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不周山决战 ...
-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一眼望去,积雪漫山,寒冷彻骨。张佑一袭白衣,手持大斧站立在雪山之巅,凝望着夕阳。她生在不周山,今天或也将亡于不周山。
远处,一身披黑袍手持铜剑的男子正向张佑处走来。
“你来了。”张佑淡淡问。
那男子站在张佑身后脱下帽子答:“嗯。”
“若水是你杀的?”张佑声音略颤问。
那男子并未说话,只淡淡的看着她。
“你本就知道上善是天帝之子,也知道他是天心石,是也不是。”张佑问。
只见那人神色稍紧,拳头微握道:“是。”
“你知道上善没了天心石会死,是也不是”张佑厉声问道。
“是。”那人答。
张佑拿起手里的斧头,一个转身便把斧头架在那人脖颈之上,情绪激动地说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执意去取天心石,为什么要杀了若水,他们有什么错,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可是我的云舒又有什么错,难道她就活该死在乌兰水狱么?”只见那人脸上青筋暴起厉声道。
张佑默不作声,此时的她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手持斧头向那人砍去。
谁料那人反应极快,一个转身就站在了张佑身后,张佑的攻势很猛,颇有些不死不休之态,但那人并未正面迎击,只一味的躲。
怎奈张佑攻势越来越猛,那人不得不祭出“凝血”来抵抗。
“凝血”剑出,非死既伤。
春晖楼里
说书先生吐沫横飞,观众老爷是听的津津有味。
只见那说书先生先是对着茶盏吹了又吹,随后喝了一口茶水,紧接着鼓囊着嘴把缠在嘴角的茶渣吐到杯里说道“话说咱们这地界的福德神只有土地婆张佑一个。”
“那土地公呢,难不成这土地婆是个寡妇”有人问。
先生摇摇头说道“非也,咱们这位土地婆本就没有夫婿。”
那人不解道“为何?”
先生轻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那人生气拂袖而去说“你一个说书先生非要整的像算命先生一般,故弄玄虚,真真可恶。”
而他们的对话皆被张佑听了去,民间敢编排神仙的可没有几个,这说书先生倒是个有胆量的。但是现在不宜计较这些,因为她要去拜访新来的城隍爷。
听说这新上任的城隍爷很是年轻,不仅雷厉风行杀伐果断,而且手下黑白无常两位大将也是地府栋梁。仅仅百年光景就从地府无名小卒升至城隍老爷,可见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念及此,张佑不敢懈怠,随即收拾了一下自己便出发拜访城隍大老爷。
西山城隍庙。
"拜见城隍大老爷"。张佑毕恭毕敬的给坐在上位的城隍爷行礼。
城隍看见有人来拜,有些不耐烦道:“来着何人。”
"回大老爷的话,小仙是邙山土地,掌管北邙一带,因着做了一千年的土地,所以对此地颇为了解。大老爷初来乍到,有需要的话尽可吩咐小仙,小仙万死不辞。”张佑恭恭敬敬的对他说。
北邙一代向来亡灵众多,且多数亡灵生前都是些不凡之人,张佑主要负责安抚亡灵。
"哼,谄媚,我最看不上她这副嘴脸,天天拿做了一千多年的土地说事,搞得一千年都不升迁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呸,败坏官风,你可不许和她学,我看咱们大老爷倒是个明白人,都不怎么搭理她"。坐在最后面的张家媳妇嘟囔着嘴对她老公说道。
可怜这孩子以为别人都是聋子傻子听不见呢,声音不要太大,搞得张佑很没面子,于是决定把她逛花楼的事告诉她老公。
"我没问的事情就不要多说"。这话显然是对张佑说的。
"是,大老爷",她答。
城隍手扶额头轻轻揉了下太阳穴 说"叫你们过来一是我初来乍到需得和众土地打个照面,方便管理。”
“这二来是有一事向你们传达,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必再年年领取天庭的俸禄了,天帝陛下已经下令让众土地归于地府管理,阎王老爷考虑到现在人间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众土地的香火钱应该都有不少,往年存的那些钱应该也未用完,用钱的地方应该也不多,遂下令不再给众土地发放俸禄。留下的钱会存起来,拿到人间做慈善。众土地爱民如子,视钱财如粪土,应该没什么意见吧。
真是好大一张脸呢,好家伙,克扣劳动果实的时候说话倒挺利索。
枪打出头鸟,忍一时风平浪静,没关系,那张家媳妇王家娘子可精着呢,张佑想着等她们发作,复议一下就好了,可是等来等去,等到的只有一声阎王大老爷圣明,城隍老爷英明。张佑好似吃了苦瓜,全身都透着苦涩,合着他们都有钱。
"邙山土地可有异议",城隍大老爷面带嘲讽,笑着问她。
张佑向来最会察言观色,如今见城隍表情有些奇怪,赶忙又俯下身子道"没异议,没异议,为人民服务,小仙乐意的很呢。”
次日清晨王家院里
"哼,哪里是到人间做慈善,我看是阎王要给闺女存嫁妆吧。听说这新来的城隍爷是阎王大老爷的准女婿,叫李铳。”王家媳妇吐着瓜子壳对陈家媳妇说道。
“是么,那这城隍爷肯定大有来头”陈家媳妇道。
“来头倒也不大,只是前些年在魔界救了遇难的阎王爷唯一的女儿,好家伙,这位小姐被咱们城隍爷美貌所吸引当即决定以身相许,起初阎王老爷并不同意,但是看咱们城隍爷十分聪颖,将来肯定是前途无量,这才应下这门亲事。连带着给城隍老爷寻了这个差事,真真是好姻缘呢。”王家媳妇又说。
陈家媳妇叹了口气道:“可惜苦了我们,没了俸禄,香火钱又少得可怜,这以后可咋过呀。"
王家媳妇和陈家媳妇向来最为要好,平日里东家长李家短,她们这一片谁家有了什么八卦,他两个手里的资料总是第一手的。平日里张佑除了督促上善学习,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奉献给了八卦。
五百年前,张佑云游于四海,行到丹阴山时,见有一婴孩端坐于石上,不哭不闹,张佑奇之,观四下无人,恐此婴为弃婴,于是便抱他回了邙山,收为孙儿,悉心教导,取名“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