可魏征是什么人,即便是他儿子参与了此事,他也依旧要仗义执言,绝不动摇!
      长孙无忌讨了个没趣儿。
      正当四人又陷入新一轮争执时,内侍监进来通报:“太子殿下求见。”
      “是承乾啊,快让他进来。”
      李二陛下正愁此事不好决断,现在太子一来不就有五个人了吗,也正好听听太子的意见。
      太子李承乾头戴进德冠,身穿绛紫色衫袍,腰间佩玉环双鱼袋,款步而来。
      进殿后,李承乾先向李二陛下行了礼,又分别同四位朝臣见礼。
      明达之前很少见到太子,对太子大哥的记忆也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那时候的他萎靡、颓废又肃杀,实在没法和眼前这个英气勃勃的十八岁少年联系在一起。
      今日一见,才知为何承乾在受封太子之时,礼官会用“丰姿峻嶷”一词来形容他。
      李二陛下将小学堂事情和承乾简要说了。
      承乾也没忙着说话,只将画卷托在手中,一页页翻看。
      屏风背后的公主们屏住了呼吸,不知道太子大哥对这事会有怎样的想法。
      “臣以为这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姐妹们长大之后便要出宫嫁人,以后天各一方再难相聚,不如趁着年纪尚小,还能在一起共享亲情之乐,岂能不是件大好事!”
      瞧瞧,这时候的太子多会说话,多有长兄风范,多有发展观和大局观!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之后,太子竟会变得乖戾骄纵,以至于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承乾这话可谓句句说在李二陛下心坎儿上。
      李二陛下当年登基前曾留下过不小的阴影,现如今自己也当了奶爸,有了这么多孩子,更加希望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有了太子的支持,“小学堂创建计划”顺利得到了李二陛下的朱批。
      不过,魏征和马周两人依然对小学堂提出了要求:
      第一,大吉殿虽然可以划归给小学堂作为办学地点,但是学堂里的其余开销不得再动用国库,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二,学堂的师资也需自行聘请,不得由李二陛下下旨强行安排;
      第三,小学堂的开办过程和教学情况需要及时向李二陛下汇报。
      魏征和马周不愧是在李二陛下手下干活的能臣,两人提出的三点要求全都切中要害。
      一则,若动用国库来开办小学堂,就成了明达她们以公谋私,用不了多久朝臣的唾沫星子就能飞到李二陛下桌案上。
      再则,那些儒生们十几年寒窗苦读都是奔着弘文馆、翰林院这种地方去的,谁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来小学堂教一群小豆丁,所以李二陛下也不能以皇帝的身份强迫人家。
      至于最后向李二陛下汇报这点,当然也没得说,李二陛下可是她们的监护人。
      “小学堂创建计划”就这样顺利通过。
      明达开始放手准备启动工作,先安排福寿果带人将大吉殿打扫出来,然后又找到城阳、高阳两位公主,商议启动资金的事宜。
      两位公主的汤沐一个在城阳郡,一个在高阳郡,再加上明达的太原郡,如果能按一定比例支出食禄,作为小学堂前期的启动资金也就够了。
      城阳和高阳巴不得立即建立一个堂馆,以便打发无聊的宫中时光,因此都很乐意出钱。
      当然,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回报便是可以自行拟定教学科目。
      城阳对学画情有独钟,想从宫外找些技艺高超的画师来教习画艺。
      高阳的兴趣爱好就丰富多了,一会儿是琵琶、笙箫,一会儿又是逸闻杂说,甚至还想跟尚衣局的奉御学缝纫,内府局的内人学制作口脂和头油……
      明达将她们的想法逐条记录下来,另外又拟了一些其它科目。
      回立政殿的路上,明达拐了个弯,往归真院走去。
      归真院里住着李渊的婕妤薛氏。
      薛婕妤是隋朝襄州总管临河公薛道衡的女儿,因为妙通经史,兼善文才被选入李渊后宫。李渊驾崩之后,她原本是要离宫出家的,不过那时长孙皇后觉得她在启蒙侄子薛元超上很有一套,便请她做了李治的启蒙之师,她才得以留在宫内。
      后来李治入学弘文馆,薛婕妤也就空闲了下来。
      明达这次来就是想邀请她出任小学堂司教,负责孩子们的经史启蒙。
      小学堂光是打打闹闹地培养兴趣爱好可不行,还是需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司教来镇场子。
      薛婕妤认真听完明达关于小学堂的一些构想,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项目,于是一口答应下来,她已经启蒙了两个孩子,在这方面有充足的教育经验。
      从归真院出来,明达直接回立政殿,刚进大门便遇上在侧院里值班的马周。
      “马侍郎安好呀。”
      “小公主也安好呀。”
      “马侍郎快看,我给你带了些蜜腌嘉庆子,都是今年新摘的果子,很好吃的呀。”
      “多谢小公主呀。”
      马周高兴地收了蜜饯,等他今晚后半夜下了班,温上一壶酒,再配上这些蜜饯果子,吃饱后再闷头睡一觉,别提多舒服了。
      明达眨眨眼:“马侍郎,上次说的那件事你想得怎么样了呀?”
      马周收了明达的果子,也就不再拒绝,正所谓吃人手软,拿人手短,马周抓抓拉碴的胡须,笑道:“小公主爱听什么民间逸闻呀?”
      “什么都可以,传奇也行,话本也行。喔,爹爹说要多讲些励志求学、勤奋读书的。”
      马周哈哈大笑,扇扇长长的衣袖道:“好说,好说。”
      明达急忙补充:“当然啦,故事要越精彩才越好,爹爹说马侍郎最会讲故事啦。”
      马周挠挠凌乱的头发,有些不好意思:“过奖,过奖。”
      别看这马周平日不修边幅,他可是未满四十就能入主中枢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个孤儿出身,靠百家饭养活,好不容易才熬过隋末战乱,后来在博州当助教,再后来游学长安时靠着过人的才华和谋略被李二陛下看中,这才提拔了起来。
      马周真正接触过底层生活,由他来给大家讲民间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明达回到西暖阁。
      福寿果高高兴兴地来报,说大吉殿不仅打扫干净了,李二陛下还让人搬了许多新的桌椅放进去,另外还归置了好多文具。
      福寿果指着堆放在屏风后的一排书箧,箧里放着的笔墨纸砚,全都是上等品。
      福寿果乐呵呵地说:“公主放心用,这些都是陛下从内帑里支出来的。”
      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
      当年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因为李二陛下给添置的嫁妆超了国家标准,就被魏征给喷了回去,李二陛下没奈何,便是从他自己内帑里一个劲儿给宝贝女儿添嫁妆。
      明达蹬着小腿跑出西暖阁,一路飞奔到李二陛下面前,搂住李二陛下的脖子,对着脸颊狠狠亲了一口。
      在明达心里,李二陛下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
      ——————————————————
      这一天忙活下来,明达已经为小学堂找到了两位司教,加上“糯米团子”和“小胖鸟”,一共有五名学生。
      明达对今日的成果很满意,不过她可是被累惨了,还没等到阿石夫人给擦完脸,就已经呼呼睡着了。
      阿石夫人觉得最近在小公主身上似乎发生了什么变化,可具体什么变化呢,阿石夫人也说不上来,大概是每天都能大口大口地吃饭,呼噜呼噜地睡觉吧。
      第二天,没等李二陛散朝,明达便早早地等在了太极殿的主干道上。
      不过,她等的不是李二陛下,而是另外一个人。
      没过一会儿,只见福寿果带着橡碗子、葡萄儿探听消息回来。
      三人跑得气喘吁吁:“公主,来了,来了,一下子来了两个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