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知和,这个字念什么?”
悠悠在精读新剧本,不时的请教知和,平时都是助理教他读,现在悠悠惜时如金,一边等可遇一边读。他的新剧马上要开锣了,这一段的相对悠闲怕要结束了。
知和好笑的说:“你这两年斯文多了,平时咬文嚼字的词是怎么来的?”
悠悠贼笑:“有些是剧本里的,剧本都是要背诵的。就记住了。有些是助理教的。”收起剧本。
可遇洋洋自得的走来,扬了一下手里,“《似水流年》很是卖座,票房已经突破2亿了。”
悠悠起身替可遇拉开椅子。
“还有,”可遇低低一笑:“一堆人说你是同性恋。”
从知和的角度,可遇悠悠两人的动作神情尽收眼底。
悠悠在可遇的身后停顿了一下。
可遇手里的报纸甩到桌子上,扔炸弹的人从来都是一付静观其变的表情。
报纸上赫然是悠悠玉照,和醒目的标题—高官的男宠。另一个男人的照片,虽然照片很小,却光芒四射,耀得人不敢直视。
悠悠手撑在椅子扶手上,更深的低下头,靠在可遇的脸颊近旁,近得似乎擦着可遇耳边的短发。转头,用黑沉沉的眼珠盯紧可遇,风情万种的一笑,
“恭候考证。”悠悠沉声说。近乎耳语。这么近,悠悠的精心选用的独一无二的的香水气息应该会停留在可遇的鼻尖3秒。而3秒之内,悠悠已经转身落座。面色阴郁的提起杯子独自喝了一口,冷冷微笑。
知和想,让她知道小林王不是随便冒犯的也好。
可遇耸耸鼻子,头转向知和,知和忙不迭的开口:“喝点什么,来点热饮吧。”几乎是要跳起来去帮忙拿饮料。
悠悠冷笑出声,知和定定心神。知道这也不是抱头鼠窜的时候。他努力的调整呼吸,嘉树只教给他两招,一是调匀呼吸,二是盯住别人眉心的位置。
如果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那么盯住他眉心的位置,这样对方会有你注视他的错觉,而你本人又不会受到他的眼睛的干扰。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演绎镇静、对抗或深情。
知和镇静的盯住可遇的眉心,勇敢的迎着她细长的丹凤眼,款款的说:“可遇,喝点热水吧,热水对你的胃最有好处。”,
慢条斯理的拎起桌上的炸弹,“没有谣传怎么能称得上是名人呢。”轻飘飘的向后甩手,一堆废话潇潇洒洒的落地。
(时代不同了,再没有忠诚的人无畏的走上前去说:“乱扔废纸,罚款五角。”)
说时迟那时快昭阳轻快优雅的走过来,“知和,你丢的什么?”知和精准的握住昭阳的手,拉她坐下。轻轻的说:“怎么来得这么晚?”
知和的后脑勺看见可遇在嗤之以鼻,知和的眼睛只看见昭阳如花笑靥。知和的耳朵听见昭阳说:“为了公司的前期,一个人忙了好久。”
冷静想想,可遇对悠悠的绯闻怎会在意的,就向她对悠悠怎会在意一样。可遇只是淡淡的说:“不要让绯闻比我的剧本还红。”
那么剧本就是可遇在意的东西吗?唐三少那张亘古不变,高高挂起的脸,应该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什么能被她放在心上。
“我的公司准备开张了,”昭阳的口气透着按捺的喜悦。“到时,你要带着全家来捧场。一定要来啊,可遇。”可遇懒洋洋的点头。
接下来自然讨论了一会儿昭阳的影视公司,定在八月八日开张大吉,知和想起四月初的莲花餐厅,想起那晚的海风,不知不觉已经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远去了。昭阳说起公司还没有选定名字,可遇想了想说:“送你个名字,核心文化。”
悠悠说:“我看花花世界的名字好,下属的文化公司就叫花花视界,其它的都以各种花命名,共成花花世界。”悠悠看着可遇:“花花公子应该就是你家办的杂志。”
可遇笑说:“你说了和没说一样,昭阳的公司你曾可取出好名字?”
“普天同庆。”悠悠脱口而出。
可遇说:“不如叫普天寺?露出没文化的马脚了?”
“那就叫开天辟地”悠悠辩驳“或开天文化。多大气。”
“那我说不如齐天或齐天大圣。”可遇说。
“叫齐氏就好。”知和说,“要不就叫昭阳。很好听的名字。”
花花世界的名字妇孺皆知,新名字要避免让人联想到花花世界才好。知和看着光彩照人的昭阳,心想齐昭阳一定是齐家承前启后的人物。齐氏必会在她的手上成名立腕。
闲闲聊了一会儿,知和说起:“可遇,昭阳忙起来了,没空陪你玩了,你要做什么呢?”
可遇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我还更忙呢,我要兴办私塾。”
看着三双瞪大的眼睛,可遇缓缓道:“为什么近代现代我国没有出现真正的大家,为什么古代出现过众多的集大成者,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和根本。鸦片战争之时,四方欺辱,民族在创深痛巨之时,惊觉学习西方文化的重要,惊觉军事科学的重要,从此改弦易辙。近百年来,教育与世界并轨,我们赶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却失掉了民族文化的根,我们的学校里从幼儿园就教授英文,直到大学也没有系统讲授过四书五经,三字经古时会说话的小孩子就能背诵,今天在座的有谁能背出二十句。让小孩背诵《论语》《孟子》《道德经》,小时候虽然理解不了,随着年龄增长影响会越来越大,孔子的君子之德,老子的超然物外,孟子的豁达激情,会慢慢的内化为青年人的精神力量。为什么我们学音乐、美术、体育、围棋要想成为国手,必须从三五岁就开始,同样,必须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深植于儿童的心灵,才能培养出一代大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全都弄反了,先平天下后修身,社会上多的是急躁浮躁之气,好高骛远之风,几个人会在意个人修为。孔子所说“礼崩乐坏”不在春秋,以现时为最。”
这一篇高论震得旁人半天说不出话来。大眼瞪小眼互望了半天。
知和小心翼翼的讨教:“这些孩子学了四书五经之后呢,依你之见,是否还要科举取士。”
“很对!”知和同学得到了表扬。
知和沉吟良久,“你说的现在学校里重视英文,古文并不作为独立科目,很有道理。可是只学古,不知今,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难以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如果开设个私立学校,调整课程比例试行一下也好,私塾教学会不会?”知和想说私塾会不会赚钱,想来钱在唐三少的眼里只如粪土,知和又想说会不会太激进?又一想这样的批评太一针见血,不成了给热血青年泼冷水?
“唐伯伯真不该给你请私塾老师。”昭阳说了一句话。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粗取精,取伪存真,这话是伟大导师说的,简单的话总是更有道理,如同简单的服饰更美。”知和说“真正切合实际的实践却并不容易。”知和看着可遇的眼睛:“你有具体的方案吗?”
“有,在南区建的学校”
知和又被震得一愣一愣的,“南区在建的不是天堂鸟贵族学校吗?搞个这么大规模的私塾?”